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二十个人行动起来像一个人
a) 重要性与难点
只有信息得到快速准确地传递,才能保证活动的开展不会发生错误或效果打折扣。在我们这样的学生社团中,大家都是在利用课余时间做事,各自的时间安排差别较大,也没有固定的办公地点,往往难以找到所有人都空闲聚在一起开会的时间。因此沟通成了一个比较麻烦的问题。需要结合使用多种沟通手段才能保证信息快速准确得传达到每个人。
b) 传达信息的范围
“这件事需要通知哪些人?”这个问题应该这么问──“这件事不应该通知哪些人?”除了不应该知道的,其他人都应该知道。这是发布信息的应有范围。
c) 沟通方式
有效沟通评价指标:深度──是否能充分交换意见,广度──能够涉及到的人数,容量──包含内容的多少,互动性──是否能就对方意见做出反馈,准确性──信息传达不遗漏不出错,即时性──是否能随时随地沟通。
以下是根据个人感觉得出的评分,仅供参考:
i. 单独谈话(就是两人面对面交流啦)
深度 ☆☆☆☆ 广度 ☆ 容量 ☆☆☆☆
互动性☆☆☆ 准确性☆☆☆ 即时性☆☆
ii. 短信/电话(使用现代通信手段沟通)
深度 ☆ 广度 ☆☆☆☆ 容量 ☆
互动性☆☆ 准确性☆ 即时性☆☆☆☆
iii. 书面形式(手写/打印/Email/BBS信)
深度 ☆☆ 广度 ☆☆ 容量 ☆☆☆☆
互动性☆ 准确性☆☆☆☆ 即时性☆☆
iv. 集体会议(大家伙凑一起各抒己见)
深度 ☆☆☆ 广度 ☆☆☆ 容量 ☆☆☆☆
互动性☆☆☆☆ 准确性☆☆ 即时性☆
每种方式都各有利弊,并无绝对好坏,应该根据需要结合使用多种沟通方式。总得看可能是会议的沟通效率最高,但是并没有必要什么事都开会,大家也没有很多共同的空闲时间来开会。会议的特点是互动性高,可以大家一起讨论,各自的想法相互激发点子,适于开放思维策划活动。或者有较多的内容需要通知很多人,也可以开会。如果有很多内容要,但只需要通知一两个人,那就没有必要让大家都来开会了,单独谈话就好。短信/电话的即时性最好,但容量太低,而且对方可能无法完全理解原来的意图而导致出错,适于紧急但比较简单明了的信息。书面形式的通知的准确性最好,不会在传达中走样,也不会应为时间长就被忘记,但互动性太差,适于通知大量琐碎但已经确定不需要再修改的信息。而且大家互相不照面,不利于增进感情和凝聚力呵呵。
d) 高效会议
i. 会议的目的
某项工作需要社团多个部门配合才能完成,这时候就需要通过会来协调和组织。
具体来说就是,向核心成员传达近期工作计划,分配具体的工作内容,收集各部门进展情况的反馈,讨论策划活动人事变动等等。
ii. 频率和长度
太多的会议比较浪费大家时间,如果没有很多内容需要通知大家,就没有必要开会了。从目前的情况看,两周一次会议可能是比较适中的频率。
某位大师曾经说:“有效率的会议,绝不超过90分钟。”我们社团没那么多事情,40分钟就差不多了,太短说明这个会议没必要开,太长说明积攒了太多没有处理的事务,或会议中讨论了太多无关话题而导致会议效率低下。
iii. 会议的过程
挑选时间地点:没啥好说的,看个人喜好,总之尽量让最多的人能按时到场。
发布通知:有飞信的发飞信,没飞信的发短信,没短信的打电话,一定要求回复。
准备议题:会议前要把所有需要解决的问题列成清单,并对每个问题可能的解决方法有自己的预期。如:组织一次内部万米比赛(何时?下周日;谁来负责?活动部长)
引导讨论:不要闲扯。
记录结果:会议中的每项的决议都要准确记录下来。正规的会议本来是需要有专人负责记录会议的,但我们没那么多人手,也没这个必要。会长开会就会长自己记录,既方便也避免他人记录得不准确。在议题清单的每个问题间留行空白,有了讨论结果后直接批注在空白处就可以。
整理归档:会议结束后要把讨论结果整理成电子版并归档,给每位管理层成员email一份以便开展工作时参照,再在Running版上发布一份摘要以便让会员知晓社团的最新动向。
例:20071011第六次会议档案
时间:2007年10月11日周四晚9:30 地点:南去30号楼六楼活动室 到会:徐琨、顾燕青、李慕媛、万洁华、姜信百、张捷、张斯洛、王凯琳、王雯雯、廖晖 请假:周原、岳志亮、王瑶、吴梦晗 缺席:王孟、周天厦、孙逸潇 记录:徐琨 主要内容: 一、 周六测速负责人 负责人:张斯洛 现场后勤:姜信百 二、 黄兴公园 暂定时间:11月4日 负责人:万洁华 协助策划:吴梦晗、周原 讨论了策划与外联的相关事宜。 三、 共青跑步指导 时间:10月21日 负责人:王凯琳 四、 留学生的招募 暂缓 五、 马拉松交流座谈会 暂定时间:11月8日 负责人:顾燕青 协助策划:王瑶、张斯洛、张捷 主要内容: 马拉松历史文化简介,赛前训练、比赛注意事项。 邀请参加的马拉松的同学现身说法,互动问答等。 六、 杂务 常训荧光棒采购:张斯洛、周天厦 07干事补充传单发放:王凯琳、李慕媛、周天厦、姜信百 宣传部成员招募传单发放:王雯雯。 传单设计:徐琨
|
iv. 会议出席率
会议出席率是人事考察的重要指标。也许有人觉得会议缺席(包括请假)不能说明太大问题,但从一个学期的统计情况看,会议的出席率和这个人在社团工作中的表现是完全对等的。看一个人能不能承担某项重要的任务,首先要看这个人的会议出席率高不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