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4L2 soc-camera 子系统

soc-camera子系统旨在简化camera驱动的移植过程,通过将camerahost与camerasensor分离,同一传感器可在不同camerahost间复用。该系统提供统一接口,支持V4L2,并在camerahost与camerasensor间进行功能性的交互。

摘要生成于 C知道 ,由 DeepSeek-R1 满血版支持, 前往体验 >

soc-camera的作者之所以引入这个子系统,我想一个主要目的就是把camera驱动划分为camera host端,camera device端,这样同一个camera sensor驱动就可以方便的移植到多个camera host下,而无须做较多的改动。


本译文取自kernel文档:Documentation/video4linux/soc-camera.txt


术语

在阅读本文档前先明确几个术语:

  • camera / camera device / camera sensor - 是一个video-camera sensor chip,可以连接到各种系统和接口,典型的使用i2c来控制和配置设备,使用并行或者串行总线来传输数据。
  • camera host - 一个接口,camera连接到它上面。存在于SoCs之上的特定的接口,比如PXA27X PXA3xx, SuperH, AVR32, i.MX27, i.MX31等等。我觉得i.MX51以及s5pv210物理上和这些host没有什么区别,只是二者的开发人员出于某种考虑而没有使用这个子系统实现。
  • camera host bus - camera host和camera之间的连接,可以是串行的或者并行的,保存着数据线和控制线,比如clock,水平和垂直同步信号。

soc-camera subsystem的目的

soc-camera 子系统在camera host驱动和camera sensor驱动间提供了统一的接口。soc camera子系统向上提供了V4L2接口,当前仅支持open, mmap, ioctl, mmap,不支持read

这个子系统连接SoC video capture接口和CMOS camera sensor chips,使得sensor驱动可以在其他的hosts驱动上复用。子系统在设计时也考虑到了多个camera host接口的存在,以及每个接口存在多个camera sensor,尽管在大部分情况下仅有一个camera sensor。

现存的驱动

在2.6.27-rc4中,主线内核有两个host 驱动:PXA27x的pxa_camera.c和SuperH SoCs的sh_mobile_ceu_camera.c,有四个sensor驱动:mt9m001.c,mt9v002.c以及一个通用的 soc_camera_platform.c驱动。这个列表可能不是最新的,所以在你的源码树中查看,可能有更多的例子存在。

实际开发中,新的sensor驱动可以参照mt9m001.c和mt9v002.c这两个sensor驱动框架,根据项目所用的sensor稍加修改即可。

Camera host API

一个host camera driver使用soc_camera_host_register(struct soc_camera_host *)函数来注册。host object可以如下初始化

  1. static struct soc_camera_host pxa_soc_camera_host = {  
  2.     .drv_name   = PXA_CAM_DRV_NAME,  
  3.     .ops        = &pxa_soc_camera_host_ops,  
  4. };   

所有的方法都是通过struct soc_camera_host_ops

  1. static struct soc_camera_host_ops pxa_soc_camera_host_ops = {  
  2.     .owner      = THIS_MODULE,  
  3.     .add        = pxa_camera_add_device,  
  4.     .remove     = pxa_camera_remove_device,  
  5.     .suspend    = pxa_camera_suspend,  
  6.     .resume     = pxa_camera_resume,  
  7.     .set_fmt_cap    = pxa_camera_set_fmt_cap,  
  8.     .try_fmt_cap    = pxa_camera_try_fmt_cap,  
  9.     .init_videobuf  = pxa_camera_init_videobuf,  
  10.     .reqbufs    = pxa_camera_reqbufs,  
  11.     .poll       = pxa_camera_poll,  
  12.     .querycap   = pxa_camera_querycap,  
  13.     .try_bus_param  = pxa_camera_try_bus_param,  
  14.     .set_bus_param  = pxa_camera_set_bus_param,  
  15. };  

.add是把camera sensor接入host;.remove方法从host卸载camera sensor时调用,除了执行host内部的初始化工作外,还应该调用camera sensor的.init和.release方法。(.add方法仅仅在soc_camera_open中被调用,也就是说当应用层第一个打开一个/dev/videoX设备节点时,此时进行camera host以及camera sensor的初始化是合理的)

