渗透理论

本文介绍了渗透理论的基础概念,包括临界概率pc的概念及其在不同场景的应用。通过建立二维平面模型来探讨渗透现象,并分析了在不同概率p下渗透路径的变化规律。

1.渗透理论是研究随机环境聚簇现象的理论。

渗透现象刚好出现的概率是临界概率,记做pc。当每条边开通的概率大于pc时,渗透就会出现,开通的概率小于pc,渗透不会出现。

人们在随机图理论的研究中发现节点存在节点集群的临界概率,即网络具有临界概率pc,当不超过pc时,网络由孤立的节点集群组成,当超过pc时,节点集群将扩展连接到整个网络。

 

2.模型建立(二维平面上的模型建立)

现实生活中很多问题可以用渗透理论合理解释:

(1).病毒传播在人群中的传播问题,一个病人单位时间以概率p感染他的邻居,受到感染的邻居又以概率p继续感染邻居,以此类推,如果感染概率p小于渗透出现的临界概率pc,大于临界概率pc,疾病将大范围传播。

(2).一块空地两部分,一部分沙子,一部分黏土。一场大雨过后,沙子那部分没存水,另一部分会存水。

 

参数p属于[0, 1],当p=0,每条边都是闭合的,不存在可以延伸到无限远的开通路径。p=1,每条边都是开通的,这样一定存在延伸到无限远的开通路径。这两种情况都是没研究价值的,下面讨论当0<p<1的情况。

当p很小的时候,开通的边少,开通的路径会非常短。随着p的增加,开通的边逐渐增多,最终会延伸到无限远处的路径。下面是p=0.3和p=0.6的两种情况:

 

3.模型计算

渗透理论在二叉树上的表现

如果,p是每条边开通的概率,我们将找到Q(p),这是存在一个可以包含根节点V0并且延伸到无限远处的通路的临界概率。Pn表示存在一条从根节点V0到第n层的概率,可以猜测,Pn是和n有关的一个函数,这样对n取极限就可以得到临界概率Q(p)。

我们发现P0 = 1(其实是第0层的概率),下图是从根节点到第三层的情况。

假设这条通路经过V1,从V0到第n层的概率是PPn-1(Pn-1表示从V1到第n层的概率)这样的话没有这么一条经过V1到第n层的通路的概率是1-PPn-1.

那么这条通路不经过V0的概率是:(1-PPn-12

所以存在这么一条经过V0到达第n层的概率是:Pn = 1-(1-PPn-12

设函数

 

转载于:https://www.cnblogs.com/keye/p/8306604.html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