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篇的章节范围为十四讲中的第10和11讲,其中列出的概念,公式及定理证明可以用作备忘方便理解和查阅。
CH10 后端1
ch10-1状态估计概率解释建模
原运动和观测方程:
重新定义x为k时刻的所有未知量,包含原先的相机位姿x与m个路标点
用Bayes法则,改写0~k时刻的状态分布,其中右侧两项分别为似然和先验:
将先验部分按照第k-1时刻为条件概率展开:
ch10-2 线性系统和KF
预备知识(高斯分布)高维形式的高斯分布概率密度函数:
对于两个独立的高斯分布
矩阵乘法后的高斯分布
随机变量乘积的高斯分布
复合运算 x,y不独立时,复合分布为:
KF推导: ch10-1的先验展开结果中,等式右侧第一部分:
第二部分:
对于线性高斯系统:
KF的目标即为:
假设已知k-1时刻后验状态估计
和它的协方差
根据k时刻的输入和观测数据,确定
的后验分布
后续推导中用上帽子
表示后验,以下帽子
表示先验分布
根据状态方程,可以通过k-1时刻的状态后验值得到k时刻状态的分布(先验):
由观测方程估计的观测数据(似然):
根据贝叶斯公式可得:(个人感觉等式右侧应该有个比例系数)
两侧都是高斯分布,讨论指数部分:
比较待求的协方差二次系数:
定义:
下面通过比较一次项系数,求k时刻的状态后验:
对整个KF流程进行总结:预测:
更新,先计算卡尔曼增益K:
然后计算后验概率的分布:
ch10-3 EKF
在k时刻,把
处进行线性化
预测步骤:
根据观测方程:
中间推导同KF,得到EKF的卡尔曼增益
后验概率:
ch10-4 Bundle Adjustment求解从视觉重建中提炼出最优的3D模型和相机参数(内参数和外参数):从每一个特征点反射出来的几束光线(bundle of light rays),在我们把相机姿态和特征点空间位置做出最优的调整(adjustment)之后,最后收束到相机光心的过程。投影模型回顾(只考虑径向畸变)
为相机位姿,外参
,
;
为路标,即三维点
,
为观测数据
整体Cost Function:
BA求解 全部待优化变量:
表示代价函数对相机姿态偏导,
表示对路标点位置的偏导,具体形式参见上篇的ch7-7
G-N法的增量方程及H矩阵:
ch10-5 H矩阵稀疏性及边缘化稀疏性起因及图解 对第
个相机位姿和第
个路标
设
只在
处有非零块,对整体
总结:
和
都是对角阵,
和
稀疏还是稠密视具体观测数据而定边缘化(Marginalization)
本质:舒尔消元(Schur trick)
矩阵区域划分图示:
其中
为对角阵,每个对角块维度和相机参数维度相同,对角块个数为相机变量个数,
矩阵为
的三维空间路标点矩阵构成的对角块矩阵。 增量方程运用高斯消元对H进行消元:
上式解得
代入原方程,之后求解
CH11 后端2
ch11-1 Pose Graph的优化
相机位姿用
表示
设立最小二乘误差:
其中两个待优化的变量,
和
,各给一个左扰动后,误差变为
运用:
将扰动移动到到最右:
根据李代数求导法则,求出误差关于两个位姿的雅可比矩阵
误差接近于零时,可以将左右雅可比近似取为
或者
之后记
为所有边的集合,总体目标函数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