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文越多,影响力会越大吗?

研究发现,在自然科学领域,年轻学者发文越多,其论文的影响力越大;而在法律、艺术和人文科学及医学生命科学领域,年轻学者发文越多,影响力反而越小。对于年长学者而言,发文数量与影响力呈正相关。

  有人惜墨,发文虽少,但都是精品;有人著述颇丰,总有几篇能成精品。在自然科学领域,年轻学者发文越多,影响力越大;而在法律、艺术和人文科学以及医学和生命科学等领域,年轻学者发文越多,影响力越小。
  
  一位弓箭手射箭,一心要射中靶心。他手中箭的数量和其射中靶心的箭的比例有什么关系呢?当他手中的箭变多时,是否会导致其射中靶心的箭的比例有所提高呢?
 

在学界,学者的科研产出(其中发文数量是它的一个重要衡量指标)好比上例中弓箭手手中的“箭”,学者发表的高影响力论文数量在其发表全部论文数量中的比例好比上例中弓箭手射中靶心的箭的比例。那么,这两者之间到底有什么关系?当一位学者发文数量增加时,
他发表的高影响力论文比例是随之增多,还是随之减少,抑或是没有明显变化呢?
  发文有策略
  
主观上对上述问题的不同答案使得不同学者在发表论文时往往采取不同的策略。有人惜墨,采取完美主义策略——虽然发文少,但其一直追求发表高品质论文;有人著述颇丰,竭尽全力发论文,但论文的平均质量并不高。
  
在自然科学领域,年轻学者发文越多,影响力越大
  
对于自然科学领域的年轻学者而言,发文量多,他在本学科内发表高影响力论文的概率就越大。在这些学科领域,年轻学者们大量发文,以追求累积效应。而对于社会科学和行为科学领域的年轻学者而言,这种正相关关系则减弱了许多。
  
在法律、艺术和人文科学以及医学和生命科学等领域,年轻学者发文越多,影响力越小
  
对于法律、艺术和人文科学以及医学和生命科学等领域的年轻学者而言,发文越多,他们发表高影响力论文的概率反倒越小。在这些学科领域,年轻学者们或许更追求代表作。
  
年长学者发文越多,影响力越大
  
对于年龄较大的学者来说,发表的论文数量越多,他在本学科内发表高影响力论文的概率就越大。
  
科学社会学家默顿(R. K.Merton)曾经指出了学界的累积效应(cumulativeadvantage),即:一位学者发表的论文越多,他被其他学者了解的概率越大,这样他被其他学者引用的概率就越大——这是科学界内马太效应(Mattheweffect)的一个体现。

鲍迪宪(P. Bourdieu)也曾在他的著作中指出,一位学者在其所在领域的发文量和被引用量是一种“资本”(capital),他在其领域的发文量和被引用量越多,这种“资本”就不仅可能会为他带来更多的发文量和被引用量,而且还促使他有能力为文章“发挥更多作用”(例如合作、提供基金等)。

  不同年龄学者科研产出与其影响力相关性的差异不仅体现了不同学科知识扩散机制的差异:例如在,年轻学者的学习受到学界承认和引用的速度较其他领域更慢。
  
细节说明
  
来自加拿大的Larivière和来自荷兰的Costas今年在PLoS ONE上发表的论文,学习了学者的科研产出和其影响力之间的关系,并提供了上述观点。该学习使用了Webof Science数据库内收录的所有发表在1980到2013年的期刊论文作为数据集。
  
根据Webof Science数据库中学科分类的数据,该学习将数据集内所有的论文及其作者分成四大类:
  · 法律、艺术和人文科学(law, art, andhumanities);
  · 医学和生命科学(medical and lifesciences);
  · 自然科学(natural sciences);
  · 社会科学与行为科学(social andbehavioral sciences)。
  对于在上述四个领域中多于一个领域内发表过论文的作者,该学习也提出几种方法进行了相应的处理和归并。随后,该学习提取出每年发表于上述四个类别论文中被引量排名前1%的论文,代表该领域的“高影响力论文”。同时,该学习把在2009-2013年间发表第一篇论文的学者定义为“年轻学者”。

  Larivière, V., Costas, R. (2016). How many is too many? On therelationship betweenresearch productivity and impact. PLoS ONE, 11(9), e0162709.
  Merton,R. K.(1968). The Matthew effect in science. Science, 159(3810), 56-63.
  Bourdieu,P.(2004). Science of science and reflexivity. Cambridge, U.K.: PolityPress.
  Cole,J. R., Cole, S. (1973). Socialstratification in science. Chicago, U.S.: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编辑:李江

浙江大学, 人文科学, 自然科学, 参考文献, 影响力

转载于:https://blog.51cto.com/13901616/2173663

### 官方服务器压力极的原因 长时间的高负荷运转会显著提升服务器的压力,这种情况下硬件和软件系统都会面临巨挑战。具体而言,服务器可能因为持续的工作负载而出现过热现象、死机或者软件崩溃等情况[^1]。这些问题不仅会影响系统的正常运行,还可能导致服务中断,进而给用户体验带来严重影响。 此外,在某些特定场景下,内存管理不当也可能成为服务器压力增的原因之一。例如,Java虚拟机(JVM)中的OutOfMemoryError (OOM) 错误可能是由于永久代(Permanent Generation)被占满引起的,这种情况通常发生在加载过或过类文件时[^3]。如果未能及时处理这些异常情况,则进一步加剧了服务器资源的竞争状况。 ### 解决方案 为了缓解上述提到的各种因素所造成的服务器负担问题, 可考虑采用以下几种方法: #### 提升硬件性能与优化资源配置 通过升级至支持更地址空间(如从32位到64位), 或者增强物理设备规格来满足日益增长的数据计算需求; 同样重要的是合理规划不同业务模块之间的独立部署环境以减少相互干扰的可能性[^2]. #### 改善程序设计并监控潜在风险点 利用工具比如Arthas定位是否存在解压操作未释放资源的情况,并适时调用相应结束函数清理不再使用的对象实例;针对Direct ByteBuffer引发的问题可通过调整 JVM 参数 `-XX:MaxDirectMemorySize` 来降低分配上限值从而防止过度消耗堆外内存区域. 另外对于由 Permanent Genration 导致 的 OOM , 应当审查应用程序是否有必要频繁创建量新 ClassLoader 实例以及动态生成字节码逻辑等行为模式 ,必要时候可尝试迁移到 Metaspace 新机制 下运作以便更好地适应现代应用开发趋势同时规避旧版实现局限性带来的隐患. ```bash java -XX:+PrintFlagsFinal -version | grep MaxDirectMemorySize ``` 以上命令可以帮助查看当前设置的最直接内存小,默认通常是等于Heap Size的一半。根据实际应用场景适当修改此参数有助于平衡效率与安全性之间关系. ---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