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deforces Round 250(Div. 2)

本文详细解析了Codeforces Round 250(Div.2)比赛中的五道题目,包括签到题、二进制性质、贪心算法、最大生成树及基础几何与区间DP的综合应用。

摘要生成于 C知道 ,由 DeepSeek-R1 满血版支持, 前往体验 >


layout: post
title: Codeforces Round 250 (Div. 2)
author: "luowentaoaa"
catalog: true
tags:
mathjax: true
- codeforces
- 几何
- 区间DP
- 最大生成树


传送门

A.The Child and Homework (签到题)

题意

给出四个字符串A,B,C,D,让你按照其中如下规则输出答案

1:如果有一个字符串的长度小于其他字符串的长度至少两倍 输出他的序号

2.如果有一个字符串的长度大于其他字符串的长度至少两倍 输出他的序号

3.如果都不符合输出C

思路

一开始直接做了,发现果断wa 发现如下坑

1.是必须要一直有一个字符串满足如上属性,如果有两个字符串满足 比如长度分别为( 1 ,2 , 4 , 8 )这里有多个符合条件 所有需要输出C;

#include<bits/stdc++.h>
using namespace std;
typedef long long ll;
const ll mod=998244353;
const int maxn=1e6+50;
const ll inf=0x3f3f3f3f3f3f3f3fLL;

int num[1500];
int cnt[1500];
int tnc[1500];
int main()
{
    std::ios::sync_with_stdio(false);
    std::cin.tie(0);
    std::cout.tie(0);
    string a;
    bool doul=false;
    for(int i=1;i<=4;i++){
        cin>>a;
        num[i]=a.length()-2;
        cnt[num[i]]++;
        tnc[num[i]]++;
    }
    for(int i=1;i<=1000;i++){
        cnt[i]+=cnt[i-1];
    }
    for(int i=1000;i>=1;i--){
        tnc[i]+=tnc[i+1];
    }
    int id=0,nu=0;
    for(int i=1;i<=4;i++){
        if(tnc[num[i]*2]>=3||cnt[num[i]/2]>=3){
            id=i;nu++;
        }
    }
    if(nu!=1)
        cout<<"C"<<endl;
    else{
        cout<<char(id-1+'A')<<endl;
    }
    return 0;
}

B.The Child and Set (二进制的性质)

题意

让你在1-limit中选一个集合,使得集合元素的值等于sum

元素的值为编号的lowbit值

思路

lowbit值很好处理(废话)

然后lowbit的性质是绝对是2的次方,所以集合里面的元素值肯定都是相差多倍或者是相等的情况 所以我们就可以直接对1-limit中的lowbit值从大到小排序 每次取最大的小于等于sum的lowbit值,就行。

具体证明是 如果有一个值为x 那么如果你不去他,你就只能取x/2,和x/4 和x/8,会发现这些值就算都取你也得不到原来的x

#include<bits/stdc++.h>
using namespace std;
typedef long long ll;
const ll mod=998244353;
const int maxn=1e6+50;
const ll inf=0x3f3f3f3f3f3f3f3fLL;
struct node{
    int num;
    int lowbit;
}my[maxn];
int main()
{
    std::ios::sync_with_stdio(false);
    std::cin.tie(0);
    std::cout.tie(0);
    int sum,limit;
    cin>>sum>>limit;
    for(int i=1;i<=limit;i++){
        my[i].num=i;
        my[i].lowbit=i&(-i);
    }
    sort(my+1,my+1+limit,[](node a,node b)
         {
            return a.lowbit>b.lowbit;
         });
    vector<int>ve;
    for(int i=1;i<=limit;i++){
        if(my[i].lowbit<=sum){
            ve.push_back(my[i].num);
            sum-=my[i].lowbit;
        }
    }
    if(sum)cout<<-1<<endl;
    else {
        cout<<ve.size()<<endl;
        for(int i=0;i<ve.size();i++)cout<<ve[i]<<" ";
    }
    return 0;
}

C.The Child and Toy (贪心)

题意

给出n个点m条边让你把所有点删除 删除的花费是所有和该点连接的点的值的总和。

问你吧所有点删除的最小值是多少

思路

首先把删点转换成删边,根据题意 在删点的过程中也相当于删边。

根据题意对于每条边删去的花费是其中一个点的费用,所以就每次贪心取每条边的费用最小的那个点。

#include<bits/stdc++.h>
using namespace std;
typedef long long ll;
const ll mod=998244353;
const int maxn=1e6+50;
const ll inf=0x3f3f3f3f3f3f3f3fLL;
int a[maxn];
int main()
{
    std::ios::sync_with_stdio(false);
    std::cin.tie(0);
    std::cout.tie(0);
    int n,m,sum=0;
    cin>>n>>m;
    for(int i=1;i<=n;i++)cin>>a[i];
    while(m--){
        int u,v;
        cin>>v>>u;
        sum+=min(a[v],a[u]);
    }
    cout<<sum;
    return 0;
}

