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悖论

本文探讨了历史上著名的悖论,如谎言者悖论、理发师悖论等,分析了它们背后的逻辑困境及解决尝试。同时,文章还介绍了芝诺提出的运动悖论,如阿基里斯悖论、二分法悖论等,并讨论了这些悖论如何推动了数学理论的发展。

摘要生成于 C知道 ,由 DeepSeek-R1 满血版支持, 前往体验 >

今中外有不少著名的悖论,它们震撼了逻辑和数学的基础,激发了人们求知和精密的思
考,吸引了古往今来许多思想家和爱好者的注意力。解决悖论难题需要创造性的思考,悖
论的解决又往往可以给人带来全新的观念。

  本文将根据悖论形成的原因,粗略地把它归纳为六种类型,分上、中、下三个部份。
这是第一部份:

  由概念自指引发的悖论和引进无限带来的悖论

  (一)由自指引发的悖论

  以下诸例都存在着一个概念自指或自相关的问题:如果从肯定命题入手,就会得到它
的否定命题;如果从否定命题入手,就会得到它的肯定命题。

  1-1谎言者悖论

  公元前六世纪,哲学家克利特人艾皮米尼地斯(Epimenides):“所有克利特人都说谎
,他们中间的一个诗人这么说。”这就是这个著名悖论的来源。

  《圣经》里曾经提到:“有克利特人中的一个本地中先知说:‘克利特人常说谎话,
乃是恶兽,又馋又懒’”(《提多书》第一章)。可见这个悖论很出名,但是保罗对于它的
逻辑解答并没有兴趣。

  人们会问:艾皮米尼地斯有没有说谎?这个悖论最简单的形式是:“我在说谎”。


  1-2“我在说谎”

  如果他在说谎,那么“我在说谎”就是一个谎,因此他说的是实话;但是如果这是实
话,他又在说谎。矛盾不可避免。它的一个翻版:“这句话是错的。”

  1-3“这句话是错的”

  这类悖论的一个标准形式是:如果事件A发生,则推导出非A,非A发生则推导出A,这
是一个自相矛盾的无限逻辑循环。拓扑学中的单面体是一个形像的表达。


  问题并不简单

  哲学家罗素曾经认真地思考过这个悖论,并试图找到解决的办法。他在《我的哲学的
发展》第七章《数学原理》里说道:“自亚里士多德以来,无论哪一个学派的逻辑学家,
从他们所公认的前提中似乎都可以推出一些矛盾来。这表明有些东西是有毛病的,但是指
不出纠正的方法是什么。在1903年的春季,其中一种矛盾的发现把我正在享受的那种逻辑
蜜月打断了。”

  他说:谎言者悖论最简单地勾画出了他发现的那个矛盾:“那个说谎的人说:‘不论
我说什么都是假的’。事实上,这就是他所说的一句话,但是这句话是指他所说的话的总
体。只是把这句话包括在那个总体之中的时候才产生一个悖论。”(同上)

  罗素试图用命题分层的办法来解决:“第一级命题我们可以说就是不涉及命题总体的
那些命题;第二级命题就是涉及第一级命题的总体的那些命题;其余仿此,以至无穷。”
但是这一方法并没有取得成效。“1903年和1904年这一整个时期,我差不多完全是致力于
这一件事,但是毫不成功。”(同上)

  《数学原理》尝试整个纯粹的数学是在纯逻辑的前提下推导出来的,并且使用逻辑术
语说明概念,回避自然语言的歧意。但是他在书的序言里称这是:“发表一本包含那么许
多未曾解决的争论的书。”可见,从数学基础的逻辑上彻底地解决这个悖论并不容易。


  接下来他指出,在一切逻辑的悖论里都有一种“反身的自指”,就是说,“它包含讲
那个总体的某种东西,而这种东西又是总体中的一份子。”这一观点比较容易理解,如果
这个悖论是克利特以为的什么人说的,悖论就会自动消除。但是在集合论里,问题并不这
么简单。

  1-4理发师悖论

  在萨维尔村,理发师挂出一块招牌:“我只给村里所有那些不给自己理发的人理发。
”有人问他:“你给不给自己理发?”理发师顿时无言以对。

  这是一个矛盾推理:如果理发师不给自己理发,他就属于招牌上的那一类人。有言在
先,他应该给自己理发。

  反之,如果这个理发师给他自己理发,根据招牌所言,他只给村中不给自己理发的人
理发,他不能给自己理发。

  因此,无论这个理发师怎么回答,都不能排除内在的矛盾。这个悖论是罗素在一九○
二年提出来的,所以又叫“罗素悖论”。这是集合论悖论的通俗的、有故事情节的表述。
显然,这里也存在着一个不可排除的“自指”问题。

