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1 Young GC时的to-space

本文通过一次线上故障的GC日志,深入剖析G1垃圾回收器的工作原理,特别是YoungGC、MixedGC及标记周期的过程,并探讨了长时间未进行YoungGC可能导致的问题。

摘要生成于 C知道 ,由 DeepSeek-R1 满血版支持, 前往体验 >

本文目的:利用线上故障的GC日志,来了解G1的GC过程。

    最近在hbase集群一台机器的RegionServer突然挂掉了,经观察日志发现是Young GC时发生了to-space。

这里首先简单介绍一下G1和to-space。

    G1是JAVA最新的一款垃圾回收器,它主要看重的是GC的停顿时间,用户可以设置一个允许的停顿时间,G1力图保证每次GC都在这个时间范围内。

to-space:了解CMS的应该都清楚young GC的过程。简单的来说,JAVA将内存分为新生代和老生代,young GC只发生在新生代中。

Young GC:新生代的内存可以分为2部分:eden区,survivor区。新object在eden中创建,然后young GC发生时,G1将eden中存活的对象拷贝到survivor中,如果此时存活的对象较多,survivor装不下时,此时会发生to-space错误。

G1垃圾回收的简单介绍:

    之前查了一些资料,都是按照官网的介绍抄下来的,看了之后还是一知半解,这里我以自己当时困惑为出发点来说一下G1的简单过程:

G1的主要有3中行为:young GC, Mixed GC, 和循环标记(marking cycle)

G1将内存分为多个region,可以理解就是将内存分为很多块,目标是尽量将region个数维护在2048个左右,每个region的大小建议在1-32M之间,这个一般是系统自己调整。

这些region有些属于新生代,有些属于老生代。可以看一下一个大致的图解:

    首先说一下young GC,young GC会stop the world,也就意味着这个阶段,所有的java进程都会挂起。G1的新生代大小是会不断扩张的,需要新的内存时,就会分配,然后在young GC的时候进行回收,回收时一般会将age比较大的object放入老生代中。

    young GC只回收新生代的内存,这时候有人可能会问了,那老生代的啥时候回收呢?这个时候就要说一下循环标记(init-marking)和mixed GC了,一般在内存使用到一定程度之后(InitiatingHeapOccupancyPercent=45默认为45%),此时G1会启动循环标记.

    由于循环标记(init-marking)有很多步骤,很多博客都有介绍,这里就不详细写了,大致说一下它的主要作用:就是标记出完全没有被占用的region和老生代中可以被回收的region。因为内存占用到达了阈值,所以要对老生代进行回收,此时就要挑出来最应该被回收的region。

    然后轮到mixed GC了,mixed GC可以看作是young GC的加强版,它不仅按照young GC的方式回收新生代,同时也将循环标记过程中,标记的老生代中的一部分region一并回收(注意这里是一部分,为什么是一部分?应该是G1为了保证响应时间,所以每次只回收一定量的region,而且官网也写了mixed GC可能会连续执行多次,在多次执行之后,老保证标记的region完全被回收),这样执行多次mixed GC,来清除无用的object。

    下面我们来观察一个正常的GC日志来了解一下G1,如图:

这是youngGC的:

    可以看到括号里面有(young),代表这是young gc,Eden:3072M->0.0B,survivors:192M--》384M,Heap:22.6G(64.0G)->19.7G(64.0G):代表新生代中的eden区回收到了survivor区中,存活的对象有384M。总共使用的内存由22G变成了19.7G。可以理解为此次回收了2G多的内存。

    图中的heap before gc和heap after gc可以看出回收前有102个young region,回收后有12个young region。可以看到region size32768K(32M),大约算一下,正好可以得出有2G多的差距,正好和上面的heap变化对应上。  

下面是marking的日志:

    图中可以看到heap在28G左右的时候发生了marking(marking都是顺带的在youngGC中进行的),跟默认的配比45%也正好对应。日志比正常的youngGC多了一些,多的那些就是官网写的marking的几个步骤,具体干了什么可以参看官网。

    之后就开始要进行mixed GC了(不过我这边的服务器观察的是init marking之后,往往还会有个young GC,然后在执行mixed GC,具体为啥没搞清楚):

    mixed GC:

    mixedGC的日志和young GC的日志挺像的,也没啥说的,就是回收的时候顺带把老生代中的一些region也回收了。

 

