贪心法求树的最小支配集,最小点覆盖,最大独立集

本文介绍如何在多项式时间内解决树上的最小支配集、最小点覆盖和最大独立集问题。通过深度优先遍历得到节点序列,并利用贪心策略按逆序进行处理,确保找到最优解。

摘要生成于 C知道 ,由 DeepSeek-R1 满血版支持, 前往体验 >

定义:

最小支配集:对于图G = (V, E) 来说,最小支配集指的是从 V 中取尽量少的点组成一个集合, 使得 V 中剩余的点都与取出来的点有边相连.也就是说,设 V' 是图的一个支配集,则对于图中的任意一个顶点 u ,要么属于集合 V', 要么与 V' 中的顶点相邻. 在 V' 中除去任何元素后 V' 不再是支配集, 则支配集 V' 是极小支配集.称G 的所有支配集中顶点个数最少的支配集为最小支配集,最小支配集中的顶点个数称为支配数.

最小点覆盖:对于图G = (V, E) 来说,最小点覆盖指的是从 V 中取尽量少的点组成一个集合, 使得 E 中所有边都与取出来的点相连.也就是说设 V' 是图 G 的一个顶点覆盖,则对于图中任意一条边(u, v), 要么 u 属于集合 V', 要么 v 属于集合 V'. 在集合 V' 中除去任何元素后 V' 不再是顶点覆盖, 则 V' 是极小点覆盖. 称 G 的所有顶点覆盖中顶点个数最小的覆盖为最小点覆盖.

最大独立集: 对于图G = (V, E) 来说,最大独立集指的是从 V 中取尽量多的点组成一个集合,使得这些点之间没有边相连.也就是说设 V' 是图 G 的一个独立集,则对于图中任意一条边(u, v), u 和 v 不能同时属于集合 V', 甚至可以 u 和 v 都不属于集合 V'. 在 V' 中添加任何不属于 V' 元素后 V' 不再是独立集,则 V' 是极大独立集.称 G 的所有顶点独立集中顶点个数最多的独立即为最大独立集.

求解:

  对于任意图 G 来说,最小支配集, 最小点覆盖, 最大独立集问题是不存在多项式时间的解法,即属于NP问题.但是这里所要求的图 G 是一棵树.可以在多项式的时间内给予解决.在这里利用贪心的思想来解决树上的这三个问题.

(1)最小支配集

贪心策略:首先选择一点为树根,再按照深度优先遍历得到遍历序列,按照所得序列的反向序列的顺序进行贪心,对于一个即不属于支配集也不与支配集中的点相连的点来说,如果他的父节点不属于支配集,将其父节点加入到支配集.

伪代码:

  第一步:以根节点深度优先遍历整棵树,求出每个点在深度优先遍历序列中的编号和每个点的父节点编号.

  第二步:按照深度优先遍历的反向顺序检查每个点,如果当前点不属于支配集也不与支配集的点相连,且它的父节点不属于支配集,将其父节点加入到支配集,支配集中点的个数加 1, 标记当前节点, 当前节点的父节点, 当前节点的父节点的父节点,因为这些节点要么属于支配集(当前点的父节点),要么与支配集中的点相连(当前节点 和 当前节点的父节点的父节点).

具体实现:

  采用链式前向星存储整棵树.整形数组newpos[i] 表示深度优先遍历序列的第 i 个点是哪个点, now 表示当前深度优先遍历序列已经有多少个点了. bool形数组visit[]用于深度优先遍历的判重,整形pre[i]表示点 i 的父节点编号,  bool型数组s[i]如果为 true, 表示第 i 个点被覆盖, bool型数组set[i]如果为 true,表示点 i 属于要求的点的集合.

代码:

#include <bits/stdc++.h>

using namespace std;
const int maxn = 1000;
int pre[maxn];//存储父节点
bool visit[maxn];//DFS标记数组
int newpos[maxn];//遍历序列
int now;
int n, m;

int head[maxn];//链式前向星
struct Node
{
    int to;
    int next;
};
Node edge[maxn];

void DFS(int x)
{
    newpos[now ++] = x;//记录遍历序列
    for(int k = head[x]; k != -1; k = edge[k].next)
    {
        if(!visit[ edge[k].to ])
        {
            visit[ edge[k].to ] = true;
            pre[edge[k].to] = x;//记录父节点
            DFS(edge[k].to);
        }
    }
}

