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角度认识markdown

Markdown作为轻量级标记语言,简化了文档创作与格式调整过程。本文介绍了Markdown的基本概念及其相较于传统文档工具的优势,如代码高亮及易于版本控制等特点,并讨论了Markdown在不同场景下的应用与局限。

摘要生成于 C知道 ,由 DeepSeek-R1 满血版支持, 前往体验 >

众所周知,51CTO的2.0博客引入了markdown编辑器,这种文档编辑器不仅流行于各大WEB网站,也是逐渐成为很多人写文档的新写作方式。但是对于这种新型的工具(或模式)一些人从质疑与疑虑转变为逐渐接受。但仍有一些朋友有一些困惑,下面我将从个人理解的角度上再谈谈markdown。

markdown 究竟是什么?

Markdown 其实是一种轻量级标记语言,它以纯文本形式(易读、易写、易更改)编写文档,并最终以HTML格式发布

实际上通过各种编辑器的附加功能输出成其他格式的文件,比如PDF

如果你理解HTML,那么标记语言这个概念就容易很理解。如果你了解,那么简单的说,就是通过一些特殊符号,比如 “>”前置到文档行首,解释器看到的时候会翻译成特殊的格式,这种特殊的符号就成了标记语言。说它轻量,是因为markdown的标记语法比html要少很多。

整个的过程如下:
多角度认识markdown

整个过程起到核心作用的就是markdown parser(markdown解析器|渲染器)实际上为了实现Markdown 的目标之「易读易写」大部分的markdown编辑器都实现所写既所得的预览模式。

markdown在写作方面的改变

  1. 轻格式

    markdown不适合文档要求极为严格的文档或著作。例如论文、正式公文等。

    记得我在学生时代,在修改论文的后半阶段主要就是改格式
    因为markdown默认不支持字体、行宽等一些格式控的要求。

  2. 面向IT人员

    与传统的word相比,markdown原生自带代码高亮,扩展的markdown还自带时序等流程图,甚至数学公式,比其他工具输出更为方便。

markdown的困惑

实际上markdwon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因为创始人的极力反对,基于markdown的编辑器出现了百家争鸣的景象。这给使用人造成一定的困惑,你会发现在支持markdown-A编辑器上书写的文档,放到支持markdown-B编辑上去解析就会发现出现各种莫名奇妙的异常。

针对这个情况,我个人的建议是:

  1. 如果文档作者就是你自己,读者也是你自己。你爱用哪个用哪个,哪个好用用哪个
  2. 如果文档需要多人合作,建议使用同一种编辑器
  3. 如果文档读者是多人,最好让输出在WEB上。目前很多BLOG和WEBSITE都支持markdown
  4. 如果只能线下阅读,最好转格式,如输出成PDF

说的这里,还想说一句的是,目前相对主流的“标准”是GFM(Github Flavored Markdown)毕竟这个玩意是开发人员先兴起的

为啥markdown在开发人员中风靡

我觉得除了轻格式,输出优雅,还有一个关键因素是:原始输出MD纯文本。这对版本控制是最好的选择。要知道word这种二进制格式文档在这方面可是硬伤。

主流的Markdown解析器都有啥

  1. markdown-it
  2. Marked
  3. CommonMark-py
    当然我不是开发,我不太纠结这个

你认为哪几种markdown扩展比较实用

  1. 支持font-awesome
    多角度认识markdown
  2. Todo 列表
    多角度认识markdown
  3. 流程图
    多角度认识markdown

    与WEB的富文本和传统WORD的方式特色在哪

    我觉得重点可能在你也许会改变一些写作习惯,尝试一种文档编辑工具。而不是总想着谁替代谁,包括让这几种工具相互全兼容。

一些扩展了的markdown,所展示的要你想象的强大
多角度认识markdown
或如下代码高亮
多角度认识markdown

最后为了不让我白痴的逻辑表达影响大家的理解,推荐下面三篇文章加强学习。
参考文献:
markdown简介
GFM介绍
选择使用正确的markdown Parser

