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MI工具箱中英文权威手册与实战指南

本文还有配套的精品资源,点击获取 menu-r.4af5f7ec.gif

简介:《LMI工具箱手册》是一本关于线性矩阵不等式(LMI)技术的中英文双语专业参考资料,系统介绍LMI的基本理论、建模方法及在控制理论、优化和信号处理等领域的应用。手册详细讲解LMI工具箱在MATLAB环境中的使用,涵盖问题设定、求解函数(如lmiroot)、结果可视化(如lmiplot)以及与Simulink的联合仿真。内容涉及H_∞控制、鲁棒控制、状态/输出反馈设计、滤波器设计等核心应用场景,适合研究人员与工程师深入学习与实践。通过本手册,用户可快速掌握LMI建模与求解流程,提升复杂系统分析与设计能力。

线性矩阵不等式(LMI):从理论到MATLAB实战的深度解析

在现代控制系统的工程实践中,我们常常面临一个核心挑战:如何在不依赖显式求解微分方程的前提下,判断一个复杂动态系统是否稳定?又该如何设计控制器,使其不仅能在理想条件下工作,还能抵御参数摄动、外部干扰甚至模型不确定性的影响?

传统方法如根轨迹法、Nyquist判据虽然直观,但在处理高维、非线性或含不确定性的系统时显得力不从心。而 线性矩阵不等式 (Linear Matrix Inequality, LMI)的出现,彻底改变了这一局面。🚀 它将原本抽象的稳定性分析和性能优化问题,转化为一组可计算、可编程且具备良好数值特性的凸优化问题——这不仅是数学工具的进步,更是控制工程师手中的一把“万能钥匙”。

想象一下,你不再需要手动猜测Lyapunov函数的形式,也不必为双线性项(BMI)的非凸性头疼;取而代之的是,只需定义几个矩阵变量,写下几条结构化的约束条件,剩下的搜索与验证过程全部交给高效的内点法求解器自动完成。这种“声明式建模 + 自动化求解”的范式,正是LMI的魅力所在。

本文将带你深入LMI的世界,从最基础的数学结构出发,逐步揭开它在稳定性分析、H₂/H∞控制、鲁棒设计中的强大能力,并结合MATLAB LMI工具箱的实际编码技巧,构建一条从理论推导到工程落地的完整路径。准备好了吗?让我们开始这场穿越矩阵世界的旅程吧!✨


什么是LMI?它的数学本质是什么?

简单来说, 线性矩阵不等式 就是形如:

$$
F(x) = F_0 + \sum_{i=1}^n x_i F_i \succ 0
$$

的矩阵不等式,其中 $ x \in \mathbb{R}^n $ 是决策变量向量,$ F_i $ 是对称常数矩阵,符号 $ \succ 0 $ 表示矩阵正定。

乍一看,这似乎只是一个关于变量 $ x $ 的仿射组合,但它的背后隐藏着深刻的几何意义: 可行解集是一个凸集 。这意味着如果你能找到两个满足条件的解,那么它们之间的任意线性插值也一定满足条件。这个“凸性”是LMI之所以强大的根本原因——它保证了任何局部最优解都是全局最优解,避免了陷入复杂的非凸陷阱。

举个经典的例子:考虑连续时间系统的Lyapunov稳定性条件:

$$
A^T P + P A \prec 0, \quad P \succ 0
$$

这是一个关于未知矩阵 $ P $ 的线性矩阵不等式。尽管 $ P $ 出现在乘积项中,但由于它是唯一的变量,整个表达式对 $ P $ 是线性的(即仿射)。因此,我们可以把它直接送入LMI求解器,让算法自动寻找是否存在这样一个正定矩阵 $ P $ 来证明系统稳定。

下面这段MATLAB代码展示了如何使用 lmivar lmiterm 来构建一个简单的LMI:要求矩阵 $ P > I $。

% 示例:定义一个简单的LMI —— P > I
setlmis([]);
P = lmivar(1, [2,1]);        % 定义对称矩阵变量 P ∈ S²⁺
lmiterm([1 1 1 P], 1, 1);    % LMI: P
lmiterm([-1 1 1 0], 1, 1);   %       > I
LMISYS = getlmis;

这里的关键在于理解 lmiterm 的索引规则:
- [1 1 1 P] 表示这是第1个LMI的(1,1)位置,涉及变量P;
- [-1 ...] 中的负号表示该LMI应小于零,所以 -I < 0 等价于 P > I

是不是有点像搭积木?每一块 lmiterm 都在拼接最终的矩阵不等式结构。🧱


LMI如何重塑控制系统的设计逻辑?

