割补法

一、何为割补法

二、什么时候用割补法

  • 一般到特殊,

  • 四面体割补得到长方体,正四面体割补得到正方体;可以参见下面的数学常识储备。

  • 在涉及棱柱和棱锥的外接球中,常考虑使用割补法,具体操作如下:就是把符合条件的棱柱或棱锥放入长方体中,从而把问题转化为长方体的外接球问题,这是转化与划归思想的应用。

适合这种方法的情况小结如下:

①正四面体、三条侧棱两两垂直的正三棱锥、四个面都是直角三角形的三棱锥。

②同一个顶点上三条棱两两垂直的四面体、相对的棱相等的三棱锥。

③若已知棱锥含有线面垂直关系,则可将棱锥补体成长方体或正方体。

④若三棱锥的三个侧面两两垂直,则可将棱锥补体成长方体或正方体。

三、割补法可能用到的结论:

数学常识储备

  • 如图所示的是正方体\(ABCD-A'B'C'D'\),有如下的常用结论:

(1)体对角线\(B'D\perp\)平面\(ACD'\)(如图1)

证明:令体对角线\(B'D\)和平面\(ACD'\)的交点是\(N\),由正四面体\(B'-ACD'\)可知,\(N\)是三角形底面的中心,连接\(OD'\),则易知\(AC\perp BD\)\(AC\perp BB'\),故\(AC\perp B‘D\),同理\(AD'\perp B'D\),故体对角线\(B'D\perp\)平面\(ACD'\)

(2)\(DN=\cfrac{1}{3}B'D\)(如图1,利用等体积法)

992978-20171108151131981-1823495053.png

992978-20190129204721070-1111764122.gif

(3)平面\(ACD'//A'BC'\)(如图2)

(4)平面\(ACD'\)与平面\(A'BC'\)的间距是\(\cfrac{1}{3}B'D\),即体对角线的\(\cfrac{1}{3}\)(如图2)

(5)三棱锥\(B'-ACD'\)是正四面体。三棱锥\(D-ACD'\)是正三棱锥。

992978-20190129211609592-573315464.gif

992978-20190129212608956-2034538124.gif

(6)如果需要将正四面体或者墙角型的正三棱锥恢复还原为正方体,我们可以先画出正方体,然后在里面找出需要的正四面体或者墙角型正三棱锥。

四、典例剖析:

例1【2019届宝鸡市高三理科数学质检Ⅰ第15题】

已知一个四面体\(ABCD\)的每个顶点都在表面积为\(9\pi\)的球面上,且\(AB=CD=a\)\(AC=AD=BC=BD=\sqrt{5}\),则\(a\)=__________。

分析:如下图所示,构造此四面体,要直接求解\(a\),很困难,此时可以考虑将其放置到长方体中,这样我们就想到割补法。

992978-20190122163629570-1479376246.jpg

由题意可采用割补法,考虑到四面体\(ABCD\)的四个面为全等的三角形,所以可在其每个面补上一个以\(a\)\(\sqrt{5}\)\(\sqrt{5}\)为三边的三角形作为底面,且分别为\(x\)\(y\)\(z\)为侧棱长、且侧棱两两垂直的三棱锥,从而可得到一个长、宽、高分别为\(x\)\(y\)\(z\)的长方体,

则有\(x^2+y^2=5\)\(x^2+z^2=5\)\(y^2+z^2=a^2\),设球半径为\(R\),则有\((2R)^2=x^2+y^2+z^2=\cfrac{1}{2}a^2+5\)

又由于四面体\(ABCD\)的外接球的表面积为\(9\pi\),则球的表面积为\(S=4\pi R^2=9\pi\)

\(4R^2=9\),则\(\cfrac{1}{2}a^2+5=9\),解得\(a=2\sqrt{2}\)

例2【2017凤翔中学第二次月考理科第15题】

已知三棱锥\(P-ABC\)满足\(PA、PB、PC\)两两垂直,且\(PA=PB=PC=2\)\(Q\)是三棱锥\(P-ABC\)外接球上的一个动点,则点\(Q\)到平面\(ABC\)的距离的最大值是多少?

