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cket编程缓冲区大小对send()的影响

本文探讨了socket编程中缓冲区大小如何影响send()函数的性能。在Blocking模式和Non-Blocking模式下,分别进行了实验,通过详细步骤、实验数据和结论,揭示了缓冲区大小变化对数据发送和接收效率的影响。

摘要生成于 C知道 ,由 DeepSeek-R1 满血版支持, 前往体验 >

1. 概述

Socket编程中,使用send()传送数据时,返回结果受到以下几个因素的影响:
Blocking模式或non-blocking模式
发送缓冲区的大小
接收窗口大小
本文档介绍通过实验的方式,得出(收发)缓冲区大小对send结果的影响。实验使用C语言。

2 数据发送和接收的过程

如下图所示,程序调用send()发送数据时,数据将首先进入发送缓冲区,等待发送。系统底层socket负责数据的传送,数据通过网络到达接收方的缓冲区。接收方缓冲区内的数据,等待应用程序调用recv()读取。


3 实验一:Blocking模式下

3.1 实验步骤

发送端:blocking模式send()发送8192字节,使用setsockopt设置SO_SNDBUF改变发送缓冲区的大小。
接收端:建立连接后进入睡眠。使用setsockopt设置SO_RCVBUF改变接收缓冲区的大小。

3.2 实验得到的数据

 


 3.3实验结论

“已发送字节 + 缓冲区中待发送字节 > 总字节”时,send()能立即返回,否则处于阻塞等待。

4 实验二:Non-Blocking模式下

4.1 实验步骤

发送端:non-blocking模式send()发送8192字节,使用setsockopt设置SO_SNDBUF改变发送缓冲区的大小。
接收端:建立连接后进入睡眠。使用setsockopt设置SO_RCVBUF改变接收缓冲区的大小。

4.2 实验数据

 


4.3 实验结论

随着SNDBUF增大,send()返回已发送字节越大。接收窗口大小对结果影响不是线性的。实际已接收的只有窗口大小。

5. 实验原代码

5.1 服务器端代码

  1 #include <netinet/in.h>
  2 #include <sys/socket.h>
  3 #include <stdio.h>
  4 #include <stdlib.h>
  5 #include <stdint.h>
  6 #include <string.h>
  7 #include <errno.h>
  8 
  9 int
 10 init_server(int type, const struct sockaddr_in *addr)
 11 {
 12     int fd;
 13     int err = 0;
 14     int reuse = 1;
 15 
 16     i
评论 1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