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古诗词是中学语文学习的难点,因为古诗词属于文言文与文学鉴赏的交叉部分。古诗词题目在高考中占了9分,要想拿到这9分,并不容易,需要较好的文言文基础,熟悉文学鉴赏的手法,有较好的诗词积累。对于喜欢诗词的学生来说,自然不成问题,但对很多学生而言...
古诗词是中学语文学习的难点,因为古诗词属于文言文与文学鉴赏的交叉部分。古诗词题目在高考中占了9分,要想拿到这9分,并不容易,需要较好的文言文基础,熟悉文学鉴赏的手法,有较好的诗词积累。对于喜欢诗词的学生来说,自然不成问题,但对很多学生而言,古诗词题目让他们脑壳疼。之所以脑壳疼,就是因为不了解诗词的基础知识。近日,笔者通过使用“九歌”人工智能诗词写作系统,发现该系统可以提高学习诗词的兴趣,开展古诗词创作,对学习古诗词具有很好的辅助作用。
一、九歌创作系统简介
清华自然语言与社会人文计算实验室聚焦以中文为核心的自然语言处理前沿课题,取得了一系列有世界影响力的原创成果,培养了一批人工智能优秀人才。九歌诗词创作系统由该实验室研发,采用深度学习,基于80万首前人诗歌进行训练学习。相对于市面上的其他诗歌生成系统,九歌系统可以实现多体裁多风格、人机交互创作。(网址http://jiuge.thunlp.org/jueju.html)
在系统中输入关键词、句子等,选择要创作的文体(绝句、律诗、集句诗、词牌),可以得到一首符合古诗创作要求的作品。操作简单快捷,创作的诗词在押韵、平仄、对偶、黏连等方面,基本满足规则,解决了诗歌创作中格律的痛点。
比如输入“残、山、柳、雁”四个意象,得到古诗如上图。四个意象中,柳象征离别,雁象征思乡、书信。得到的五言诗,描绘深秋鸿雁、霜柳等景象,主旨感情带有离别、惆怅之感,与本文输入的意象,有较高的契合度。当然个别词语有不贴切的地方,如诗歌改为“天阔雁初还,双寒柳未残。今宵明月夜,飞绪到关山”似乎更好。
系统自带修改功能,可以人工微调,对创作进行评分。通过人机交互,帮助系统进行深度学习,提高学习效果。也可以显示相似的古人诗作,分享自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