  1-5集合论悖论

  “R是所有不包含自身的集合的集合。”

  人们同样会问:“R包含不包含R自身?”如果不包含,由R的定义,R应属于R。如果R
包含自身的话,R又不属于R。

  继罗素的集合论悖论发现了数学基础有问题以后,1931年歌德尔(KurtGodel,1906-1
978,捷克人)提出了一个“不完全定理”,打破了十九世纪末数学家“所有的数学体系都
可以由逻辑推导出来”的理想。这个定理指出:任何公设系统都不是完备的,其中必然存
在着既不能被肯定也不能被否定的命题。例如,欧氏几何中的“平行线公理”,对它的否
定产生了几种非欧几何;罗素悖论也表明集合论公理体系不完备。

  1-6书目悖论

  一个图书馆编纂了一本书名词典,它列出这个图书馆里所有不列出自己书名的书。那
么它列不列出自己的书名?这个悖论与理发师悖论基本一致。

  1-7苏格拉底悖论

  有“西方孔子”之称的雅典人苏格拉底(Socrates,公元前470-前399)是古希腊的大
哲学家,曾经与普洛特哥拉斯、哥吉斯等著名诡辩家相对。他建立“定义”以对付诡辩派
混淆的修辞,从而勘落了百家的杂说。但是他的道德观念不为希腊人所容,竟在七十岁的
时候被当作诡辩杂说的代表。在普洛特哥拉斯被驱逐、书被焚十二年以后,苏格拉底也被
处以死刑,但是他的学说得到了柏拉图和亚里斯多德的继承。

  苏格拉底有一句名言:“我只知道一件事,那就是什么都不知道。”这是一个悖论,
我们无法从这句话中推论出苏格拉底是否对这件事本身也不知道。古代中国也有一个类似
的例子,那就是“言尽悖”。

  1-7“言尽悖”

  这是《庄子·齐物论》里庄子说的。后期墨家反驳道:如果“言尽悖”,庄子的这个
言难道就不悖吗?再看看我们常说的:“世界上没有绝对的真理”。我们不知道这句话本
身是不是“绝对的真理”。

  1-8“荒谬的真实”

  有字典给悖论下定义,说它是“荒谬的真实”,而这种矛盾修饰本身也是一种“压缩
的悖论”。悖论(paradox)来自希腊语“para+dokein”,意思是“多想一想”。

  这些例子都说明,在逻辑上它们都无法摆脱概念自指所带来的恶性循环。有没有进一
步的解决办法?在下面一节的最后一部份还将继续探讨。

  (二)引进无限带来的悖论

  《墨子·经说下》中有一句话:“南方有穷,则可尽;无穷,则不可尽。”如果在有
限中引进无限,就可能引起悖论。

  2-1阿基里斯悖论

  稍晚于毕达哥拉斯的古希腊数学家芝诺(ZenoofElea),曾经提出过一些著名的悖论,
对以后数学、物理概念产生了重要影响,阿基里斯悖论是其中的一个。

  阿基里斯(Achilles)是希腊神话中善跑的英雄。芝诺讲:阿基里斯在赛跑中不可能追
上起步稍微领先于他的乌龟,因为当他要到达乌龟出发的那一点,乌龟又向前爬动了。阿
基里斯和乌龟的距离可以无限地缩小,但永远追不上乌龟。

  有人用物理语言描述这个问题说,在阿基里斯悖论中使用了两种不同的时间度量。一
般度量方法是:假设阿基里斯与乌龟在开始时的距离为S,速度分别为V1和V2。当时间T=S
/(V1-V2)时,阿基里斯就赶上了乌龟。

  但是芝诺的测量方法不同:阿基里斯将逐次到达乌龟在前一次的出发点,这个时间为
T'。对于任何T',可能无限缩短,但阿基里斯永远在乌龟的后面。关键是这个T'无法度量
T=S/(V1-V2)以后的时间。

