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人的在线隐私态度与欧盟数据保护框架剖析
1. 在线隐私研究的现状与问题
在当今数字化时代,在线隐私问题备受关注。目前的研究存在以Facebook为中心的趋势,这一现象不难理解,因为Facebook会员数量增长迅速,且受到了媒体的广泛关注。然而,这并不意味着可以忽视其他重要的在线平台。例如,Last.fm据报道有3000万活跃会员,用户围绕音乐开展各种社交活动。尽管与Facebook相比,Last.fm的会员数量显得较少,但如果隐私担忧受到特定在线环境的功能和受众影响,那么像Last.fm这样的平台对于研究在线隐私态度就很重要,不仅因为其有大量会员,还因为其不同的技术功能和社会背景。
以下是相关平台对比表格:
| 平台 | 活跃会员数量 | 主要社交活动 |
| ---- | ---- | ---- |
| Facebook | 未提及具体数量,但增长迅速 | 多种社交活动 |
| Last.fm | 3000万 | 围绕音乐的社交活动 |
从这个表格可以看出,不同平台在会员规模和社交活动类型上存在差异,这也会对用户的隐私态度产生不同的影响。
2. 欧盟数据保护框架下的数据、隐私与身份关系
欧盟的数据保护法律框架以数据保护指令为基础,呈现出数据保护、隐私和身份三者之间看似和谐统一的关系。数据保护指令通过依赖身份概念来保护隐私权,即通过规范个人数据的处理来实现隐私保护,而个人数据的定义则借助了(个人)身份的概念。
隐私和数据保护紧密相连。20世纪70年代初,第一批数据保护立法的出现及其后续发展,旨在解决新技术带来的问题,其中很大程度上是出于对隐私的担忧。欧盟数据保护指令95/4
超级会员免费看
订阅专栏 解锁全文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