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间架构与编排驱动的面向服务架构解析
1. 空间架构基础
空间架构的一个强大特性是,可在基于云的托管环境中通过处理单元和虚拟化中间件部署应用程序,同时将物理数据库和相应数据保留在本地。这种拓扑结构借助异步数据泵和最终一致性模型,支持非常有效的基于云的数据同步。事务处理可在动态且弹性的基于云的环境中进行,同时在安全的本地环境中保留物理数据管理、报告和数据分析。
1.1 复制缓存与分布式缓存
空间架构依赖缓存进行应用程序的事务处理,通过避免直接对数据库进行读写操作,实现了高可扩展性、高弹性和高性能。空间架构主要依赖复制缓存,但也可使用分布式缓存。
1.1.1 复制缓存
复制缓存中,每个处理单元都有自己的内存数据网格,使用相同命名缓存的所有处理单元之间会进行同步。当任何一个处理单元中的缓存更新时,其他处理单元会自动更新新信息。复制缓存不仅速度极快,还支持高度的容错性,因为没有中央服务器持有缓存,不存在单点故障。不过,某些缓存产品的实现可能存在例外,部分产品需要外部控制器来监控和控制处理单元之间的数据复制,但大多数产品公司正在摒弃这种模式。
然而,在某些情况下无法使用复制缓存,例如缓存数据量较大(超过 100MB)和缓存数据更新率较高。由于每个处理单元使用的内存量有限,超过 100MB 的内部内存缓存可能会在弹性和高可扩展性方面引发问题。此外,如果缓存数据的更新率过高,数据网格可能无法跟上更新速度,以确保所有处理单元实例之间的数据一致性。
1.1.2 分布式缓存
分布式缓存需要一个外部服务器或服务来保存集中式缓存。在这种模型中,处理单元不将数据存储在内部内存中,而是使用专有协议
超级会员免费看
订阅专栏 解锁全文
13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