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用例模式学习笔记

本文围绕高质量用例展开,介绍了使用用例的原因,如提供构建故事框架、描述系统需求等。还指出编写用例易出现的问题,如用户界面过多、目标实现不完整等。阐述了用例模式语言的作用,以及使用时的错误观念,最后说明了用例的读者和编写者要求。

摘要生成于 C知道 ,由 DeepSeek-R1 满血版支持, 前往体验 >

 

第一章     什么是高质量的用例

1.1    为什么要使用用例

?         用例提供了一种用于构建故事的半形式框架;

?         在每个用例和所有描述层次中,用例都描述了错误情况的系统需求;

?         虽然本质上是一种功能分解技术,但用例已经成为面向对象软件开发的一个流行元素;

?         用例提供了可以在其上处理其他项目信息的骨架:

项目经理根据用例进行估计和发布进度;

数据及业务规则制定人员可以把自己的需求和所需用例联系起来;

用户界面设计人员可以进行设计,并将其与相关用例联系起来;

测试人员可以根据用例中描述的成功和失败情况构建测试场景(测试用例);

1.2    编写用例容易出现的问题

?         用户界面太多,用户界面应属于设计范畴,鼠标、按键等内容不应出现在用例中;

?         较低目标层次上的用例太多,无法展示系统将会给其最终用户提供什么功能;

?         使用用例表示非行为信息,性能需求、业务规则等不要在用例中描述;

?         太冗长,最好在3~9步;

?         目标实现不完整,尤其是错误处理;

?         句子片断,主、谓、宾尽量完整;

1.3    为什么使用用例模式语言

描述了用例的质量标志及其编写过程,提供了能够经受时间考验的用例改进建议;在评审用例初稿和改进其质量的过程中,这个工具能起到很大作用。

1.4 什么是模式

模式是质量标志和策略;

1.5 使用模式语言时错误观念

?         模式提供了一个关于其自身和模式内容的完整方法;只起补充作用

?         使用模式肯定会成功;

?         模式为老问题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只是经常出现的问题的通用可靠方案

?         模式适用于所有情况;仅是处于某种上下文中的问题的解决方案

1.6 模式组织

模式分类

子类

开发模式

团队组织:判断和改进用例团队组织方式的质量的模式;

过程:判断和改进团队用来创建用例的方法质量的模式;

编辑:随着潜在需求的变化和编写人员知识的增加,判断和改进单个用例的质量;

结构模式

用例集:判断和改进用例集质量的模式;

用例:判断和改进单个用力质量的模式;

场景和步骤:判断和改进用力场景以及这些场景中的步骤质量的模式;

用例关系:判断和改进集合中用例之间的结构关系质量的模式;

1.7 用例的读者和编写者

有两组不同的认阅读和使用用例:(1)最终用户或业务专家;(2)程序员。

用例编写组必须包括:

?         至少一位具有编程背景的认,以获得描述所要求的准确性和精度;

?         至少一位熟知业务规则的认;

?         至少一位熟知在实际中如何使用系统的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