分析:我们可以将此三棱锥还原为正方体的一部分,补体并特殊化为为正方体的一个角,如图所示,

992978-20190513171155755-508344172.png

且正方体有个外接球,那么点\(Q\)到平面\(ABC\)的距离的最大值即是正方体的体对角线的\(\cfrac{2}{3}\),而体对角线长为\(\sqrt{2^2+2^2+2^2}=2\sqrt{3}\),故所求值为\(\cfrac{4\sqrt{3}}{3}\)

例3(2017凤翔中学第三次月考理科第10题)

已知球面上有\(A、B、C\)三点,如果\(|AB|=|BC|=|AC|=2\sqrt{3}\),且球心到平面\(ABC\)的距离为1,则该球的体积为多少?

分析:本题目关键是求球的半径\(R\) ,如上例中的模型,已知的三点可以安放在图中的点\(A'、B、C'\)处,但是要注意,

已知的平面\(ABC\)和模型中的平面\(A'BC'\)平行,不一定重合,此时求半径问题就转化为求正三棱锥的侧棱的长问题了,

992978-20171212153442957-1962312818.png

而且此时正三棱锥的底面边长为\(2\sqrt{3}\),正三棱锥的高是1,高的垂足\(E\)是下底面的中心,

则其侧棱\(OA\)\(OA=\sqrt{1^2+2^2}=\sqrt{5}\),故\(R=\sqrt{5}\)

故该球的体积\(V_球=\cfrac{4}{3}\cdot \pi\cdot R^3=\cfrac{20\sqrt{5}}{3}\pi\)

例4【2019届宝鸡市高三理科数学质检Ⅰ第10题】

已知正三棱柱\(ABC-A_1B_1C_1\)中,\(AB=AA_1=2\),则异面直线\(AB_1\)\(CA_1\)所成角的余弦值为【】

$A.0$ $B.-\cfrac{1}{4}$ $C.\cfrac{1}{4}$ $D.\cfrac{1}{2}$

【法1】空间向量法,第一种建系方式;以点\(A\)为坐标原点,以\(AC\)\(AA_1\)分别为\(y\)\(z\)轴,以和\(AC\)垂直的直线为\(x\)轴,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

992978-20190115152713880-1532982362.jpg

\(A(0,0,0)\)\(B(\sqrt{3},1,0)\)\(A_1(0,0,2)\)\(B_1(\sqrt{3},1,2)\)\(C(0,2,0)\)

\(\overrightarrow{AB_1}=(\sqrt{3},1,2)\)\(\overrightarrow{A_1C}=(0,2,-2)\),且线线角的范围是\([0,\cfrac{\pi}{2}]\)

故所求角的余弦值为\(|cos<\overrightarrow{AB_1},\overrightarrow{A_1C}>|=\cfrac{|1\times 2+2\times(-2)|}{\sqrt{8}\times\sqrt{8}}=\cfrac{1}{4}\)。故选\(C\)

【法2】:立体几何法,补体平移法,将正三棱柱补体为一个底面为菱形的直四棱柱,连结\(B_1D\),则\(B_1D//A_1C\)

992978-20190115151103884-1472795649.jpg

故异面直线\(AB_1\)\(CA_1\)所成角,即转化为共面直线\(AB_1\)\(B_1D\)所成的角\(\angle AB_1D\),连结\(AD\)

\(\Delta AB_1D\)中,\(AB=AA_1=2\),可得\(AB_1=B_1D=2\sqrt{2}\)\(AD=2\sqrt{3}\)

由余弦定理可知,\(cos\angle AB_1D=\cfrac{(2\sqrt{2})^2+(2\sqrt{2})^2-(2\sqrt{3})^2}{2\times 2\sqrt{2}\times 2\sqrt{3}}=\cfrac{1}{4}\)

故所求为\(\cfrac{1}{4}\),故选\(C\)

例16【2019届高三理科数学二轮用题】在面积为4的正方形\(ABCD\)中,\(M\)是线段\(AB\)的中点,现将图形沿\(MC\)\(MD\)折起,使线段\(MA\)\(MB\)重合,得到一个四面体\(A-CDM\),其中点\(B\)和点\(A\)重合,则该四面体外接球的表面积为_________。

分析:平面图形如左图,立体图形如右图所示,\(\angle MAC=\angle MAD=\cfrac{\pi}{2}\),下来的重点是如何将四面体放置在球体内部。

992978-20190425163657172-2006231357.jpg

可以这样来思考,将最特殊的面\(ACD\)放置在下底面,这样方便来放置和下底面垂直的侧棱,如下图所示;