.suspend和.resume方法实现host的电源管理功能, 他们要负责调用相应的sensor 方法。

.try_bus_param和.set_bus_param用来协商host和sensor间的物理连接参数。

.init_videobuf是当一个video-device被打开时调用,video-buffer管理的实现是完全依赖于特定的host

其余部分被V4L2的相应部分调用。

Camera API

Sensor drivers可以使用struct soc_camera_link,典型的由platform提供,用来代表sensor连接到的host总线,这个结构还提供了.power和.reset接口。本节所描述的代码和当前代码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所以暂时略过本节。

VIDIOC_S_CROP和VIDIOC_S_FMT调用的行为

VIDIOC_S_CROP:设置sensor窗口的位置和尺寸,单位是sensor的像素。改变sensor窗口尺寸时维持缩放因子没变,因此用户窗口尺寸也相应的变化了。

VIDIOC_S_FMT:设置用户窗口。通过修改缩放因子,尽可能的保持之前设置的窗口尺寸。如果sensor窗口无法保持不变,那么也可以修改。

soc-camera中有两个地方,可以进行缩放和剪切:camera sensor驱动,和camera host驱动。User ioctl首先发送到host dirver,然后再向下发送给camera driver。在camera sensor驱动执行缩放和剪切可能更有效,因为会节约camera总线带宽以及最大帧率(如果放大还成立吗,对于AD video芯片来说,缩放只能在host driver来做)。然而,如果camera sensor驱动无法实现要求的参数,那么host 驱动可以决定用它自己的缩放和剪切功能来满足用户需求。

Camera sensor驱动soc-camera core以及host驱动交互,完全是功能上的,不涉及任何数据传输。因而所有的camera sensor驱动应该用当前输出格式响应.g_fmt请求。这对于正确配置camera bus是必要的。s_fmt() 和try_fmt也不得不实现。sensor窗口和缩放因子也应该在camera sensor驱动内维护。按照V4L2 API,所有的capture驱动应该支持VIDIOC_CROPCAP ioctl,因此我们依赖于camera drivers实现.cropcap()。如果camera sensor驱动不支持cropping,那么可以选择不支持.s_crop,但是必须在camera host驱动实现cropping支持,起码g_crop方法必须支持。

用户设置的几何尺寸保存在struct soc_camera_device的.user_width和.user_height成员中,以供soc_camera core和host drivers使用。core在成功调用s_fmt后会修改这些成员,但是如果是在其他地方修改了他们,比如s_crop,那么host driver要负责更型他们。


