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源软件:研究背景与发展趋势
开源软件概述
开源软件(OSS)近年来受到了广泛关注。它具有特定的定义,由开源倡议组织(OSI)管理和推广。根据OSI的定义,满足以下特征的软件可被视为开源软件:
1. 免费再分发
2. 访问源代码
3. 允许在相同许可下进行衍生作品创作
4. 保证作者源代码的完整性
5. 不歧视个人或群体
6. 不歧视工作领域
7. 许可分发
8. 许可不得特定于某个产品
9. 许可不得限制其他软件
10. 许可必须与技术无关
开源软件的概念可以追溯到20世纪60年代和80年代的UNIX时代,但“开源软件”这一术语于1998年正式提出,同时OSI也随之成立。自那时起,开源软件运动发展迅速。如今,有许多成功的开源软件项目,如操作系统(Linux、FreeBSD等)、Web浏览器(Firefox、Konqueror)、图形环境(KDE、Gnome)、生产力应用程序(OpenOffice)、编程语言和基础设施(Apache、MySQL)以及开发工具(GNU工具链、Eclipse)等。这些项目表明,开源软件为专有软件解决方案提供了可行且强大的替代方案。
此外,开源软件项目的数量也十分庞大。像Sourceforge.net和Freshmeat这样的项目支持网站,在2006年夏天分别列出了超过125,000个和40,000个项目。尽管许多项目仍处于设计阶段,但这些数字显示了开源软件的活力及其发展和采用的趋势。
开源软件作为研究背景
开源软件的开发方式与专有软件不同。它是在开发者社区中进行的,开发者为了个人满足感或需求而编写代码。近年来
超级会员免费看
订阅专栏 解锁全文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