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过度的重商主义正在给自己带来伤害。中国过度重商主义的核心表现是少消费、多生产、多储蓄、多出口、狂热追求GDP和出口创汇。其手段是贬低自己的货币价值以增加出口,制定大量招商引资优惠政策以招徕外资。这种发展战略的好处是提高自己国家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使自己在国际市场上占据一席地位。
但重商主义也存在很多弊端,最大的弊端是国内资源大量地廉价外流。这种外流第一表现在由于人民币被低估而导致的商品廉价上,第二表现在大量的贸易顺差。中国现在已成为世界第三大贸易进出口国,第一大顺差国,最近几年,中国与美国的贸易顺差上升到2000多亿美元,与欧盟的贸易顺差每年都在1000多亿美元之上。
综观整个世界经济发展史,从未有一个国家像中国这样如此廉价甚至是无偿地向外输出资源,也迄今未看见有一个国家像中国这样进行高储蓄。这种发展模式,经济增长速度很高,国民财富增加很多,但对资源和环境是一场巨大消耗,并且积攒下的外汇储备又随着美元的贬值极易化为乌有。
重商主义本来是早期资本主义国家在发展过程中使用的一个手段,改革开放初期,中国适当运用这一手段还有情可原,但由于中国对这一政策的调整进行得太晚,已经使当前的经济出现了较大的风险。
更主要的是,西方国家早已有了破解这种战略的应对手段,那就是一多印钞票,二将资金打入中国,大肆购买人民币和中国的廉价资产,并伺机套现获利。从最近几年中国外汇储备异常的暴涨便可以看出中国正在遭受西方热钱的狙击。从2002年末的2800亿美元,到现在的13000亿美元,四年多一点的时间,外汇储备增长了四倍。
在这9000多亿美元增加出来的外汇储备中,估计有4000多亿美元是靠外贸顺差创造的,剩下的5000亿美元是靠游资和资本账下项目创造的。而其中投机性的游资至少在4000亿美元左右。这4000亿美元用人民币来兑换,就需要发行基础货币36000亿人民币。它产生的乘数效应假如是3倍的话,就等于给中国增加出10万亿元的流动性来。中国突然冒出这么多的资金,既是好事,也是坏事。好的方面是社会有钱了,银行可以贷出款去,可以刺激中国经济。伴随着货币量大增,自2003年开始,中国掀起了一场史无前例的经济发展和增长。最大表现是投资巨量增长。目前,中国在建项目总投资额在36万亿元左右。这是一场内外资联合作用掀起的建设和投机浪潮。
在这一期间,尽管政府采取了抑制货币量的种种措施,但丝毫遏制不住投机资金的进入。最近几年,中国的M2增长幅度每年在18%左右,但从2006年二季度以来,中国M3的增长速度一直快于M2,这反映了与资本市场相关的金融资产如开放式基金、非金融机构持有的债券的快速积累,也反映出中国货币量的迅猛增加程度。过去中国M2增长率与M3增长率基本一致,但2006年二季度以来,M2和M3的增长开始分道扬镳,M2增长率在逐步放缓,而M3增长率现已逼近2003年中期以来的最高水平,由此导致了中国股市大涨。
M3货币供应量是指M2加上非银行金融机构的存款,以及金融机构发行的证券。换句话说,M3相当于整个银行体系包括央行的金融资产总和。M3的增长幅度最能真实地反映出中国货币量的充裕程度。作为佐证,当前的中国,从房地产、股市到艺术品拍卖市场,到处可以看到流动性的泛滥。西方流动性过剩这条毒蛇已经缠住中国经济的脖颈,用这句话来形容中国经济的特征,并不过分。
现在,趁着2008年奥运会这个概念,“炒作中国”已经成了一个世界性的话题。投机性资金大肆出击,股票市场仅仅是它们施展拳脚的一个市场,房地产和企业资产也是游资出没的大战场。
这种外资的大量进入导致外资在中国
由于人民币被严重低估,国内货物价格和资产价格都严重低于它们的实际价值,这就导致了一场全球性的中国大抢购。前几年,中国对美贸易每年的顺差是1000多亿美元,去年居然达到2400亿美元,对欧盟贸易每年的顺差是1000多亿美元。如果对华贸易没有好处,欧美国家决不会从中国购买如此多的货物。
除了货物抢购,就是资产抢购。自2004年起,外资便对上海的房地产市场进行了投机和抢购,以致上海商品房价格暴涨。2005年之后,外资对中国的不动产资产购买进入了全国范围。北京、青岛、深圳等城市都成了投机资本进出的地方。
