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基础部分
1、java中数值传值,引用类型比如数组、对象传地址;
2、java有自己的垃圾回收机制,不需要开发者像c一样自己回收内存空间;
3、java内存有栈区和堆区,栈区可以理解为要执行的方法,而堆区即栈区映射的对象;
无用对象指栈区里没有一条线指向堆区里的一个对象,此时java会自动将该对象移出堆;
4、同一个文件中不能有两个public类;同一个包内不能有相同的类
5、成员变量进堆,有默认初始化值,局部变量进栈,必须初始化使用;
6、成员变量可以和局部变量一样,方法里使用时采用就近原则;
7、没有把对象赋值给一个变量,即匿名对象;
二、面向对象
1、封装:隐藏实现细节,提供外部访问,最典型的例子比如set、get函数实现对私有属性的访问和更改。
2、this:当成员变量和局部变量重名时,this.x指成员变量。this也可以调用父类方法。this()可以调用本类的构造方法。
3、构造方法:和c++类似。自己没有定义构造方法时,系统会默认给出无参构造方法。如果自己给出了一个有参构造方法,但又想使用无参构造方法,必须自己给出。
4、某个成员变量是被所有对象共享的,就应该定义为静态(static)的。static随着类的加载而加载,优先于对象存在。
静态属性的正确访问方式:【类名.属性】并在创建对象之前。
5、静态方法中不能用this关键字,因为静态方法不指向对象。同理,静态方法只能访问静态变量和方法。
6、静态变量存储在方法区的静态区,成员变量在堆区。
7、如果一个类中所有的方法都是静态的,需要再多做一步,私有构造方法,不让其他类创建本类对象。
8、说明书制作过程:此类必须是public
(1)添加文档注释/** */
(2)javadoc -d 指定的文件目录 -author -version x.java
9、 构造代码块在类中方法外出现,在构造方法前执行,且每次调用构造方法,构造代码块都会执行。(开发中用的较少)
10、静态代码块在类中方法外出现,加上static修饰,类似构造方法,在构造方法前执行,且只执行一次,用于给类进行初始化或者加载驱动(注意静态方法只能访问静态属性)。
11、java只支持单继承,但支持多层继承。
12、子类只能访问父类的非私有成员变量和方法。
13、super指向父类的引用,比如当子类和父类有同名变量,super.xx是父类变量。super(..,..)调用父类构造方法。
14、子类构造方法会默认调用父类无参构造方法,即super();
15、继承关系中才有重写的概念。
16、一般重写前加@override。方法重写要求方法名和参数类型都一致。注意和重载@overload区别。
17、final关键字:修饰类,类不能被继承;修饰变量,变量就相当于常量,一般与public static连用,这样使用时不需要new一个对象,节省空间;修饰方法,方法不能被重写。修饰引用数据类型不能改变地址,不能再new,但能改变属性。
18、多态:
比如son类是继承father类的,
Father son = new Son();
这样就是多态。
成员访问特点:
成员变量:编译看左边(父类),运行看左边(父类);成员方法:编译看左边(父类),运行看右边(子类),如果子类没有该方法,则访问父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