昨晚,我点开siri,叫它“帮我找找最近的餐馆”,它马上帮我按距离列了出来。睡前,我叫它“帮我打开日记本”,它于是把“日记本”这个应用打开了。于是,我忽然感到,云时代真正来了。
云时代区别于“过去的时代”的不同之处,可以用以下一段话概况:
“云计算的诞生是基于一个富有野心的构想:互联网能否代替电路来完成输入输出任务?如果能,那么只要能联网,任何物品都可以成为一台超级计算机。这是一个革命性的举措,它告诉用户一个简单明了的事实:你并不需要把一台昂贵的、笨重的计算机扛回家,你需要的仅仅是它的计算能力和结果。就像我们需要使用电力,但并不需要在家里买一台发电机一样。”——引自
蒲地蓝去年写的一本不入流的书。
在“过去的时代”,我们所用的电脑要有巨大的硬盘,装各种各样容量巨大的应用软件(win7就要上10G),存储上百G的多媒体内容,还要有很快的CPU,因为运行那些庞大的程序需要很快的处理速度。但到了“云时代”,这一切都变得无足轻重了。不需要太大的存储器(16G也够用了),不需要太快的处理器,只需要网速够快,一切都可以在云端解决。
这是两个截然不同的时代。
我越来越发现,我的iPhone手机居然比我性能比它好得多的笔记本智能得多。我的手机能导航,能拍摄,能够语音识别,用语音来发指令、记日记(虽然识别率仅差强人意),但我的笔记本却通通不会,它的唯一优势大概只有office。我不知道微软的头头脑脑有没有做过这样的对比,他们会不会感到后脊骨发凉。但显然他们缺乏体验新东西的好奇心。昨天我在地铁里看到win8的大堆广告,我没有用过win8,但听说它安装后需要15G空间,我就知道,微软完全不对路子。它依然是用“过去的时代”的开发思路,仍然试图说服它的老用户继续“往家里买发电机”。
然而,我们不需要发电机,我们只需要电!有了电线和电表不就足够了?
iPhone手机上的应用,你看过需要很大的?大多数只需要10MB的空间,却可满足我们一系列的应用。事实上,如果不是为了界面更好看(这10MB主要是用于设计界面和搭建框架),未来还可以做得更小。

从图上,我们可以看到,所谓“云”是存在于互联网上的服务器集群上的资源,它既包括内容和软件资源(如音乐和电影库、应用软件、集成开发环境等),也包括硬件资源(服务器、存储器、CPU 等),是超级计算机、超级存储器和超级服务器的集合。用户只需要通过互联网发送一个需求信息,远端就会有成千上万的计算机提供需要的资源并将结果返回到用户终端,这样,用户终端几乎不需要做什么,所有的处理都由“云”中的计算机群来完成。用户终端即使简单到只有一块显示屏和一个键盘或者话筒,也能跟一台几万美元的超级计算机一样,按需享受它的强大计算处理能力和丰富的资源。
在“云时代”,终端是极其简单的,“云端”却是极其复杂的。因而,抢占“云端”的制高点,就成为“云时代”竞争的根本点。
很遗憾,我没看到我们祖国在这方面的能力。我们既没有超级芯片,也没有能号令天下的“云系统”(例如iOS和安卓)。我们仍然只能在边边角角奋斗。比如做做铺设网络(华为做得不错)、生产硬盘的苦力活,此外,有几个领域应该能掏点小龙虾,例如信息安全、中文语音识别、以及一大堆个性小应用开发。
说说信息安全。在云时代,陈GX先生的最大风险不在于修相机的小老板,而在于***。我们的iPhone是如此智能,只要你打开云存储,它就能自动把你的照片传到云端帮你保存起来。这当然很不错。但对某些人而言,却可能稀里糊涂被曝光于天下。“云时代”的***将以窃入云端为谋生之道。用户有大量的资料会存储在云端,包括艳照、通讯录、邮件、日记、网购密码等等。对超级***而言,云端简直是取之不尽的宝库。当然,“云服务”提供商也不是傻子,也想办法加强云端的安全。所以,做云信息安全的企业应该有掏小龙虾的机会。
再说说中文语音识别。我们伟大祖国博大精深,语言尤其如此。除了提高中文识别的准确度。方言语音识别也是一个可以挖掘的市场。要想广东佬说标准的普通话是不可能的事情,还不如开发一个粤语识别的应用。
至于在“云时代”最大的失败者会是谁?我想就不用预测了。还会是谁呢,差不多众所周知了。
转载于:https://blog.51cto.com/xindongba/10892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