  2-2二分法悖论

  这也是芝诺提出的一个悖论:当一个物体行进一段距离到达D,它必须首先到达距离D
的二分之一,然后是四分之一、八分之一、十六分之一、以至可以无穷地划分下去。因此
,这个物体永远也到达不了D。这些结论在实践中不存在,但是在逻辑上无可挑剔。

  芝诺甚至认为:“不可能有从一地到另一地的运动,因为如果有这样的运动,就会有
‘完善的无限’,而这是不可能的。”如果阿基里斯事实上在T时追上了乌龟,那么,“
这是一种不合逻辑的现象,因而决不是真理,而仅仅是一种欺骗”。这就是说感官是不可
靠的,没有逻辑可靠。

  他认为:“穷尽无限是绝对不可能的”。根据这个运动理论,芝诺还提出了一个类似
的运动佯谬:“飞矢不动”。

  2-3“飞矢不动”

  在芝诺看来,由于飞箭在其飞行的每个瞬间都有一个瞬时的位置,它在这个位置上和
不动没有什么区别。那么,无限个静止位置的总和就等于运动了吗?或者无限重复的静止
就是运动?中国古代也有类似的说法。

  2-4“飞鸟之景,未尝动也”

  这是中国名家惠施的命题,与“飞矢不动”同工异曲。这就是不可抗拒的推理和不可
回避的实事相冲突。

  德国哲学家尼采在《希腊悲剧时代的哲学》里有一章《可疑的悖论》,称芝诺的悖论
为“否定感官的悖论”。尽管阿基里斯在赛跑中追上起步领先的乌龟完全合乎事实,但为
什么“不合逻辑”?因为芝诺运用了“无限”这个概念,这是一种逻辑上的假设,而现实
世界里是不可能有无限者存在的,这就出现了假设与现实的矛盾。

  尼采的结论

  尼采说道:在这两个悖论里,“无限”被利用来作为化解现实的硝酸。如果无限是决
不可能成为完善的,静止决不可能变为运动,那么,真相是箭完全没有飞动,它完全没有
移位,没有脱离静止状态,时间并没有流逝。

  换句话讲,在这个所谓的、终究只是冒牌的现实中,既没有时间、空间,也没有运动
。最后,连箭本身也是一个虚象,因为它来自多样性,来自由感官唤起的非一的幻象。下
面是尼采的分析:

  假定箭拥有一种存在,那么,它就是不动的、非时间的、非造而有的、固定的、永恒
的。这是一个荒谬的观念!

  假定运动是真正的实在,那么,就不存在静止。因而,箭没有位置、没有空间。又是
一个荒谬的观点!

  假定时间是实在的,那么,它就不可能被无限地分割。箭飞行所需要的时间必定由一
个有限数目的瞬间组成,其中每个瞬间都必定是一个原子。仍然是一个荒谬的观念!

  尼采得出这样的结论:我们的一切观念,只要其经验所与的、汲自这个直观世界的内
容被当作“永恒真理”,就会陷入矛盾。如果有绝对运动,就不会有空间;如果有绝对空
间,就不会有运动;如果有绝对存在,就不会有多样性;如果有绝对的多样性,就不会有
统一性。

  极限理论的诞生

  事实上,这两个悖论中提到的这个“动与不动”的对立统一,今天都已经得到了完美
的解决,这就是极限理论的诞生。牛顿在运动学研究时,初创微积分,但由于没有巩固的
理论基础,出现了历史上的“第二次数学危机”。十九世纪初,法国科学家以柯西为首建
立了极限理论,后来又经过德国数学家维尔斯特拉斯进一步的严格化,使极限理论成为微
积分的坚定基础,运动问题也得到了合理的解释。

  可以想见,在微积分和极限理论发明或被接受以前,人们很难解释这一运动佯谬。感
官不同于思维,当希腊人用概念来判决现实的时候,如果逻辑与现实发生矛盾,芝诺指责
感官为“欺骗”。当思维找不到合理解释的时候,直观的形式、象征或比喻都无济于事。
尼采的分析虽然详细、精辟,但他无法把它们综合起来。

  2-5“一尺之捶,日取其半,万世不竭”

  这是《庄子·天下》中惠施的一句名言。二千多年前中国古人同样运用了无限的概念
。战国名家宋国人惠施(约公元前370-前310)曾任梁国的宰相,论辩奇才,是庄子的朋友
,和公孙龙并列为名家的代表人物。他的著作多已亡佚,只能从其他诸家的论述中看到他
的言行片段。