正是由于外资的参与和炒作,中国的房价出现了老百姓难以承受的迅猛上涨。目前,房地产商品房价格基本上已经将中国的普通消费者排除在外。这种炒作最大的后果是增加了中国普通老百姓的生活成本,使国内居民的生活难度增大,不满情绪随之高涨。然而这一波由投机资金拉动的房地产价格上涨还在继续,以上海为例,近3年里,每逢推出一个天价楼盘,就会带动周边地区房价跟着上涨。像汤臣一品楼价已卖到11万元一平方米,周围的楼价迅速跟着涨到三四万元一平方米。这些天价楼盘的背后,往往都是外资开发商或海外资本在操作。
上海已成为外资进入中国房地产的桥头堡,也是外资在中国开展房地产业务最为集聚的城市之一。2007年上半年,上海的房价开始了新一轮的上涨,外资推动此轮上海房价普涨的作用尤为明显,并且,外资已从幕后走到台前,成为上海房价上涨的真正推手。今年以来,印尼三林万业投资改造的“济南路8号”,将以7万元/平方米的销售均价入市,再揭上海豪宅的攀价风。
被游资炒作的还有深圳等城市。深圳楼市均价从5980元/平方米上涨到9300元/平方米用了两年。但今年以来,深圳楼市涨价突然加速,据深圳国土资源和房产管理局统计,截至2007年6月21日,深圳楼市均价为15487元/平方米,比5月份上涨1264元。而在今年1月份,深圳楼市均价仅有10670元/平方米,在半年之间,深圳房价暴涨了50%。参照此速度,按均价购买的100平方米新房,一个月可以赚12.64万元,半年可赚50万元。目前,在深圳关内,新盘均价已经突破2万元/平方米。在罗湖区,最高5万元/平方米的房价直逼香港的郊区元朗。
最近看到《华西都市报》报道,成都6月房价也出现井喷之势,单月上涨20%—30%,售房量达历史高值。目前的中国,到处可以看到金融大鳄炒作的身影。
这场由投机中国导致的经济过热目前还在蓬蓬勃勃地进行,但这场以房地产和重化工业为首当其冲的经济建设存在着大量的虚假需求。以目前的房地产来说,尽管所建起的房子大多数能卖出去,但真正能住上人的估计只有50%,空置和闲置的房屋量是巨大的。
前几天我去浙江的杭州宁波一带考察,发现无论是房地产业还是工业都存在生产过剩的问题,都存在着投资效益的问题。北京上海也是一样,看看北京那拔地而起的一片片高档写字楼,如果没有热钱的支撑是肯定没有这样的高速度的。
由于这场炒作和投机还没有见顶,楼盘还能卖得出去,一旦炒到一定高度,楼价下跌,房地产退烧,钢铁、水泥、化工、家电等行业也会随之退热。2009年将是中国面临生产过剩威胁的第一年。如果此时外资也趁机撤离,中国经济高增长的周期便告一段落。由此引起的投资回报问题、银行不良贷款等问题都将会出现。中国很可能出现日本当年出现过的一个长达10年的经济衰退期。在这个经济衰退期,不仅中国将受到经济问题的困扰,还将引发政治不满及社会危机。由此带来的政治问题也会暴露出来。
未来的几年,必然是考验中国政府调控能力的年头。如果调控得当,中国可以走出困境,并借机跃上一个台阶。如果调控不当,中国可能成为又一个“失败的国家”。
更危险的还有,那就是西方发达国家针对中国的重商主义战略采取了放松银根的货币放水政策。自90年代中期起,格林斯潘主政的美联储便增加货币发行量,这种宽松的货币政策不仅使美国的股市大涨,房价大涨,进口额和外贸赤字也大涨。中美之间的贸易赤字多年来居高不下,近10年来,中国流入美国的贸易顺差足有1万多亿美元。也就是说中国向美国额外输出了大约10万亿元人民币的实物货物,等于借给美国10万亿元人民币的贷款。对此现象,美国人说得很轻松:“我们印钞票,中国人给货物,大家都愿意。”
但这种现象的背后却是真正的中国国民财富大出血。积攒下来的外汇储备仅仅是一堆钞票,或者叫财富符号,对国民生活没有任何意义。特别是由于美元日益贬值,前些年中国辛辛苦苦积攒下外汇储备正在逐渐缩水。
这就是近几年来,国际游资和投机资金拼命涌进中国的原因,除了想通过人民币保值增值,还有套利和在中国投机等各种企图。然而中国却没能早有预见,早做准备,特别是错过了2003年那个重要调整机会。而正是中国政府没有远见和预见性,特别是没有准备,才造成今天如此被动的局面。要升值人民币也不敢了,因为4000多亿美元的投机资金已经钻进来了。升值过快,这批游资便会来个胜利大逃亡,并且使中国的外汇储备大贬值,就等于这些年中国借给国外的债权化为乌有。
有鉴于此,目前中国政府是左右为难。如果不调整人民币汇率,可以通过国内通胀的手段来使人民币升值。但国内通胀会导致国内经济和社会产生剧烈波动,对一个国家的发展十分不利。譬如,国内物价其实早在五六年前就在上涨了,但主要表现在房地产、艺术品等资产领域。今年国内物价升值进入了日用消费品,使通货膨胀一下子暴露出来。前5个月通胀率达到3.8%,全年估计在4%—5%之间。
