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后台服务如何高效实现多个定时器任务

本文详细介绍了云端服务中定时器模块的设计方法,包括定时器节点的数据结构和管理模块的实现,以及如何设置和启动定时器,检测定时任务的执行。为确保定时管理模块正常运行,文章还提及了设置周期性检测线程的必要性。

摘要生成于 C知道 ,由 DeepSeek-R1 满血版支持, 前往体验 >

大部分云端的后台服务,经常会使用到定时器功能来检测一些状态值的变化,且当定时器较多时,就需要设计统一的定时器管理模块来维护所有的定时器资源。然而要设计性能良好的定时器和管理模块,是需要一定的经验和技巧的,所以,姑且在此炫技一回,分享一下定时器模块设计的方法,主要从数据结构的角度来考虑。

采用自下而上的层次来设计,首先将每个定时器作为一个定时器节点的数据结构,结构体如下所示:

struct Node {
    time_t start_time;  //上一次触发的时间,用于比较是否到点
    int timerId; //定时器id,唯一标识
    int timeVal; //间隔多少秒执行一次
    int count;   //当前触发次数
    int total;   //总的触发次数
    bool type;    //是否无限循环
    bool isUsed;   //是否被使用了
    Timer* timerObj;  //执行定时任务的处理对象,其他使用到定时器的类需要以Timer作为基类
    Node* next_node;
    Node* prev_node;
}

定时器节点管理模块如下所示:

class Manager {
    Node* nodes;   //指向所有节点构成的数组的指针
    int maxCount;  //最大时间节点的数目
    int idleCount;  //空闲的时间节点数目
    Node idleHead;  //空闲节点的第一个节点,当申请创建新时间节点时,从这里取
    Node usedHead;  //当对所有定时器进行循环检测时,从这里开始
}

其对外提供的接口有:

  1. 设置并启动定时器
  2. 检测所有定时器任务是否间隔时间已经达到,达到后,则调用timerObj多态继承的基类函数来执行定时任务。

写在最后:为了使整个定时管理模块能够运行起来,应该设置一个线程来周期性的检测所有定时任务时间是否到达,一般情况会每秒检测一下,同时会与epoll网络模型结合起来用。

转载于:https://www.cnblogs.com/share-ideas/p/10380512.html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