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监控中的标清、高清和全高清?

http://iptv.c114.net/234/a464496.html 

过去几年,受消费电子市场的推动,再加上CRT电视机正向液晶和等离子电视屏幕转变,HDTV取得了巨大的成功。随着视频监控领域现在也开始采用 HDTV,监控中的标清、高清和全高清概念基本沿用高清电视的一些叫法。与模拟CCTV系统相比,高清就意味着出色的图像质量。目前大家都在炒作高清的概 念,以前我们通常把D1(704*576)以上的分辨率都叫做高清,其实不然,D1只是标准清晰度的分辨率。我们现在就来看一下什么是标清、高清和全高 清。相信通过AipStar和众多高清视频监控厂商的努力,在不久的将来,高清将普及整个安防监控市场。

标清

所谓标清,是物理分辨率在720p(1280*720)以下的一种视频格式。720p是指视频的垂直分辨率为720线逐行扫描。具体的说,是指分辨 率在400线左右的VCD、DVD、电视节目等“标清”视频格式,即标准清晰度。而物理分辨率达到720p以上则称作为高清,(英文表述 HighDefinition)简称HD。关于高清的标准,国际上公认的有两条:视频垂直分辨率超过720p或1080i;视频宽纵比为16:9。

高清

对于“高清”和“标清”的划分首先来自于所能看到的视频效果。由于图像质量和信道传输所占的带宽不同,使得数字电视信 号分为HDTV(高清晰度电视)、SDTV(标准清晰度电视)和LDTV(普通清晰度电视)。从视觉效果来看HDTV的规格最高,其图像质量可达到或接近 35mm宽银幕电影的水平,它要求视频内容和显示设备水平分辨率达到1000线以上,分辨率最高可达1920×1080。从画质来看,由于高清的分辨率基 本上相当于传统模拟电视的4倍,画面清晰度、色彩还原度都要远胜过传统电视。而16:9的宽屏显示也带来更宽广的视觉享受。从音频效果看,高清电视节目将 支持杜比5.1声道环绕声,而高清影片节目将支持杜比5.1TrueHD规格,这将给我们带来超震撼的听觉享受。

由于受到成本的限制,高清在视频监控行业一直未得到有效地应用。而现在芯片技术及压缩算法的发展,高清的视频监控产品逐渐兴起。现在D1标清视频压缩格式业已正式写入数字硬盘录像系统(DVR)国家标准。从整个视频监控行业来看,现在市场上已经有商用的基于标准H.264的高清网络摄像机(HDIPCamera)和视频服务器产 品,清晰度通常可以达到720P但帧率通常只有15FPS以下,不能达到实时视频监控的目的。AipStar公司有一款720P高清百万像素网络摄像机, 基于标准H.264MainProfile压缩算法,能够在更低的码流下实现更清晰的图像效果。它支持30FPS的720P实时双码流视频编码,高清、实时、双码流,具备SD卡和USB录像功能,支持Wifi无线,更支持YPbPr高清视频模拟输出,具有较高的性价比。

LLHD全高清

所谓全高清(FULLHD),是指物理分辨率高达1920×1080显示(包括1080i和1080P),其中i(interlace)是指隔行扫 描;P(Progressive)代表逐行扫描,这两者在画面的精细度上有着很大的差别,1080P的画质要胜过1080i。对应地把720称为标准高 清。很显然,由于在传输的过程中数据信息更加丰富,所以1080在分辨率上更有优势,尤其在大屏幕电视方面,1080能确保更清晰的画质。由于成本等原因 FullHD产品目前在监控系统中还较少应用,通常仅在一些高端应用。

HDTV的分辨率最高可达标准模拟TV分辨率的5倍。HDTV还拥有更好的色彩保真度和16:9格式。SMPTE(美国电影电视工程师协会)定义的两个最重要的HDTV标准是SMPTE296M和SMPTE274M。

SMPTE296M(HDTV720P)定义的分辨率为1280x720像素,16:9格式的高保真色彩,25/30Hertz(Hz)顺序扫描频率,即每秒25-30帧,根据具体国家而定,还支持50/60Hz扫描频率(每秒50/60帧)。

SMPTE274M(HDTV1080)定义的分辨率为1920x1080像素,16:9格式的高保真色彩,使用25/30Hertz(Hz)和50/60Hz的交错或顺序扫描频率。