如果说经典控制理论是“基于试错的艺术”,那么基于LMI的方法更像是“基于推理的科学”。它允许我们将多种性能指标统一在一个框架下进行联合优化。下面我们通过几个典型场景来看看LMI是如何工作的。

🔄 连续系统的稳定性验证:告别手算Lyapunov函数

对于一个二阶系统:

$$
\dot{x}(t) = A x(t), \quad A = \begin{bmatrix} -1 & 2 \ 0 & -3 \end{bmatrix}
$$

我们知道其稳定的充要条件是存在正定矩阵 $ P $ 满足:

$$
A^T P + P A \prec 0
$$

传统做法是假设 $ P = \begin{bmatrix} p_{11} & p_{12} \ p_{12} & p_{22} \end{bmatrix} $,然后展开不等式并尝试找到合适的参数。但这种方式效率低、易出错,尤其当维度升高时几乎不可行。

而用LMI方法,我们可以完全自动化这一过程:

% MATLAB代码:连续系统Lyapunov LMI求解
setlmis([]);
P = lmivar(1, [2,1]); % 定义对称矩阵变量P ∈ S²⁺

% 添加LMI项:A'P + PA < 0
lmiterm([1 1 1 P], 1, A', 's'); % s表示对称项 A'*P + P*A
lmiterm([-1 1 1 0], -1e-6, eye(2)); % 添加 -εI 确保严格小于零

% 构建LMI系统并求解可行性
lmisys = getlmis();
[tmin, feas] = feasp(lmisys);

if tmin < 0
    disp('系统稳定,找到可行P');
    P_sol = dec2mat(lmisys, feas, P);
    disp('Lyapunov矩阵P:');
    disp(P_sol);
else
    disp('未找到可行解,系统可能不稳定');
end

💡 小贴士:为什么要在右边加上 -1e-6 * eye(2)
因为数值求解器很难精确判断“≤ 0”这样的半严格不等式。加入一个小扰动 $-\varepsilon I$ 可以确保我们得到的是严格的负定解,从而提升数值稳定性。

整个流程可以用Mermaid清晰地展现出来:

graph TD
    A[开始] --> B[定义系统矩阵A]
    B --> C[初始化LMI系统 setlmis]
    C --> D[声明矩阵变量P = lmivar]
    D --> E[构建LMI: A^T P + P A < 0]
    E --> F[调用 lmiterm 添加各项]
    F --> G[生成LMI系统 getlmis]
    G --> H[调用 feasp 求解可行性]
    H --> I{是否存在可行解?}
    I -- 是 --> J[输出P,判定稳定]
    I -- 否 --> K[系统可能不稳定]
    J --> L[结束]
    K --> L

这种模块化、可复用的建模方式,使得即使面对几十维的系统,我们也只需关注变量定义和约束构造,无需担心底层实现细节。

🔁 离散系统的稳定性:Schur补的妙用

离散时间系统的稳定性条件略有不同:

$$
x(k+1) = A_d x(k)
$$

渐近稳定的充要条件是存在 $ P \succ 0 $ 使得:

$$
A_d^T P A_d - P \prec 0
$$

虽然形式上是非线性的(出现了 $ A_d^T P A_d $),但我们可以通过 Schur补引理 将其转换为标准LMI:

如果 $ Z > 0 $,则 $ X - Y^T Z^{-1} Y < 0 $ 当且仅当
$$
\begin{bmatrix}
-X & Y^T \
Y & -Z
\end{bmatrix} < 0
$$

应用到这里,令 $ X = P $, $ Y = P A_d $, $ Z = P $,于是有:

$$
\begin{bmatrix}
P & A_d^T P \
P A_d & P
\end{bmatrix} > 0
$$

这就变成了一个关于 $ P $ 的线性矩阵不等式!