  惠施的学说强调万物的共相,因而事物之间的差异只是一种相对的概念,现存与惠施
有关的奇怪命题,例如,“山与泽平”、“卵有毛”、“鸡三足”、“犬可以为牛”、“
火不热”、“矩不方”、“白狗黑”、“孤驹未尝有母”等,都可以说是悖论,但是大部
份没有留下具体的争辩过程。惠施的悖论在西方也很有影响。


  ******的偏爱

  ******从辩证法的角度基本接受惠施无限可分的观点。一九****年八月十八日,他同
哲学工作者谈话时说:“列宁讲过,凡事可分。举原子为例,不但原子可分,电子也可分
。”又说:“电子本身到现在还没有分裂,总有一天能分裂的。‘一尺之捶,日取其半,
万世不竭’,这是个真理。不信,就试试看。如果有竭就没有科学了。”

  有人注意到,******十分偏爱这句话,如五十年代中期对家钱三强,一九****年八月
同周培源、于光远,一九七三年、一九七四年接见杨振宁、李政道,等等,都提到这句话


  2-6“1厘米线段内的点与太平洋面上的点一样多”

  多少哲学家、数学家都唯恐陷入悖论而退避三舍。二十三岁获博士学位的德国数学家
康托尔(1845-1918)六年以后向无穷宣战。他成功地证明了:一条直线上的点能够和一个
平面上的点一一对应,也能和空间中的点一一对应。由于无限,1厘米长的线段内
的点,与太平洋面上的点,以及整个地球内部的点都“一样多”。


  然而,康托尔的“无穷集合”与传统的数学观念发生冲突,遭到谩骂。直到一八九七
年第一次国际数学家会议,他的成果才得到承认,几乎全部数学都以集合论为基础。罗素
称赞他的工作“可能是这个时代所能夸耀的最巨大的工作。”

  集合论的矛盾

  同时,集合论中也出现了一些自相矛盾的现象,尤其是罗素的理发师悖论,以极为简
明的形式震撼了数学的基础,这就是“第三次数学危机”。此后,数学家们进行了不懈地
探讨。

  例如,一九九六年英国剑桥大学出版社出版了亨迪卡的《数学原理的重新考察》,这
本书以罗素的《数学原理》(1903)为蓝本的,试图完善逻辑和数学基础。它主要阐述了亨
迪卡和桑朵新创的IF(Independence-FriendlyFirst-OrderLogic)逻辑及其可能产生的影
响。它挑战了许多公认的观念,如公理集合论作为数学理论的适当框架,对说谎者悖论也
作了进一步的探讨。它是否将引起一场逻辑和数学基础的革命?我们还将拭目以待。

转载于:https://www.cnblogs.com/god25/archive/2007/06/06/773643.html

内容概要:该研究通过在黑龙江省某示范村进行24小时实地测试,比较了燃煤炉具与自动/手动进料生物质炉具的污染物排放特征。结果显示,生物质炉具相比燃煤炉具显著降低了PM2.5、CO和SO2的排放(自动进料分别降低41.2%、54.3%、40.0%;手动进料降低35.3%、22.1%、20.0%),但NOx排放未降低甚至有所增加。研究还发现,经济性和便利性是影响生物质炉具推广的重要因素。该研究不仅提供了实际排放数据支持,还通过Python代码详细复现了排放特征比较、减排效果计算和结果可视化,进一步探讨了燃料性质、动态排放特征、碳平衡计算以及政策建议。 适合人群:从事环境科学研究的学者、政府环保部门工作人员、能源政策制定者、关注农村能源转型的社会人士。 使用场景及目标:①评估生物质炉具在农村地区的推广潜力;②为政策制定者提供科学依据,优化补贴政策;③帮助研究人员深入了解生物质炉具的排放特征和技术改进方向;④为企业研发更高效的生物质炉具提供参考。 其他说明:该研究通过大量数据分析和模拟,揭示了生物质炉具在实际应用中的优点和挑战,特别是NOx排放增加的问题。研究还提出了多项具体的技术改进方向和政策建议,如优化进料方式、提高热效率、建设本地颗粒厂等,为生物质炉具的广泛推广提供了可行路径。此外,研究还开发了一个智能政策建议生成系统,可以根据不同地区的特征定制化生成政策建议,为农村能源转型提供了有力支持。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