D.The Child and Zoo (最大生成树)

题意

给出一个图,对于任意两个点之间的路径中的最小值的和,让你把这个值最大化 输出他的平均值。

思路

首先想到最大生成树,可以保证每两个点之间的路径都是最大费用,然后对于两个子树合并,他们的答案就是子树结点数的乘积(方案数)再乘上这条关键边的费用。

因为我们只求了单向的一次值,所以需要把值乘2 才算是答案

#include<bits/stdc++.h>
using namespace std;
typedef long long ll;
const ll mod=998244353;
const int maxn=1e6+50;
const ll inf=0x3f3f3f3f3f3f3f3fLL;
struct Edge{
    int u,v;
    ll value;
    bool operator <( const Edge &a)const {
        return value>a.value;
    }
};
vector<Edge>G;
ll a[maxn];
int fa[maxn];
int sz[maxn];
int Find(int u){
    return u==fa[u]?u:fa[u]=Find(fa[u]);
}
int main()
{
    std::ios::sync_with_stdio(false);
    std::cin.tie(0);
    std::cout.tie(0);
    int n,m;
    cin>>n>>m;
    for(int i=1;i<=n;i++)cin>>a[i];
    while(m--){
        int u,v;
        cin>>u>>v;
        G.push_back(Edge{u,v,min(a[v],a[u])});
    }
    for(int i=1;i<=n;i++)sz[i]=1,fa[i]=i;
    ll ans=0;
    sort(G.begin(),G.end());
    for(int i=0;i<G.size();i++){
        int aa=Find(G[i].u),bb=Find(G[i].v);
        if(aa^bb){
            ans+=1LL*(2LL*sz[aa]*sz[bb])*1LL*G[i].value;
            fa[aa]=bb;
            sz[bb]+=sz[aa];
        }
    }
    cout<<fixed<<setprecision(6);
    cout<<1.0*ans/n/(n-1);
    return 0;
}

E.The Child and Polygon (基础几何+区间DP)

题意

给出一个简单多边形,其中的点根据顺时针或者逆时针排列

让你把这个多边形分成许多三角形满足以下情况

1.三角形的每个端点都在简单多边形的端点上

2.简单多边形的每一条边都要属于一个三角形

3.三角形之间不能重叠和有间隙

4.每个三角形都必须严格在多边形中

5.三角形的每一条边都要连接多边形的两个端点

思路

一开始毫无思路....

首先 利用分治的想法把一整个多边形变成两个小多边形 那么大多边形的答案就是小多边形各自的答案相乘(比如小A的答案是4种,小B的答案是5种,那么他们各自的组合就是4*5=20种),然后把就是怎么分多边形了,假设我们现在的多边形是(0-(n-1))这几个大点构成的,那么小多边形之间的分割点 肯定就是在这些(0~n-1)点之间的某个点 也就是 1,2,3,->n-2 ,那么什么时候结束呢,如果两个点之间没有间隔了就结束。也就是i+1=j了的时候

这时候发现有些分割点并不能取,能取的分割点 和边界也必须要符合构成一个三角形

如下图

Codeforces%20Round%20250%20(Div.%202)%5CE1.png

1378193-20190221160606960-348430085.png

另一种情况不能选择这个K点为分割点

Codeforces%20Round%20250%20(Div.%202)%5CE2.png
1378193-20190221160613599-2139111219.png

这种情况是K在i-j这条线之内的情况

然后那么怎么判断这个点在不在呢,就直接判断线段i -k 和线段k -j是不是在同一个方向的就行.