来看具体实现:

% 离散系统LMI稳定性验证
setlmis([]);
P = lmivar(1, [2,1]);

% 第一个LMI: P > 0
lmiterm([-2 1 1 P], 1, 1);         % P > 0
lmiterm([-2 1 1 0], -1e-6, eye(2));% 小扰动保证严格正定

% 第二个LMI: [P, A'P; PA, P] > 0
lmiterm([3 1 1 P], 1, 1);          % 左上角 P
lmiterm([3 1 2 P], 1, A_d');       % 上右 A_d' * P
lmiterm([3 2 2 P], -1, 1);         % 右下 -P,注意符号反转
lmiterm([3 2 1 0], A_d);           % 下左 P*A_d,常数项

lmisys = getlmis();
[tmin, feas] = feasp(lmisys);

if tmin < 0
    disp('离散系统稳定');
    P_sol = dec2mat(lmisys, feas, P);
    eigvals = eig(P_sol);
    fprintf('P的特征值: %.4f, %.4f\n', eigvals(1), eigvals(2));
else
    disp('系统不稳定或无可行解');
end

你会发现,在 lmiterm 中右下角用了 -1 作为系数,这是因为我们要构造的是 大于零 的矩阵,而LMI工具箱默认处理的是 小于零 的形式,所以需要取反。

参数 含义 类型
A 系统状态矩阵 数值矩阵 (n×n)
P Lyapunov矩阵变量 对称正定矩阵变量
lmivar 定义矩阵变量 函数句柄
lmiterm 插入LMI项 函数句柄
feasp 可行性求解器 LMI工具箱函数

⚠️ 面对不确定性:鲁棒稳定性不再是黑箱

现实中,系统参数往往存在摄动。比如某个电机的转动惯量可能因温度变化产生±5%的偏差。如果我们只针对标称模型设计控制器,一旦实际参数偏离,系统就可能失稳。

这时就需要引入 鲁棒稳定性分析 。假设系统矩阵具有范数有界不确定性:

$$
A = A_0 + \Delta A, \quad |\Delta A| \leq \delta
$$

更进一步,若 $ \Delta A = D F E $,其中 $ F^T F \leq I $,则可以通过S-procedure得到保守但可解的LMI条件:

存在 $ P \succ 0 $, $ \lambda > 0 $,使得:

$$
\begin{bmatrix}
A_0^T P + P A_0 + \lambda^{-1} E^T E & P D \
D^T P & -\lambda I
\end{bmatrix} < 0
$$

这个条件确保无论 $ F $ 如何变化(只要满足 $ F^T F \leq I $),闭环系统都保持稳定。👏

来看MATLAB实现:

% 鲁棒稳定性LMI建模
setlmis([]);
P = lmivar(1, [2,1]);
lam = lmivar(1, [1,0]); % 标量变量 λ > 0

% 构造复合LMI矩阵
% 第一块行第一列: A0'*P + P*A0 + (1/lam)*E'*E
lmiterm([1 1 1 P], 1, A0', 's');
lmiterm([1 1 1 lam], -1, 1);     % -λ^{-1} via Schur补技巧
lmiterm([1 1 1 0], E'*E);

% 第一块行第二列: P*D
lmiterm([1 1 2 P], 1, D);
lmiterm([1 2 1 P], D', 1);

% 第二块行第二列: -λ*I
lmiterm([1 2 2 0], -eye(size(D,2)));

lmisys = getlmis();
[tmin, feas] = feasp(lmisys);

if tmin < 0
    disp('系统对所有允许摄动均鲁棒稳定');
else
    disp('无法证明鲁棒稳定性');
end

注意到我们用了一个小技巧: lmiterm([1 1 1 lam], -1, 1) 实际上是在利用Schur补处理 $ \lambda^{-1} $ 项。这是LMI建模中常见的“变通手法”——通过引入辅助变量绕过非线性运算。


性能指标也能放进LMI?H₂、H∞、极点配置全搞定!

稳定性只是第一步,真正的控制系统还需要满足各种性能需求。幸运的是,这些看似复杂的性能边界也可以被优雅地嵌入LMI框架。

📊 H₂性能:最小化平均能量增益

H₂范数衡量系统从白噪声输入到输出的平均能量响应。对于系统:

$$
\dot{x} = Ax + Bw, \quad z = Cx
$$

其H₂性能可通过以下LMI最小化问题求解:

$$
\min \gamma \quad \text{s.t.} \quad
\begin{bmatrix}
-P & P \
P & -Q
\end{bmatrix} < 0,\quad
\begin{bmatrix}
-Q & C^T \
C & -\gamma I
\end{bmatrix} < 0,\quad A^T P + P A + B B^T < 0
$$

