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驱动应用与无服务器技术:集成与自动化的进化
1. 集成模式的演变
集成是实现多个系统之间数据通信的过程,随着底层技术的发展,其实现方法也在不断演变。下面将探讨事件驱动集成的历史和当前实现方式。
1.1 企业应用集成(EAI)
企业应用集成(EAI)旨在以最高效的方式实现多系统间的数据共享。其核心是创建一个或一组应用程序,以促进企业现有多个应用之间的交互。以零售商店为例,它可能拥有客户关系管理(CRM)系统、供应链系统和支付系统,这些系统都需要基于共享信息做出决策。例如,客户的联系信息可能在 CRM 中创建或获取,而发票系统也需要这些信息来开具正确的发票。
EAI 的优势在于它能实现系统间基于事件驱动的通信。然而,在无服务器技术出现之前,EAI 的实现存在一定限制。早期,集成应用程序通常部署在单个整体服务器上,这意味着所有被集成的应用只需连接到这一个特定服务器。但这种方式存在单点故障问题,如果集成应用程序出现问题或离线,所有系统都会受到不利影响。
1.2 企业服务总线(ESB)
企业服务总线(ESB)是 EAI 概念的具体实现,是实现系统间通信的现代方法。与 EAI 不同的是,ESB 被分解为多个小组件,这些组件协同工作,形成一个单一的总线,以促进不同系统之间的交互。ESB 强制系统通信遵循面向服务架构(SOA)模式,从而建立了一种通用和标准化的数据共享方式。
使用 ESB 进行集成的主要优点是连接新系统只需要进行配置和少量编码。例如,系统 A 使用 Java 客户端和基于 SOAP 的传输方式在 ESB 上生成事件,而系统 B 使用 .NET 客户端和 REST 方式消费这些事件。如果加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