迈向模型即程序:编程的未来愿景
编程如今已成为一项全民技能,尤其对于非计算机科学家而言。程序已成为现代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编程也成为科学与工程学科中至关重要的社会物质实践。未来的程序需要让所有相关方都能理解,要足够精确以支持其任务,并且要能在各个抽象层面支持推理、可控实现和演进。
1. 编程范式的演进
编程范式的发展历程可大致分为四代或五代。目前,大多数编程语言处于第三代或第四代水平。第五代编程的尝试曾因当时可用的基础设施不足而失败。现在,我们正试图通过将模型作为编译成程序的源代码,来重启第五代编程的努力。
当前,模型主要被用作程序员的蓝图或灵感来源。但我们正逐渐发展一种从建模到编程的方法,未来甚至可能实现模型即程序,这将真正开启第五代编程时代。
2. 模型在编程中的角色转变
从当前的技术发展来看,我们可以将模型在编程中的应用分为三个阶段:
- 第一代:从建模到编程(M2P)
- 模型可作为程序生成的源代码,生成的程序可通过程序细化方法进一步优化。
- 模型需要具备更高的质量,精确且准确,同时保留解释能力,以适应新环境。
- 通过维护模型来支持程序的维护,这一代编程基于模型驱动的开发和推理。
- 第二代:建模即编程(MaP)
- 建模成为与编程同等重要的活动,一些模型可直接作为程序的核心源代码,特别是可执行程序。
- 建模语言达到一定成熟度,使得模型在精度和准确性上与程序相当。
- 模型经过验证和确认,成为程序验证和确认的基础,并且具有可适应性和可更改性,计算机工程将融入建模元素。
超级会员免费看
订阅专栏 解锁全文

702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