简化后常用形式为:

存在 $ P>0, Q>0 $,使得:

$$
\begin{bmatrix}
A^T P + P A + C^T C & P B \
B^T P & -I
\end{bmatrix} < 0, \quad \text{tr}(Q) < \gamma
$$

MATLAB中可通过 mincx 实现目标函数最小化:

% H2性能优化示例
A = [-1 1; 0 -2]; B = [1; 1]; C = [1 0];

setlmis([]);
P = lmivar(1, [2,1]);
[gam2, X] = defcx(lmisys, P, 'trace'); % 定义trace(P)为目标

% LMI 1: A'P + PA + C'C < 0
lmiterm([1 1 1 P], 1, A', 's');
lmiterm([1 1 1 0], C'*C);
lmiterm([1 1 2 0], P*B);
lmiterm([1 2 1 0], B'*P);
lmiterm([1 2 2 -1], 1, 1); % -I

lmisys = getlmis();

% 最小化 trace(P)
c = defcx(lmisys, P, 'trace');
[copt, xopt] = mincx(lmisys, c);

fprintf('最优H2性能界: %.4f\n', sqrt(copt));
指标 物理意义 LMI表达方式
H₂ 平均能量增益 迹最小化 + Lyapunov约束
H∞ 峰值增益 Riccati型LMI或ARE松弛
极点区域 动态响应速度 区域映射LMI(D-稳定)

🛡️ H∞性能:抑制最坏情况干扰

H∞控制的目标是使外部扰动对输出的影响尽可能小,即:

$$
|T_{zw}(s)|_\infty < \gamma
$$

根据 Bounded Real Lemma ,其充分条件为存在 $ P \succ 0 $ 使得:

$$
\begin{bmatrix}
A^T P + P A + C_z^T C_z & P B_w \
B_w^T P & -\gamma I
\end{bmatrix} < 0
$$

代码实现如下:

% H-infinity性能验证
gam = 1.0;
setlmis([]);
P = lmivar(1, [2,1]);

lmiterm([1 1 1 P], 1, A', 's');
lmiterm([1 1 1 0], Cz'*Cz);
lmiterm([1 1 2 0], P*Bw);
lmiterm([1 2 1 0], Bw'*P);
lmiterm([1 2 2 0], -gam*eye(size(Bw,2)));

lmisys = getlmis();
[tmin, feas] = feasp(lmisys);

如果求解成功,说明系统具有小于 $ \gamma $ 的H∞增益,具备良好的抗干扰能力。

🎯 D-稳定性:你想让极点待在哪?

有时候我们不仅希望系统稳定,还希望闭环极点落在特定区域内,比如左半平面某个圆盘内,以保证足够的阻尼比和响应速度。

例如,希望所有极点位于圆心 $ (-α, 0) $、半径 $ r $ 的圆内,则满足:

$$
\alpha I + r A^T P + r P A < 0
$$

这类条件可以与其他性能指标联合使用,形成多目标综合设计。🎉


如何搭建你的LMI开发环境?MATLAB配置全指南

再强大的理论也需要可靠的工具支持。目前, MATLAB的LMI Control Toolbox 是最成熟、最广泛使用的LMI求解平台。下面我们一步步教你如何配置一个高效的工作环境。

✅ 检查版本兼容性

首先确认你的MATLAB版本是否支持LMI工具箱。主流支持范围是 R2010a 至 R2023b 。自 R2020b 起,部分GUI功能(如 lmiedit )已被弃用,推荐使用脚本化编程。

MATLAB版本 LMI工具箱状态 推荐使用场景
R2010a - R2018b 完全支持,功能完整 教学演示、传统项目维护
R2019a - R2021b 支持但提示弃用警告 过渡期项目,建议重构代码
R2022a 及以上 新架构支持,仅限程序化建模 新项目开发、高性能计算
R2024+ (预发布) 不再支持GUI编辑器 需采用API方式建模

✅ 强烈建议使用 R2021b 或更高版本 ,以获得最新的求解器性能优化(如对Mosek、SDPT3的支持)。

🔧 安装与路径设置

% 检查是否已安装Control System Toolbox和LMI模块
if ~license('test', 'control_toolbox')
    error('Control System Toolbox未安装,请先通过Add-ons安装');
end

if ~exist('lmivar', 'file')
    warning('LMI Control Toolbox未检测到,请前往Home > Add-Ons > Get Add-Ons搜索"LMI Control Toolbox"进行安装');
else
    disp('LMI工具箱已成功加载');
end

