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CP 协议的扩展
一、面向连接:核心特点:TCP 传输数据前需建立逻辑连接(非物理连接),且为点到点通信,仅涉及通讯双方,无第三方。
二、TCP 报文结构
四元组:源 IP 地址、源端口、目标 IP 地址、目标端口,是唯一标识一条 TCP 连接的参数。
三、TCP 异常连接:当发送到无效 TCP 连接时,主机会发送RST 标记位置 1 的报文段,用于终止该连接。
四、TCP 可靠传输机制:连接确认机制:发送方通过接收方返回的ACK 标记置 1 的确认报文段(含确认序列号),确保数据被接收。
超时重传:基于 RTT(往返时间,数据发出到收到确认的时间)和 RTO(超时重传时间,动态变化)。
超时间隔加倍:网络拥塞时,重传间隔翻倍,避免加重拥塞。
快速重传:接收方收到失序报文(序列号大于期望)时,连续发送 3 个冗余 ACK,发送方在超时前重传丢失报文,减少时延。
流控机制:防止发送方流量过大导致接收方缓冲区溢出。滑动窗口:接收方通过窗口字段告知发送方可接收的报文量,发送方按窗口大小发送数据(支持累计确认,减少重传)。零窗口处理:接收方缓冲区满时,窗口设为 0,发送方暂停发送;待接收方更新窗口后,发送方满足 “窗口≥MSS 且数据≥MSS” 或 “收到之前数据的 ACK” 时恢复发送。校验和:用于验证数据完整性(文档未详述具体机制)。
五、TCP 拥塞控制:目的:通过调整发送量缓解网络拥塞。
拥塞判断:以丢包为标志(包括数据包确认超时、收到 3 个冗余 ACK)。
核心机制:
拥塞窗口(cwnd):发送方维护的动态窗口,网络拥塞时减小,反之增大,实际发送量取拥塞窗口与接收窗口的最小值。
控制过程:
慢开始:连接初始化时,cwnd 从 1 个 MSS 开始,每收到 1 个 ACK 按指数增长(直至达到慢启动门限 ssthresh)。
拥塞避免:cwnd 超过 ssthresh 后,每收到 1 个 ACK 按线性增长(避免快速拥塞)。
快重传:收到 3 个冗余 ACK 时,立即重传丢失报文,无需等待超时。
快恢复:快重传后,cwnd 减半,继续线性增长发送数据。
网络类型及数据链路层协议
一、网络类型分类(4 种):多点接入网络(MA):一条网段内有多个设备。BMA(广播型多点接入):支持广播,设备可互访,如以太网。
NBMA(非广播型多点接入):不支持广播,仅 hub 与 spoke 互访,spoke 间隔离,如帧中继网络(常用于运营商接入网,节省成本)。
P2MP(点到多点网络):由其他网络类型手动修改(如 OSPF 接口配置),需模拟组播发送协议报文,且需手动指定邻居。点到点网络(P2P):仅连接两台设备,通过串线(如 VAG 视频线、console 配置线)搭建,传输标准有:E1 标准:速率 2.048Mbps(欧洲);
T1 标准:速率 1.544Mbps(北美)。
二、数据链路层协议:MA 网络:以太网协议所属类型:属于 BMA,支持多点接入和广播。
特征:用 MAC 地址标识设备,通过以太网线(同轴电缆、光纤、双绞线)连接以太网接口(百兆、千兆、万兆),利用频分技术实现高传输速率(并行发送不同频段数据)。
P2P 网络协议:HDLC(高级数据链路控制协议):
私有协议,厂商不兼容(如思科默认采用,华为默认不采用)。
特点:支持任意比特流透明传输、传输效率高、有 FCS 校验(可靠性高),但不支持验证和 IP 地址协商。
PPP(点到点协议):
公有协议,厂商兼容,支持同步 / 异步线路。
特点:支持验证(安全性)、IP 地址协商(动态分配)、多网络层协议,无重传机制(开销小)。
组成:LCP(链路控制协议,协商链路参数如 MTU、认证方式)、NCP(网络控制协议,协商网络层协议如 IP 地址)、可选验证协议。
工作过程:链路建立(LCP 协商)→ 可选认证(PAP/CHAP)→ 网络层协议协商(NCP)。
验证方式:
PAP:两次握手,密码明文传输,支持单 / 双向认证;
CHAP:三次握手,基于随机数和共享密钥计算哈希值,不发送密码,安全性更高,支持单 / 双向认证。
MP(多链路 PPP):将多个 PPP 链路捆绑为一条,实现增加带宽、负载分担、链路备份等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