为了统一我们可以在输入数据的时候就统一指定为顺时针

ps:给出一个序列的点,判断它是顺时针还是逆时针:计算连续两个点的叉积,包括第一个和最后一个,求他们的和,大于0为顺时针,小于0为逆时针。

#include<bits/stdc++.h>
using namespace std;
typedef long long ll;
const ll mod=1e9+7;
const int maxn=1e6+50;
const ll inf=0x3f3f3f3f3f3f3f3fLL;
struct node{
    ll x,y;
    node operator -(const node &a)const{
        return node{x-a.x,y-a.y};
    }
    ll operator *(const node &a)const{
        return x*a.y-y*a.x;
    }
}my[550];
ll dp[250][250];
ll dfs(int l,int r){
    if(l+1==r)return 1;
    if(~dp[l][r])return dp[l][r];
    ll ans=0;
    for(int i=l+1;i<r;i++){
        if((my[l]-my[i])*(my[i]-my[r])<=0)continue;
        ans+=dfs(l,i)*dfs(i,r)%mod;
        ans%=mod;
    }
    return dp[l][r]=ans;
}
int main()
{
    std::ios::sync_with_stdio(false);
    std::cin.tie(0);
    std::cout.tie(0);
    int n;
    cin>>n;
    for(int i=0;i<n;i++)cin>>my[i].x>>my[i].y;
    ll ans=0;
    for(int i=0;i<n;i++){
        ans+=my[i]*my[(i+1)%n];
    }
    if(ans<0){
        reverse(my,my+n);
    }
    memset(dp,-1,sizeof(dp));
    cout<<dfs(0,n-1)<<endl;
    return 0;
}

转载于:https://www.cnblogs.com/luowentao/p/10413227.html

标题基于SpringBoot+Vue的学生交流互助平台研究AI更换标题第1章引言介绍学生交流互助平台的研究背景、意义、现状、方法与创新点。1.1研究背景与意义分析学生交流互助平台在当前教育环境下的需求及其重要性。1.2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国内外在学生交流互助平台方面的研究进展与实践应用。1.3研究方法与创新点概述本研究采用的方法论、技术路线及预期的创新成果。第2章相关理论阐述SpringBoot与Vue框架的理论基础及在学生交流互助平台中的应用。2.1SpringBoot框架概述介绍SpringBoot框架的核心思想、特点及优势。2.2Vue框架概述阐述Vue框架的基本原理、组件化开发思想及与前端的交互机制。2.3SpringBoot与Vue的整合应用探讨SpringBoot与Vue在学生交流互助平台中的整合方式及优势。第3章平台需求分析深入分析学生交流互助平台的功能需求、非功能需求及用户体验要求。3.1功能需求分析详细阐述平台的各项功能需求,如用户管理、信息交流、互助学习等。3.2非功能需求分析对平台的性能、安全性、可扩展性等非功能需求进行分析。3.3用户体验要求从用户角度出发,提出平台在易用性、美观性等方面的要求。第4章平台设计与实现具体描述学生交流互助平台的架构设计、功能实现及前后端交互细节。4.1平台架构设计给出平台的整体架构设计,包括前后端分离、微服务架构等思想的应用。4.2功能模块实现详细阐述各个功能模块的实现过程,如用户登录注册、信息发布与查看、在线交流等。4.3前后端交互细节介绍前后端数据交互的方式、接口设计及数据传输过程中的安全问题。第5章平台测试与优化对平台进行全面的测试,发现并解决潜在问题,同时进行优化以提高性能。5.1测试环境与方案介绍测试环境的搭建及所采用的测试方案,包括单元测试、集成测试等。5.2测试结果分析对测试结果进行详细分析,找出问题的根源并
内容概要:本文详细介绍了一个基于灰狼优化算法(GWO)优化的卷积双向长短期记忆神经网络(CNN-BiLSTM)融合注意力机制的多变量多步时间序列预测项目。该项目旨在解决传统时序预测方法难以捕捉非线性、复杂时序依赖关系的问题,通过融合CNN的空间特征提取、BiLSTM的时序建模能力及注意力机制的动态权重调节能力,实现对多变量多步时间序列的精准预测。项目不仅涵盖了数据预处理、模型构建与训练、性能评估,还包括了GUI界面的设计与实现。此外,文章还讨论了模型的部署、应用领域及其未来改进方向。 适合人群:具备一定编程基础,特别是对深度学习、时间序列预测及优化算法有一定了解的研发人员和数据科学家。 使用场景及目标:①用于智能电网负荷预测、金融市场多资产价格预测、环境气象多参数预报、智能制造设备状态监测与预测维护、交通流量预测与智慧交通管理、医疗健康多指标预测等领域;②提升多变量多步时间序列预测精度,优化资源调度和风险管控;③实现自动化超参数优化,降低人工调参成本,提高模型训练效率;④增强模型对复杂时序数据特征的学习能力,促进智能决策支持应用。 阅读建议:此资源不仅提供了详细的代码实现和模型架构解析,还深入探讨了模型优化和实际应用中的挑战与解决方案。因此,在学习过程中,建议结合理论与实践,逐步理解各个模块的功能和实现细节,并尝试在自己的项目中应用这些技术和方法。同时,注意数据预处理的重要性,合理设置模型参数与网络结构,控制多步预测误差传播,防范过拟合,规划计算资源与训练时间,关注模型的可解释性和透明度,以及持续更新与迭代模型,以适应数据分布的变化。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