安装完成后,运行以下命令验证路径:

which lmivar
% 正常输出应类似:
% C:\Program Files\MATLAB\R2023b\toolbox\robust\lmi\lmivar.m

若路径错误,手动添加:

addpath(genpath(fullfile(matlabroot, 'toolbox', 'robust', 'lmi')));
savepath; % 永久保存路径更改

🧪 快速测试:验证工具箱是否正常工作

% 测试案例:验证连续系统A = [-1, 2; 0, -3] 的渐近稳定性
A = [-1, 2; 0, -3];

setlmis([]);
P = lmivar(1, [2 1]);

lmiterm([1 1 1 P], 1, A', 's');
lmiterm([1 1 1 0], -1e-6);

LMIs = getlmis();
[tmin, feas] = feasp(LMIs);

if tmin < 0 && feas ~= []
    disp('✅ LMI工具箱工作正常:系统稳定,P存在正定解');
else
    disp('❌ LMI工具箱存在问题:无法找到可行解');
end

这段代码不仅能检验安装完整性,也展示了基本建模流程,是部署新环境后的必备验证环节。


LMI建模的艺术:三大转化技巧揭秘

许多原始控制问题本质上是非凸的,尤其是当控制器增益直接作为变量时,会导致双线性矩阵不等式(BMI)。解决之道在于巧妙的变量重构。以下是三种核心技巧:

🔍 技巧一:Schur补引理的应用

Schur补是LMI建模中最常用的“魔法咒语”。它可以将形如 $ X - Y^T Z^{-1} Y < 0 $ 的非线性不等式转化为:

$$
\begin{bmatrix}
-X & Y^T \
Y & -Z
\end{bmatrix} < 0
$$

这在H₂性能、滤波器设计中极为常见。

🔄 技巧二:变量替换消除双线性项

以状态反馈为例,闭环稳定性条件:

$$
(A + BK)^T P + P(A + BK) < 0
$$

关于 $ K $ 和 $ P $ 是双线性的。引入新变量 $ Y = KP $,则变为:

$$
A^T P + P A + Y^T B^T + B Y < 0
$$

这是一个关于 $ P $ 和 $ Y $ 的线性不等式!恢复控制律时只需计算 $ K = Y P^{-1} $。

% 状态反馈 LMI 廢模(变量替换)
n = size(A,1); m = size(B,2);
setlmis([]);
P = lmivar(1, [n,1]);     % P: n×n 对称
Y = lmivar(2, [m,n]);     % Y = K*P, m×n 矩阵变量

% 构造 LMI: A'P + PA + Y'B' + BY < 0
lmiterm([1 1 1 P], 1, A, 's');    % A'P + PA
lmiterm([1 1 1 Y], 1, B', 's');   % Y'B' + B Y

% P > 0
lmiterm([-1 1 1 P], 1, 1);         % -P < 0 ⇒ P > 0

% 求解可行性
lmisys = getlmis();
[tmin, feas] = feasp(lmisys);
if tmin < 0
    P_val = dec2mat(lmisys, feas, P);
    Y_val = dec2mat(lmisys, feas, Y);
    K = Y_val / P_val;              % K = Y * inv(P)
end

🧱 技巧三:分块矩阵提升结构性

在MIMO或多子系统耦合问题中,使用分块矩阵表示可以清晰展现系统结构,便于设计分散控制器或分析交互影响。

graph TD
    A[原始控制系统] --> B[建立状态空间模型]
    B --> C{是否存在非线性项?}
    C -->|是| D[应用Schur补或变量替换]
    C -->|否| E[直接构造LMI]
    D --> F[引入松弛变量或新变量Y]
    F --> G[重构为仿射矩阵函数]
    G --> H[使用lmivar/lmiterm编码]
    H --> I[LMI求解器判断可行性]
    I --> J{可行?}
    J -->|是| K[提取控制器增益K=Y*inv(P)]
    J -->|否| L[调整权重或放宽约束]

