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IGRP
(
Enhanced Interior Gateway Routing Protocol,
增强的内部网关路由协议)是
Cisco
私有的协议,它是一种典型的平衡混合路由协议,融合了距离矢量和链路状态两种路由协议的优点。它支持:
1)
VLSM
,可变长子网掩码;
2)
CIDR
,无类域间路由;
3)
自动路由汇总;
4)
多种网络层协议,比如
IP
、
IPX
等。
EIGRP
“增强”的是
IGRP
(也为
Cisco
私有的协议,现已基本被
EIGRP
取代),所以其有很多特点与
IGRP
相同,但由于
EIGRP
支持众多的特性,使得它在配置方面与
IGRP
有一些不同的地方。
EIGRP
的度量标准:
度量标准
=[K1*
带宽
+
(
K2*
带宽)
/
(
256-
负载)
+K3*
延迟
]*[K5/
(可靠性
+K4
)
]
默认情况下,
K1
、
K3
值为
1
,
K2
、
K4
、
K5
值为
0
,有图为证:
亦即:
度量标准
=
带宽
+
延迟
下面,让我来带领大家领略一下
EIGRP
的一些特性吧。
1)
手动路由汇总
;
2)
Stub;
3)
MD5
身份认证。
EIGRP
之拓扑:
一、
配置
EIGRP
,实现全网互通。
1、注意在R2(DCE)上配置广域网链路时指定时钟频率和带宽。
2、注意在R3、R4(DTE)上配置广域网链路时,只需指定带宽。
4、为方便排错,我们需要了解网络的状况,这时,我们可以使用以下命令来作辅助:
二、
EIGRP
的高级特性
1、手动路由汇总
EIGRP默认是自动汇总的,为了体验手动汇总,我之前在各路由器配置EIGRP时关闭了自动汇总(路由模式下,no auto-summary)
手动汇总是在接口模式下的,两个广域网接口都要配置;注意网段后面为子网掩码,不是反掩码;最后面的“5”是EIGRP默认的管理距离,不敲即为默认,此处敲出来是为了提醒诸位,管理距离可以修改。
配置R2的S1/0串口
R3路由条目的汇总情况
配置R2的S1/1串口
R4路由条目的汇总情况
查看R2学习的路由,发现多了一条尾部标志为“Null0”的路由,Null0是路由器的虚拟或者伪装接口,该接口永久处于up状态,不能被封装和转发流量,在EIGRP的汇总里面主要是为了防止路由环路的发生。
2、Stub
配置stub作用是防止路由器在丢失路由条目的时候向stub区域发送查询消息,减少网络带宽的占用,提高网络资源的利用率。
未配置stub时,R2的e0/0口down掉之后,R2会向R3和R4发送查询。
重开启E0/0,让网络恢复。
把R3所在的EIGRP区域配置成为stub。
再次down掉R2上的E0/0,发现R2只向R4发送查询,没有向R3发送,而只接收来自R3的查询(因R2所在的区域没被配置成stub)。
3、MD5身份认证
配置过程:
1) 端口启用MD5加密;
2) 配置一个key-chain名,认证的双方可以不相同,我这里为labee;
3) 全局模式下进入该chain,配置key-id和key-string,认证的双方必须保持一致;
4) 当然,还有一些选项,你可以慢慢摸索,以上三步就可以搞定了。
R2和R4之间认证的配置如下两图
转载于:https://blog.51cto.com/dreambyt/215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