符合SMPTE标准的摄像机表示遵从HDTV质量,并应提供HDTV的所有分辨率、色彩保真度和帧速率优点。HDTV基于正方形像素,类似于计算机屏幕,因此来自网络视频产品的HDTV视频既可以在HDTV屏幕上显示,也可以在标准计算机监视器上显示。使用顺序扫描HDTV视频,当视频将由计算机处理或在计算机屏幕上显示时,不需要应用转换或反交错技术。

 

转载于:https://www.cnblogs.com/Torres_fans/archive/2011/03/13/1982573.html

1JAVA SE 1.1深入JAVA API 1.1.1Lang包 1.1.1.1String类和StringBuffer类 位于java.lang包中,这个包中的类使用时不用导入 String类一旦初始化就不可以改变,而stringbuffer则可以。它用于封装内容可变的字符串。它可以使用tostring()转换成string字符串。 String x=”a”+4+”c”编译时等效于String x=new StringBuffer().append(“a”).append(4).append(“c”).toString(); 字符串常量是一种特殊的匿名对象,String s1=”hello”;String s2=”hello”;则s1==s2;因为他们指向同一个匿名对象。 如果String s1=new String(“hello”);String s2=new String(“hello”);则s1!=s2; /*逐行读取键盘输入,直到输入为“bye”时,结束程序 注:对于回车换行,在windows下面,有'\r'和'\n'两个,而unix下面只有'\n',但是写程序的时候都要把他区分开*/ public class readline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String strInfo=null; int pos=0; byte[] buf=new byte[1024];//定义一个数组,存放换行前的各个字符 int ch=0; //存放读入的字符 system.out.println(“Please input a string:”); while(true) { try { ch=System.in.read(); //该方法每次读入一个字节的内容到ch变量中。 } catch(Exception e) { } switch(ch) { case '\r': //回车时,不进行处理 break; case '\n': //换行时,将数组总的内容放进字符串中 strInfo=new String(buf,0,pos); //该方法将数组中从第0个开始,到第pos个结束存入字符串。 if(strInfo.equals("bye")) //如果该字符串内容为bye,则退出程序。 { return; } else //如果不为bye,则输出,并且竟pos置为0,准备下次存入。 { System.out.println(strInfo); pos=0; break; } default: buf[pos++]=(byte)ch; //如果不是回车,换行,则将读取的数据存入数组中。 } } } } String类的常用成员方法 1、构造方法: String(byte[] byte,int offset,int length);这个在上面已经用到。 2、equalsIgnoreCase:忽略大小写的比较,上例中如果您输入的是BYE,则不会退出,因为大小写不同,但是如果使用这个方法,则会退出。 3、indexOf(int ch);返回字符ch在字符串中首次出现的位置 4、substring(int benginIndex); 5、substring(int beginIndex,int endIndex); 返回字符串的子字符串,4返回从benginindex位置开始到结束的子字符串,5返回beginindex和endindex-1之间的子字符串。 基本数据类型包装类的作用是:将基本的数据类型包装成对象。因为有些方法不可以直接处理基本数据类型,只能处理对象,例如vector的add方法,参数就只能是对象。这时就需要使用他们的包装类将他们包装成对象。 例:在屏幕上打印出一个*组成的矩形,矩形的宽度和高度通过启动程序时传递给main()方法的参数指定。 public class testInteger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main()的参数是string类型的数组,用来做为长,宽时,要转换成整型。 { int w=new Integer(args[0]).intValue(); int h=Integer.parseInt(args[1]); //int h=Integer.valueOf(args[1]).intValue(); //以上为三种将字符串转换成整形的方法。 for(int i=0;i<h;i++) { StringBuffer sb=new StringBuffer(); //使用stringbuffer,是因为它是可追加的。 for(int j=0;j<w;j++) { sb.append('*'); } System.out.println(sb.toString()); //在打印之前,要将stringbuffer转化为string类型。 } } } 比较下面两段代码的执行效率: (1)String sb=new String(); For(int j=0;j<w;j++) { Sb=sb+’*’; } (2) StringBuffer sb=new StringBuffer(); For(int j=0;j<w;j++) { Sb.append(‘*’); } (1)和(2)在运行结果上相同,但效率相差很多。 (1)在每一次循环中,都要先将string类型转换为stringbuffer类型,然后将‘*’追加进去,然后再调用tostring()方法,转换为string类型,效率很低。 (2)在没次循环中,都只是调用原来的那个stringbuffer对象,没有创建新的对象,所以效率比较高。 1.1.1.2System类与Runtime类 由于java不支持全局函数和全局变量,所以java设计者将一些与系统相关的重要函数和变量放在system类中。 我们不能直接创建runtime的实例,只能通过runtime.getruntime()静态方法来获得。 