通货膨胀对于普通的国民大众意味着什么?那就是破产和生活更加窘困。中国有抵抗风险能力的家庭估计也就是20%,相对有抵抗能力的占30%,完全没有抵抗能力的至少占40%。并且,据世界银行研究测算,目前中国至少有10%的家庭靠存款生活。这一数字是完全可靠的,甚至是保守的,因为中国目前的失业率在10%左右。当一个人失业之后,这个家庭就只有靠储蓄过活。
如果发生较高的通货膨胀,便可以瞬间使这样的家庭财产化为乌有,并使他们陷入困境,由此导致的社会问题将加重社会危机。但是,这场来自流动性导致的通货膨胀是客观存在的,目前仅仅是刚刚开始,它可能造成的影响还远没有展开。无论如何,我们都要看到今天中国的通货膨胀已经不是国内原因造成的,而完全是来自外部的原因造成的,这是对中国财富的一种无声的掠夺。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目前中国经济的问题主要是过度的重商主义发展战略结下的恶果。可以说西方国家只用一计,便破解了中国的重商主义,那就是印钞票和投资、投机中国,用纸币大量换取中国的实物和资产,大量投机资本涌进中国,廉价购买中国的不动产和股票,等人民币升值之后,再伺机换汇逃出中国,使人民币再度贬值,做空中国。这已经成了发达国家掠夺发展中国家的惯用把戏。
而中国政府在早些时候偏偏没有看出这一点,不知道印钞票的大权掌握在人家美国手里,不知道世界早已脱离了金本位时代,还在不遗余力执行“创汇政策”,傻乎乎地用传统的早已陈旧过时的一种发展方法来积累财富。没想到这些年里将大量的国内资源输出国外之后,换回来的纸币很可能迅速贬值为一堆废纸,使中国的发展竹篮打水一场空。
这些年里,中国的储蓄以两种方式存在着,一是国内储蓄,即国内银行存款;二是国外储蓄,这就是外汇储备。国内储蓄大约是25万亿元人民币,国外储蓄大约是10万亿元人民币。但由于美元的大幅贬值,中国的国外储蓄将损失殆尽。对于这一点,国内很少有人清楚地看到国外储蓄的危险,还在不遗余力地推行外向型重商主义发展战略。
10年来,人民币对美元已经升值了大约20%,也就是说中国的外汇储备已经贬值了20%。但人民币对欧元又贬值了20%多,以欧元来衡量,中国外汇储备缩水幅度更大,大约达到40%,这么多年的对外借贷就在这种升值中慢慢化为乌有。未来三年之内,中国的外汇储备实际价值将继续大幅缩水。这将几乎化解掉中国人民十几年来辛辛苦苦积攒下来的劳动成果。这是中国实施陈旧的重商主义发展战略、大搞对外开放的最大恶果!
中国是个计划生育独生子女的国家,在这一历史时期,将有大量的国民储蓄积累下来,以备将来老年社会之用,但以外汇储备形式积攒的国民财富很快将化为乌有。这对中国的老年社会形成了巨大的威胁,这种后果必将在10到20年以后清楚地显现出来。
出现这种错误在很大程度上与前一时期的政治路线有关,对全球化盲目乐观,过度崇洋媚外,海归学者成了政府的座上宾和重要提拔对象,整个组织路线走了一条吸纳西方精英的道路。而这些人只知盲目照搬西方,完全不按实际情况研究和发现问题,就像当年的王明路线一样。
这就是中国未来发展危机的重要原因,即发展战略的严重失误。好在政府今天对此已采取了动作,譬如取消出口退税,限止某些产品加工贸易,增加资源税,提高劳动工资,加强环境保护,适当升值人民币等等。但可以肯定地说,由于动手晚了,危机仍然在形成中。即使2008年不发作,2009年或以后也会发作。而表现的方式只有两种:一是控制中国经济命运,使中国经济利益大量外流,使中国经济殖民化;二是炒作中国和做空中国,使中国经济产生剧烈波动,留下一堆烂摊子。
如果发生动荡,精英会逃亡国外,掏空中国,留下来承受苦难的只有贫困的中国大众群体。这种趋势估计将在2008年后的几年内会更清晰地显现。
这是一场中国在向全球化进军路程中的严峻考验,由于中国不掌握货币发行权,由于当今世界的主导货币是美元,因此,中国越是开放市场,国民财富和资源流失的风险越大。然而,政府有关部门对这种危险性并不清楚,反而盲目地寄希望于外部资源,将中国发展的希望过分寄托在借助外力和对外开放上面,但所付出和损失的要比所得到的大得多,因此中国要避免得不偿失的快速发展。
GDP中的比例大幅增长。目前,估计中国GDP的40%是外资所创造的,这在任何国家都是一个危险的比例。这意味着,尽管中国经济高速增长,国内生产总值的规模不断扩大,但相当比例的发展成果流入外人之手,经济命脉有被外资控制的危险。但更加危险的是外部投机资金带来的经济波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