实战演练:H∞控制器设计与Simulink联合仿真

最后,让我们走完从建模到验证的完整流程。

🛰️ 场景设定:飞行器纵向动力学模型

假设某飞行器名义系统为:

$$
A = \begin{bmatrix}-0.8&1.0\-1.5&-2.0\end{bmatrix},\
B_u = \begin{bmatrix}0.5\1.0\end{bmatrix},\
B_w = \begin{bmatrix}0.1\0.2\end{bmatrix},\
C_z = \begin{bmatrix}1&0\end{bmatrix}
$$

存在不确定性 $ \Delta A = H\Delta(t)E $,目标是最小化干扰增益 $ |T_{zw}|_\infty < \gamma $。

💻 MATLAB实现

setlmis([]);
n = 2; m = 1;
Q = lmivar(1, [n, 1]);     % Q = P^{-1}
Y = lmivar(2, [m, n]);     % Y = K*Q
gam = lmivar(1, [1, 1]);   % γ²

% Term: AQ + QA' + Bu*Y + Y'*Bu'
lmiterm([1 1 1 Q], A, 1, 's');      
lmiterm([1 1 1 Y], B_u, 1);         
lmiterm([1 1 1 Y], 1, B_u', 2);     

% Cross terms with Bw and weighting
lmiterm([1 1 2 Q], 1, B_w);         
lmiterm([1 2 2 0], -eye(1));        

% Output term
lmiterm([1 1 3 Q], C_z, 1);         
lmiterm([1 3 3 0], -eye(1));        

% Minimize gamma
c = mat2dec(lmisys, eye(n), zeros(m,n), 1);
options = [1e-5, 0, 0, 0, 0];
[copt, xopt] = mincx(lmisys, c, options);

Qsol = dec2mat(lmisys, xopt, Q);
Ysol = dec2mat(lmisys, xopt, Y);
K = Ysol / Qsol;
gamma_min = sqrt(dec2mat(lmisys, xopt, gam));

🧪 Simulink验证

将控制器增益导入Simulink:

save('controller_gain.mat', 'K');

在Simulink中使用“Gain”模块实现 $ u = -Kx $,配置仿真环境如下:

参数 数值/类型
求解器 ode45
仿真时间 10 s
扰动信号类型 白噪声 + 阶跃
输出观测变量 $ x_1, x_2, z $
采样周期 0.01 s
控制器更新方式 连续时间状态反馈

运行后绘制李雅普诺夫函数曲线验证单调递减:

V = sum((x_data * P) .* x_data, 2);
plot(t_data, V); grid on;
ylabel('V(x)'); xlabel('Time (s)');
title('Lyapunov Function Evolution under Fault Condition');

结语:LMI不只是工具,更是一种思维方式

当你掌握了LMI,你就不再只是一个“调参工程师”,而是成为了一名能够系统化思考、形式化表达、自动化验证的 控制架构师 。🧠

它教会我们:
🔹 复杂问题可以分解为结构性的约束;
🔹 非凸难题可以通过变量重构迎刃而解;
🔹 理论与实践之间,有一座名为“数值计算”的桥梁。

未来,随着机器学习与控制的深度融合,LMI的思想将继续延伸至数据驱动控制、安全验证、神经网络稳定性等领域。掌握它,意味着你站在了智能系统设计的前沿阵地。🚀

所以,别再犹豫了——打开MATLAB,写下你的第一个 setlmis([]) ,开启属于你的LMI之旅吧!💫

本文还有配套的精品资源,点击获取 menu-r.4af5f7ec.gif

简介:《LMI工具箱手册》是一本关于线性矩阵不等式(LMI)技术的中英文双语专业参考资料,系统介绍LMI的基本理论、建模方法及在控制理论、优化和信号处理等领域的应用。手册详细讲解LMI工具箱在MATLAB环境中的使用,涵盖问题设定、求解函数(如lmiroot)、结果可视化(如lmiplot)以及与Simulink的联合仿真。内容涉及H_∞控制、鲁棒控制、状态/输出反馈设计、滤波器设计等核心应用场景,适合研究人员与工程师深入学习与实践。通过本手册,用户可快速掌握LMI建模与求解流程,提升复杂系统分析与设计能力。


本文还有配套的精品资源,点击获取
menu-r.4af5f7ec.gif

评论
成就一亿技术人!
拼手气红包6.0元
还能输入1000个字符  | 博主筛选后可见
 
红包 添加红包
表情包 插入表情
 条评论被折叠 查看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