线上问题:

线上的hbase的regionserver突然挂掉了,观察日志发现是GC时间过长,我们保留了当时的GC日志,下面是故障时间点的截图:

    图中可以看出,24号18点到25号18点之间,整整一天,这个regionserver是没有进行任何GC的,然后过了一整天,直接执行了young GC,但是图中可以看到一些问题:

    heap before的young大小是大约4G,但是eden却显示回收了36.4G内存,一般情况下这两个数值应该是匹配的,这里差距很大。

    heap:54.2G回收之后还是54.2G,eden虽然空了,但是内存占用却没有变,个人猜测:有可能是eden中的对象并没有回收,而是全部挪入了老生代,导致时间开销很大,达到了43s。

    疑问:而且还有一点非常奇怪的是,回收前和回收后的young region个数是一模一样的,再加上之前说的eden和young大小不匹配,这里的显示也是有问题的。

这个young GC之后,后面便开始了init-marking过程。但是此时已经暂停了太长的时间,导致hbase和hadoop的守护进程都认为机器已死,已经停止了服务。

 

分析上面的问题,得出以下猜测:

可能的原因:长时间没有GC,而且eden中的数据并没有回收,而是挪入了老生代,导致了长时间的暂停。

观察其他业务的日志,正常情况下早就应该进行young GC的,这个集群由于目前没有上线,访问量很小,经常流量为0。有可能是因为这个因为导致没有触发young GC,

而且看了一些的文档,写了java版本1.7.60以上对G1的支持比较好,目前我们的版本是1.7.45。

:升级java版本,以更兼容G1,而且项目正式上线,流量上来之后会经常触发GC,保证及时进行回收。日后再进行观察。

 

本文希望以一个实际的例子来看懂G1的日志,已方便日后的故障排查。需要一些知识储备,比如CMS垃圾回收机制,这个网上资料讲的很详细。

 

