泊松分布与泊松回归模型

本文介绍了泊松分布,一种在统计和概率论中常见的离散概率分布,以及泊松回归模型与对数线性模型的区别。

摘要生成于 C知道 ,由 DeepSeek-R1 满血版支持, 前往体验 >

泊松分布

Poisson分布(法语:loi de Poisson,英语:Poisson distribution,译名有泊松分布、普阿松分布、卜瓦松分布、布瓦松分布、布阿松分布、波以松分布、卜氏分配等),是一种统计与概率学里常见到的离散概率分布,由法国数学家西莫恩·德尼·泊松(Siméon-Denis Poisson)在1838年时发表。

泊松分布的概率函数为:
泊松分布的参数λ是单位时间(或单位面积)内随机事件的平均发生率。 泊松分布适合于描述单位时间内随机事件发生的次数。
泊松分布的期望和方差均为
 
### 泊松分布回归模型介绍 回归是一种广义线性模型(GLM),适用于响应变量表示的是计数数据的情形。这类数据通常代表在特定时间段内发生事件的数量,例如每小时进入商店的顾客数量或每月发生的交通事故次数[^1]。 回归假设因变量\( Y \)遵循泊松分布,并且其均值\(\lambda\)自变量之间存在对数线性关系: \[ E(Y|X)=\exp(X'\beta)\] 其中 \( X' \) 是解释变量矩阵的一行,而 \( \beta \) 则是待估参数向量。这种设定允许建模者捕捉到预测因子如何影响事件的发生率。 然而,在某些情况下,当面对过度离散的数据集时——即观测变异大于由理论上的方差所预期的程度,则标准回归可能不是最佳选择。此时,如果残差统计中的值除以自由度(DF)远高于1(比如大约为11.649),这表明可能存在过离散现象,从而使得简单回归不再适用[^2]。 对于实际操作方面,MATLAB提供了工具来执行回归并评估拟合效果。通过`glmfit()`函数可以实现这一目标;它不仅能够计算出最优参数估计值,还能提供有关模型性能的重要指标,如似然比检验、Akaike信息准则(AIC)以及偏差统计等[^3]。 ```matlab % 假设data是一个n×m表格,最后一列为目标变量y,其余列为特征x [b, dev, stats] = glmfit(data(:, 1:end-1), data(:, end), 'poisson'); disp('系数:'); disp(b); disp('偏差:'); disp(dev); disp('统计信息:'); disp(stats); ``` 上述代码片段展示了如何利用MATLAB内置功能来进行回归分析。这里返回的结果包括了各个输入维度对应的权重(`b`)、整体模型的好坏程度衡量(`dev`)以及其他辅助诊断信息(`stats`)。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