992978-20190425163142567-801257074.jpg

底面圆的圆心\(O'\)为下底面正三角形的重心,\(O\)为球心,则\(OA=OM=R\),由于\(\triangle ACD\)为等边三角形,\(AC=2\),则\(CH=1\)\(AH=\sqrt{3}\),则\(AO'=\cfrac{2\sqrt{3}}{3}\),过点\(O\)\(OK\perp AM\)\(K\),则\(OK=AO'=\cfrac{2\sqrt{3}}{3}\),又\(AK=\cfrac{1}{2}AM=\cfrac{1}{2}\),在\(Rt\triangle AOK\)中,由勾股定理可知\(R^2=(\cfrac{2\sqrt{3}}{3})^2+(\cfrac{1}{2})^2=\cfrac{19}{12}\),故\(S_{球O}=4\pi R^2=\cfrac{19\pi}{3}\)

补充说明:如果想不清这一点,还可以想着将四面体补体成一个直三棱柱,如下图的动图所示,

992978-20190425162645572-1651923327.gif

解后反思:当一条侧棱和下底面垂直时,常将三棱锥\(M-ACD\)补体成直三棱柱\(MC'D'-ACD\),这样容易想清楚。

例17三棱锥\(P-ABC\)中,\(\triangle ABC\)为等边三角形,\(PA=PB=PC=3\)\(PA\perp PB\),则三棱锥\(P-ABC\)的外接球的表面积为__________。

分析:补体并特殊化为为正方体的一个角,如图所示,

992978-20190513171155755-508344172.png

则体对角线长为\(3\sqrt{3}\),即\(R=\cfrac{3\sqrt{3}}{2}\),故\(S_{表}=4\pi R^2=27\pi\).

转载于:https://www.cnblogs.com/wanghai0666/p/10304655.html

### 插补法的概念及其数值计算方法 插补法是一种用于填数据集中缺失值的技术,在数据分析和科学计算领域具有广泛应用。它不仅能够帮助恢复丢失的信息,还能提高后续分析的准确性。 #### 插补法的核心概念 插补法的主要目标是通过已知的数据点估计未知或缺失的数据点。这种方法可以应用于时间序列、空间分布以及多维数据等多种场景。根据不同的应用场景和技术复杂度,插补法可分为简单的统计方法和复杂的机器学习方法[^3]。 #### 不同类型的插补法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插技术: 1. **均值/中位数插** 这是最基础的一种插方式,适用于单变量数据集中的缺失值填充。该方法通过计算某一列数据的平均值或中位数来替代缺失值。尽管简单易用,但它可能会引入偏差并降低数据的真实变异性。 2. **随机插** 随机插是在原始数据的基础上增加一定的随机噪声来进行缺失值替换。这种方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固定值插带来的方差低估问题。 3. **基于模型的插** 利用现有数据建立回归或其他预测模型,从而估算缺失值的位置。例如,线性回归插可以通过构建一个回归方程 `y = β0 + β1*x` 来预测因变量 y 的值[^4]。对于更复杂的非线性关系,则可采用多项式拟合或者样条插值等方式[^1]。 4. **多重插 (Multiple Imputation)** 多重插是一种高级策略,通常涉及多次模拟过程以生多个可能完整的数据版本。最终的结果通过对这些副本取平均值得到更为稳健可靠的结论。 5. **三次样条插值** 特别适合连续型变量的时间序列或函数逼近任务。其基本原理在于把整个定义域划分为若干子区间,并在每个局部范围内设定独立的三阶多项式表达形式。假设给定 n+1 个节点坐标(xi, yi),则需确定总共 4(n−1)+2=4n 个参数满足边界条件和平滑过渡约束条件[^2]。 #### Python 中的实现示例 下面提供了一个使用 SciPy 库完三次样条插值的具体例子: ```python import numpy as np from scipy.interpolate import CubicSpline # 定义样本点 x = np.array([0, 1, 2, 3, 4]) y = np.array([0, 1, 0, -1, 0]) # 创建Cubic Spline对象 cs = CubicSpline(x, y) # 新增测试位置 xs = np.linspace(-1, 5, 100) # 计算对应的新Y值 ys = cs(xs) print(ys[:10]) # 输出前十个结果验证 ``` 上述代码片段展示了如何借助 Scipy 提供的功能快速搭建起一条平滑曲线经过指定的关键控制点集合[(xi,yi)][]^1]^. ---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