转载于:https://www.cnblogs.com/quan-qunar/p/5113762.html

<think>嗯,用户现在想知道如何通过G1GC的日志来查看内存使用情况。首先,我需要回忆一下G1GC日志的结构和常见内容。之前的对话中,我已经介绍了如何配置日志路径,现在用户可能已经生成了日志文件,接下来需要分析它们。 首先,用户可能对G1GC的日志格式不太熟悉,所以需要解释日志中的各个部分。比如,日志中的间戳、阶段信息、内存区域的变化等。用户想知道内存使用情况,所以需要重点指出哪些部分记录了内存数据,比如Eden区、Survivor区、Old区,以及整个堆的使用情况。 接下来,我需要考虑用户可能的实际需求。他们可能是开发人员或者运维人员,遇到性能问题,比如内存泄漏或GC频繁,想通过日志分析内存波动情况。因此,需要说明如何从日志中识别内存分配模式、GC效率、暂停间等关键指标。 然后,我需要分步骤讲解如何分析日志。例如,先看整个堆的使用趋势,再看各个区域的变化,注意Full GC的发生,以及并发周期的处理情况。同,要提醒用户注意间戳和内存单位,避免误解数据。 可能用户还不太清楚如何具体操作,所以需要给出示例日志条目,并逐行解释每个字段的含义。例如,解释Young GC和Mixed GC的不同,以及它们对内存的影响。此外,用户可能需要知道如何利用工具(如GCViewer、GCEasy)来图形化分析日志,这样可以更直观地查看内存使用情况。 另外,用户可能遇到一些常见问题,比如内存不断增长导致Full GC,或者晋升失败等情况。这候需要指出日志中的关键警告信息,并解释这些现象背后的原因,比如内存泄漏或分配速率过高。 还要注意不同JDK版本的日志格式差异,特别是在JDK9之后使用统一日志系统的情况。可能需要简要说明新旧版本的差异,确保用户无论使用哪个版本都能正确分析日志。 最后,总结关键点,强调持续监控和结合其他工具分析的重要性。确保用户不仅知道如何看日志,还能根据日志数据优化应用性能,调整JVM参数。</think>通过G1GC日志分析内存使用情况需要重点关注日志中记录的内存区域状态、GC事件和容量变化。以下是详细分析指南: --- ### **一、理解G1GC日志结构** 典型的G1GC日志包含以下核心字段(以JDK8为例): ```log [间戳] [GC类型] [开始间] [持续间] [Eden区回收前->回收后(Survivor占用)] [堆内存回收前->回收后(总量)] [用户态耗] [系统态耗] [实际耗] ``` --- ### **二、关键内存指标定位** #### **1. 堆内存总体使用** 查找模式:`[GC pause (G1 Evacuation Pause)... [G1Ergonomics (Heap) ...` ```log [1.234s][info][gc,heap ] GC(3) Heap after GC invocations=4 (full 0): garbage-first heap total 3145728K, used 157286K region size 2048K, 77 young (157696K), 0 survivors (0K) ``` - `total`: 当前堆总容量(3145728K=3GB) - `used`: 使用量(157286K≈153MB) - `young regions`: 新生代Region数量及总容量 - `survivors`: 存活区容量 --- #### **2. 分代内存变化** ##### **Young GC阶段** ```log [Eden: 512.0M(512.0M)->0.0B(512.0M) Survivors: 0.0B->1024.0K Heap: 512.0M(2048.0M)->1024.0K(2048.0M)] ``` - **Eden区**:回收前512MB→回收后0(完全清空) - **Survivors区**:从0增长到1MB(对象晋升) - **堆内存**:整体使用量从512MB下降到1MB --- ##### **Mixed GC阶段** ```log [Young (Mixed): 12->0 regions, 0.234ms] [Eden: 24.0M(24.0M)->0.0B(24.0M) Survivors: 2048.0K->0.0B Heap: 512.0M(2048.0M)->320.0M(2048.0M)] ``` - 混合回收同处理年轻代和老年代 - 关注`Heap`最后数值:320MB使用量是回收后结果 --- #### **3. 老年代监控** 通过`[GC concurrent-mark-start]`和`[Full GC`事件定位老年代问题: ```log [Full GC (Allocation Failure) 2048M->1920M(2048M), 1.234 secs] ``` - **Allocation Failure**:老年代无法分配空间 - 回收后仍占1920MB,说明存在内存未释放 --- ### **三、内存分析实战技巧** #### **1. 内存泄漏判断** - **观察趋势**:连续多次GC后`Heap used`基线逐步上升 - **Full GC后回收率**:若每次Full GC后内存仍占高位,可能存在泄漏 --- #### **2. 区域容量异常** ```log [G1Ergonomics (Heap Sizing) expand the heap...] [G1Ergonomics (Heap Sizing) attempted heap expansion...] ``` - 频繁出现`expand the heap`表明内存需求超过当前配置 - 需结合`-Xmx`参数调整最大堆大小 --- #### **3. 晋升失败处理** ```log [Evacuation Failure: 12 regions] [To-space exhausted] ``` - Survivor区空间不足导致对象直接晋升到老年代 - 需要增加`-XX:G1ReservePercent`(默认10%) --- ### **四、工具辅助分析** | 工具 | 核心功能 | |---------------|-----------------------------| | **GCViewer** | 可视化内存波动曲线 | | **GCEasy** | 在线生成内存使用热力图 | | **jstat** | 实监控各内存分区用量 | --- ### **五、关键参数优化建议** 1. **年轻代过大**:减少`-XX:G1NewSizePercent`(默认5%) 2. **老年代增长快**:降低`-XX:InitiatingHeapOccupancyPercent`(默认45%) 3. **频繁Mixed GC**:调整`-XX:G1MixedGCLiveThresholdPercent`(默认85%) --- ### **六、新版JDK日志差异(JDK17+)** 统一日志格式示例: ```log [0.123s][info][gc,heap] GC(0) Heap: 2048M(4096M)->512M(4096M) Eden: 1024M->0M Survivors: 0M->128M Old: 1024M->512M ``` - 直接区分`Eden`、`Survivors`、`Old`三个区域 - 单位统一为MB/GB显示更直观 --- 通过结合日志间序列分析和工具可视化,可以有效诊断内存分配异常、对象晋升速率过高、区域容量失衡等问题。建议持续监控至少24小的日志数据以捕捉周期性内存波动。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