编程实例:在java程序中启动一个windows记事本程序的运行实例,并在该运行实例中打开该运行程序的源文件,启动的记事本程序5秒后关闭。 public class Property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Process p=null; //java虚拟机启动的进程。 try { p=Runtime.getRuntime().exec("notepad.exe Property.java"); //启动记事本并且打开源文件。 Thread.sleep(5000); //持续5秒 p.destroy(); //关闭该进程 } catch(Exception ex) { ex.printStackTrace(); } } } 1.1.1.3Java语言中两种异常的差别 Java提供了两类主要的异常:runtime exception和checked exception。所有的checked exception是从java.lang.Exception类衍生出来的,而runtime exception则是从java.lang.RuntimeException或java.lang.Error类衍生出来的。    它们的不同之处表现在两方面:机制上和逻辑上。    一、机制上    它们在机制上的不同表现在两点:1.如何定义方法;2. 如何处理抛出的异常。请看下面CheckedException的定义:    public class CheckedException extends Exception    {    public CheckedException() {}    public CheckedException( String message )    {    super( message );    }    }    以及一个使用exception的例子:    public class ExceptionalClass    {    public void method1()    throws CheckedException    {     // ... throw new CheckedException( “...出错了“ );    }    public void method2( String arg )    {     if( arg == null )     {      throw new NullPointerException( “method2的参数arg是null!” );     }    }    public void method3() throws CheckedException    {     method1();    }    }    你可能已经注意到了,两个方法method1()和method2()都会抛出exception,可是只有method1()做了声明。另外,method3()本身并不会抛出exception,可是它却声明会抛出CheckedException。在向你解释之前,让我们先来看看这个类的main()方法:    public static void main( String[] args )    {    ExceptionalClass example = new ExceptionalClass();    try    {    example.method1();    example.method3();    }    catch( CheckedException ex ) { } example.method2( null );    }    在main()方法中,如果要调用method1(),你必须把这个调用放在try/catch程序块当中,因为它会抛出Checked exception。    相比之下,当你调用method2()时,则不需要把它放在try/catch程序块当中,因为它会抛出的exception不是checked exception,而是runtime exception。会抛出runtime exception的方法在定义时不必声明它会抛出exception。    现在,让我们再来看看method3()。它调用了method1()却没有把这个调用放在try/catch程序块当中。它是通过声明它会抛出method1()会抛出的exception来避免这样做的。它没有捕获这个exception,而是把它传递下去。实际上main()方法也可以这样做,通过声明它会抛出Checked exception来避免使用try/catch程序块(当然我们反对这种做法)。    小结一下:    * Runtime exceptions:    在定义方法时不需要声明会抛出runtime exception;    在调用这个方法时不需要捕获这个runtime exception;    runtime exception是从java.lang.RuntimeException或java.lang.Error类衍生出来的。    * Checked exceptions:    定义方法时必须声明所有可能会抛出的checked exception;    在调用这个方法时,必须捕获它的checked exception,不然就得把它的exception传递下去;    checked exception是从java.lang.Exception类衍生出来的。    二、逻辑上    从逻辑的角度来说,checked exceptions和runtime exception是有不同的使用目的的。checked exception用来指示一种调用方能够直接处理的异常情况。而runtime exception则用来指示一种调用方本身无法处理或恢复的程序错误。    checked exception迫使你捕获它并处理这种异常情况。以java.net.URL类的构建器(constructor)为例,它的每一个构建器都会抛出MalformedURLException。MalformedURLException就是一种checked exception。设想一下,你有一个简单的程序,用来提示用户输入一个URL,然后通过这个URL去下载一个网页。如果用户输入的URL有错误,构建器就会抛出一个exception。既然这个exception是checked exception,你的程序就可以捕获它并正确处理:比如说提示用户重新输入。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