转载于:https://www.cnblogs.com/wangxianzhen/archive/2013/04/11/3014900.html

<think>好的,用户之前让我介绍了MIPI CSI,现在他们想了解Linux V4L2驱动框架中的CSI接口配置。我需要先回顾一下之前的对话,确保信息连贯。用户可能对嵌入式开发或摄像头驱动开发感兴趣,可能是一名开发者或者学生。他们需要具体的配置步骤和关键点,而不仅仅是理论。 首先,用户的问题是关于V4L2框架中的CSI配置,我需要解释V4L2的基本结构,以及CSI接口在其中的位置。要分步骤说明配置流程,比如硬件层、驱动层、用户空间,这样结构更清晰。 接着,用户可能需要知道如何实际操作,比如设备树配置、驱动代码的关键部分、用户空间的工具使用。需要提到设备树中的端口定义、时钟配置、数据通道设置,还有V4L2的subdev、media controller等概念。可能还需要举例说明,比如如何用media-ctl和v4l2-ctl工具配置管道。 另外,用户可能遇到常见问题,比如时钟频率不匹配、数据格式不一致、DMA缓冲区设置错误,这些需要给出解决方案。要确保内容准确,比如物理层配置的差分阻抗、设备树中的compatible属性,以及CSI和ISP的连接方式。 还要注意使用中文,保持技术术语的准确性,同时避免过于晦涩。可能需要对比不同版本的内核,比如较新内核使用media controller框架,而旧的可能用传统方式。最后,提醒用户检查硬件信号完整性和内核调试工具,帮助他们实际应用。</think>在Linux系统中,**V4L2(Video4Linux2)驱动框架**是摄像头设备的核心控制模块,而**CSI接口配置**则是连接摄像头传感器(Sensor)与处理器(SoC)的关键环节。以下是基于V4L2的CSI接口配置解析: --- ### 一、V4L2框架与CSI的关系 1. **硬件层级** - **Sensor** ➔ **CSI接收器(CSI Receiver)** ➔ **ISP(Image Signal Processor)** ➔ **内存(DMA Buffer)** - CSI接口通过**MIPI D-PHY/C-PHY**传输原始图像数据到SoC的CSI控制器。 2. **驱动层级** - **CSI控制器驱动**:处理物理层信号(时钟、数据Lane同步) - **Sensor驱动**:配置Sensor的寄存器(分辨率、帧率、数据格式) - **V4L2子设备(Subdev)**:通过`media controller`框架管理Sensor和CSI的管道(Pipeline) --- ### 二、CSI接口配置步骤(以CSI-2为例) #### 1. **设备树(Device Tree)配置** 定义CSI控制器和Sensor的硬件连接关系: ```dts // 示例:i.MX8MP平台 &csi1 { status = "okay"; port { csi_ep: endpoint { remote-endpoint = <&sensor_ep>; data-lanes = <1 2>; // 使用Lane1和Lane2 clock-lanes = <0>; // 时钟Lane bus-type = <4>; // MIPI CSI-2 }; }; }; // Sensor节点 &i2c3 { camera_sensor: sensor@10 { compatible = "vendor,sensor-model"; reg = <0x10>; port { sensor_ep: endpoint { remote-endpoint = <&csi_ep>; data-lanes = <1 2>; }; }; }; }; ``` #### 2. **驱动代码关键点** - **CSI控制器初始化** - 注册`platform_driver`,实现`probe()`函数初始化DMA和时钟。 - 配置CSI控制器的寄存器:设置数据Lane数量、时钟极性等。 ```c static int csi_probe(struct platform_device *pdev) { struct csi_dev *dev = devm_kzalloc(&pdev->dev, sizeof(*dev), GFP_KERNEL); // 获取设备树中的data-lanes参数 of_property_read_u32_array(np, "data-lanes", lanes, num_lanes); // 配置CSI控制器的物理层参数 csi_phy_init(dev->phy_regs, num_lanes, clock_lane_pol); return 0; } ``` - **V4L2 Subdev交互** - 通过`v4l2_subdev_ops`定义CSI的格式设置、流控制: ```c static const struct v4l2_subdev_video_ops csi_video_ops = { .s_stream = csi_s_stream, // 启动/停止数据传输 }; static const struct v4l2_subdev_pad_ops csi_pad_ops = { .set_fmt = csi_set_fmt, // 设置数据格式(如UYVY/RGB) }; ``` #### 3. **用户空间配置工具** - **media-ctl**:配置Media Controller管道,绑定Sensor与CSI接口: ```bash media-ctl -d /dev/media0 -V '"sensor":0 [fmt:UYVY8_2X8/1280x720]' media-ctl -d /dev/media0 -l '"sensor":0 -> "csi":0 [1]' ``` - **v4l2-ctl**:设置分辨率与帧率: ```bash v4l2-ctl --set-fmt-video=width=1280,height=720,pixelformat=UYVY v4l2-ctl --set-parm=30 # 设置30fps ``` --- ### 三、常见问题与调试 1. **数据传输失败** - **检查项**: - 物理层信号完整性(示波器测量D-PHY波形) - 设备树中`data-lanes`顺序是否与硬件一致 - Sensor输出格式是否与CSI控制器配置匹配(如YUV422/RGB) 2. **帧同步错误** - **解决方法**: - 调整VSYNC/HSYNC极性(通过Sensor寄存器或CSI控制器配置) - 检查DMA缓冲区大小是否满足一帧数据需求: $$ \text{缓冲区大小} = \text{宽度} \times \text{高度} \times \text{像素位数}/8 $$ 3. **低功耗模式异常** - 确认CSI控制器支持ULPS(Ultra-Low Power State) - 在`v4l2_subdev_core_ops`中实现`s_power`回调以控制Sensor电源。 --- ### 四、进阶配置(多摄像头场景) 1. **虚拟通道分配** - 在设备树中为每个Sensor分配唯一`virtual-channel`: ```dts csi_ep: endpoint { remote-endpoint = <&sensor_ep>; data-lanes = <1 2>; virtual-channel = <1>; // 通道ID } ``` 2. **动态切换分辨率** - 通过`VIDIOC_SUBDEV_S_FMT` ioctl动态调整Sensor输出格式。 --- ### 五、参考代码与文档 - Linux内核文档:`Documentation/devicetree/bindings/media/` - 典型驱动实现: - NXP i.MX系列:`drivers/media/platform/nxp/imx8` - Rockchip系列:`drivers/media/platform/rockchip/csi2` 如果需要更具体的代码示例(如某款SoC的CSI驱动),请提供目标平台型号。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