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作业

本文通过三个阶段的程序设计,展示了如何使用C++实现数组求和:从简单的固定长度数组求和开始,逐步过渡到任意长度数组求和,并最终实现从文件中读取数据并按指定范围求和的功能。

                                                                 

作业要求:

    1. 第一版本程序Prog1
      + 给定一个数组,实现数组元素求和;具体要求:实现对一维数组(a[100])的所有元素相加运算。
      + 数据准备:a)数组长度:100;b)数组数据来源:实验数据A列:1~100,CSV 格式则填充 前100个数据.

    2. 第二版本程序Prog2
      + 改写成一个函数(函数名称为ArraySum),能实现任意长度数组所有元素求和;
      + 数据准备:a)数组长度:任意; b)数组数据来源:实验数据A列.

    3. 第三版本程序Prog3
      + 将Prog2改写成能从文件中读取数据,实现任意长度数组,指定范围内元素相加。
      + 数据准备:a)数组长度:任意; b)数组数据来源:从文件中读取(A列). c)指定范围: (bottom, top)

                                                                     第一版程序

这道题目因为数据只有100个数,所以我用了比较笨的办法就是将这100个数全都输进去然后求和。源程序如下:

运行结果:

一开始在输入数据的时候,从EXCEL上复制的每个数据都占一行,把它们紧密排列起来也花费了不少的时间。

                                                                     第二版程序

源程序:

运行结果:

这道题采用了文件流的思想,但是在一开始调试的时候,一直都提示文件无法打开,试了好几遍都没有改观,后来我想到可能是文件的路径出现了问题,在将它复制到对应文件夹下后成功解决了问题。

 

                                                               第三版程序
源程序:
运行结果:
在第二题的基础上,这道题只需要再定义一组数据的范围。但是在调试过程中,发现输出结果只能显示出数据范围下限的值,后来经过研究,发现在数据范围的上限中没有添加“=”号,再次调试后输出结果正确。
 
个人总结:对于C++基础很薄弱的我来说,这次的作业还是有些困难的,数据流的部分自己掌握的也不是很好,在和同学讨论并且复习书本后,总算是完成了这次的作业,虽然说花了很多的时间,但是我觉得还是很值得的。并且将一个稍显复杂的程序分为三个阶段来完成也是很有趣味性的。
我的Github链接:https://github.com/Xuhongke

转载于:https://www.cnblogs.com/hongkexu/p/5255600.html

Python 第二次作业中涉及了多个知识点,包括基础的循环结构、数学问题的编程实现,以及函数的应用等。以下是对部分作业内容和解答的详细说明: 1. **斐波那契数列的打印** 作业中有一个题目要求使用 `for` 循环来打印斐波那契数列的前 10 项。初始值为 `a, b = 0, 1`,并且循环执行 10 次,每次打印当前的 `a` 值。正确的代码片段如下: ```python a, b = 0, 1 for _ in range(10): print(a, end=' ') a, b = b, a + b ``` 上述代码中的关键部分是 `a, b = b, a + b`,这一行代码负责更新斐波那契数列的两个相邻值。通过这种方式,可以高效地生成斐波那契数列[^1]。 2. **高次方程求根** 另一个作业题目涉及求解一个五次方程的根。题目提供了一个函数 `f(x)`,其定义为 $ f(x) = x^5 - 15x^4 + 85x^3 - 225x^2 + 274x - 121 $。为了求解该方程在区间 [1.5, 2.4] 内的根,采用了二分法。具体实现如下: ```python def f(x): return x**5 - 15*x**4 + 85*x**3 - 225*x**2 + 274*x - 121 l, r = 1.5, 2.4 k = 0 while k < 20: mid = (l + r) / 2 x = f(mid) if x > 0: l = mid else: r = mid k += 1 print(round(mid, 6)) ``` 在这段代码中,`while` 循环执行了 20 次,每次通过计算中间值 `mid` 来判断根的位置,并逐步缩小搜索范围。最终输出的 `mid` 是近似解,保留了 6 位小数[^2]。 3. **两数之和的查找** 作业还包含了一个经典的算法问题——两数之和。题目要求找到数组中两个数的下标,使得它们的和等于给定的目标值 `target`。该问题可以通过哈希表(字典)来高效解决。具体实现如下: ```python def twoSum(nums, target): dict_ = {} for i in range(len(nums)): m = nums[i] if target - m in dict_: return (dict_[target - m], i) dict_[m] = i nums = [3, 4, 9, 7, 10] target = 11 res = twoSum(nums, target) print(res) ``` 上述代码中,`twoSum` 函数通过遍历数组并使用字典记录已遍历的数值及其下标,从而在后续查找中快速判断是否存在满足条件的配对。最终输出的结果是 `(0, 1)`,表示数组中索引为 0 和 1 的两个数之和等于目标值 11[^3]。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