根据下面提供的内容,做一份20页的PPT,不删除包含的所有内容,最后以markdown形式输出,内容包括: 二、小学科学实验教育价值 小学科学实验是科学教学的主要内容,也是探究实践活动的主要过程,对于学生科学观念的形成和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创新思维能力的提高,也是一种有效手段。 小学科学实验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知识技能的掌握、科学方法的训练及科学态度与精神的养成都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科学是认识客观世界的动态过程。科学教育不仅仅要求学生通过动手实验,观察实验现象收集、整理、分析实验数据来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获得科学知识,更重要的是给学生创造了一个合理的、丰富多彩、适宜探究的学习环境在经验丰富的教师指导操作的过程中,有自行尝试解决问题的机会。只有理性思考和科学推理相结合,使学生对原有的知识结构产生疑问,,才能够激发他们的科学探究热情,主动探究,建构科学概念。在这个过程中,科学实验帮助我们提供了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思维方式。科学实验本身贯穿着科学与理性的思维,实证方法和实事求是的客观态度更是科学实验的本质特点。那么科学实验的广泛应用要求丰富的想象与预测、严密的推理和操作、精确的计算与分析。经过科学实验这种具有严密逻辑性实践活动的磨炼,学生的理性与情感完美整合、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相互融合,达到了全面提高学生科学核心素养的目的。 (一)实验教学有效激发了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 科学实验活动的本身就具有新奇、有趣等特点,再加上科学实验活动让学生动手、动眼、动脑,亲身参与实验,满足了他们的探索欲望,有助于呵护他们与生俱来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激发他们学习科学的兴趣。 案例分析:《认识棱镜》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教科版小学科学五上第一单元第五课《认识棱镜》 教学过程 一、情境聚焦 1.教师先出示彩虹的图片,然后吹出一个个肥皂泡,在阳光照射下肥皂泡呈现五颜六色,接着演示用三棱镜把太阳光分解成绚丽多彩的七色光。 2.学生观察后提出问题:同样是彩色光,它们产生的原理是否相同呢? [这些实验展示了平时不易见到的、容易忽视的现象或与生活经验不一致的情况,必然会引发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面对新奇的实验现象,学生的思维异常活跃,提出了自己想要探究的问题。教师演示实验,创设了良好的科学探完情境、点燃了学生探究热情:微发他们通过实脸去探究问题的答案。实验的过程既让学生形成了正确的科学观念,又增强了他们对科学学习的浓厚兴趣。] 3.师:今天的学习可以帮助我们揭开彩虹的奥秘,认识这个自然界最美丽而神有的光的板书课题:认识棱镜。 二、合作探索 1.师:上节课我们通过实验发现,先在由空气科射入水中时会发生偏折,无充的路成发生了变化,这个现象叫作光的折射。那么光从空气中斜射到玻璃里时,也会发生折射吗?请说出你的猜想。 2.师:下面让我们借助玻璃三棱镜研究一下这个问题。 [利用彩虹的现象激发学生对本课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思考光的奥秘。通过上节课内容的回顾。提出新的探究问题。] 3.观察白光通过三棱镜后发生的变化。 (1)认识三棱镜结构。 ①出示三棱镜,学生观察三棱镜的结构特点:具有三条棱,截面是三角形,透明的玻璃体。②学生交流观察后,教师小结:光学上把横截面为三角形的透明物体叫作三棱镜。 (2)实验探究白光通过三棱镜的折射现象。 ①教师介绍实验材料,关闭教室中所有的灯,拉上窗帘,营造一个较暗的实验环境。②教师指导实验方法与注意事项: 首先,手拿带有支架的三棱镜实验套装,把三棱镜及支架轻轻地放在平稳的桌面上。其次,用手电筒的白光照射到三棱镜上,调节三棱镜的角度让白光通过三棱镜。 接着在另一侧竖立一张白纸作为屏幕,调整“纸屏”位置,收集三棱镜折射出的光,观察白纸上的现象。 (3)学生分组实验探究,教师提示操作要领。 (4)学生汇报观察到的现象,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并进行小结。 4.阅读资料。 白光由空气斜射入玻璃棱镜后,发生了折射,并在“纸屏”上出现了不同颜色的光。当白光进入棱镜时,由于不同颜色的光发生折射的程度不一样,就出现了各种不同颜色的光。太阳光用肉眼看上去几乎是白色的,但它是由许多不同颜色的光组成的,其他物体发出的光也具有不同的混合颜色。淀五证 5.播放科普视频《彩虹形成的奥秘》。 雨后空气中有许多小水珠,这些小水珠相当于我们实验中的三棱镜,当太阳光照到小水珠时发生了折射,就分散出不同颜色的光,于是便形成了美丽、奇特的彩虹。?可见,雨后出现彩虹,与太阳光的组成以及空气中的小水珠有关,跟白光通过三棱镜后出现不同颜色的光是一样的道理。 [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借助三棱镜认识光的折射,认识光的色散现象,进而了解彩虹形成的原因。动手实验的过程有助于学生理解白光的组成,满足了学生探究彩虹之谜的好奇心。] 6.制作一个彩色轮。 (1)师:我们通过三棱镜对白
最新发布
03-12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