int MDS()
{
    bool s[maxn] = {0};
    bool set[maxn] = {0};
    int ans = 0;
    for(int i = n - 1; i >= 0; i--)  //逆序进行贪心
    {
        int t = newpos[i];
        if(!s[t])   //如果当前点没被覆盖
        {
            if(! set[ pre[t] ])  //当前点的父节点不属于支配集
            {
                set[ pre[t] ] = true;//当前点的父节点加入支配集
                ans ++;  //支配集节点个数加 1
            }
            s[t] = true; //标记当前点已被覆盖
            s[ pre[t] ] = true;// 标记当前点的父节点被覆盖
            s[ pre[ pre[t] ] ] = true;//标记当前点的父节点的父节点被覆盖
        }
    }
    return ans;
}

int main()
{
    /* read Graph message*/ //建图
    memset(visit, false, sizeof(visit));//初始化
    now = 0;
    visit[1] = true;
    pre[1] = 1;
    DFS(1);//从根节点开始寻摘遍历序列
    MDS();
    return 0;
}


 (2)最小点覆盖

贪心策略:同样需要按照反方向的深度优先遍历序列来进行贪心.每检查一个结点,如果当前点和当前点的父节点都不属于顶点覆盖集合,则将父节点加入到顶点覆盖集合,并标记当前节点和其父节点都被覆盖.注意此贪心策略不适用于根节点,所以要把根节点排除在外.

具体实现:实现上基本和求最小支配集差不多,仅仅需要改动贪心部分即可.

代码:

#include <bits/stdc++.h>

using namespace std;
const int maxn = 1000;
int pre[maxn];//存储父节点
bool visit[maxn];//DFS标记数组
int newpos[maxn];//遍历序列
int now;
int n, m;

int head[maxn];//链式前向星
struct Node
{
    int to;
    int next;
};
Node edge[maxn];

void DFS(int x)
{
    newpos[now ++] = x;//记录遍历序列
    for(int k = head[x]; k != -1; k = edge[k].next)
    {
        if(!visit[ edge[k].to ])
        {
            visit[ edge[k].to ] = true;
            pre[edge[k].to] = x;//记录父节点
            DFS(edge[k].to);
        }
    }
}

int MVC()
{
    bool s[maxn] = {0};
    bool set[maxn] = {0};
    int ans = 0;
    for(int i = n - 1; i >= 1; i--)  //逆序进行贪心,排除掉其根节点
    {
        int t = newpos[i];
        if(!s[t] && !s[ pre[t] ])  //如果当前节点和其父节点都不属于顶点覆盖集合
        {
            set[ pre[t] ] = true;//把其父节点加入到顶点覆盖集合
            ans ++; //集合内顶点个数加 1
            s[t] = true;//标记当前节点被覆盖
            s[ pre[t] ] = true;//标记其父节点被覆盖
        }
    }
    return ans;
}

int main()
{
    /* read Graph message*/ //建图
    memset(visit, false, sizeof(visit));//初始化
    now = 0;
    visit[1] = true;
    pre[1] = 1;
    DFS(1);//从第一个根节点开始寻找遍历序列
    MDS();
    return 0;
}


(3)最大独立集

贪心策略:同样和以上两个贪心问题的贪心方法差不多,需要反向遍历DFS的遍历序列,检查每一个点,如果当前节点没有被覆盖,则将当前节点加入独立集,并标记当前点和其父节点都被覆盖.

代码:

#include <bits/stdc++.h>

using namespace std;
const int maxn = 1000;
int pre[maxn];//存储父节点
bool visit[maxn];//DFS标记数组
int newpos[maxn];//遍历序列
int now;
int n, m;

int head[maxn];//链式前向星
struct Node
{
    int to;
    int next;
};
Node edge[maxn];

void DFS(int x)
{
    newpos[now ++] = x;//记录遍历序列
    for(int k = head[x]; k != -1; k = edge[k].next)
    {
        if(!visit[ edge[k].to ])
        {
            visit[ edge[k].to ] = true;
            pre[edge[k].to] = x;//记录父节点
            DFS(edge[k].to);
        }
    }
}

int MIS()
{
    bool s[maxn] = {0};
    bool set[maxn] = {0};
    int ans = 0;
    for(int i = n - 1; i >= 0; i--)  //按照DFS遍历序列的逆序进行贪心
    {
        int t = newpos[i];
        if(!s[t])  //如果当前节点没有被覆盖
        {
            set[t] = true;//把当前节点加入到独立集
            ans ++;//独立集中点的个数加 1
            s[t] = true;//标记当前点已经被覆盖
            s[ pre[t] ] = true;//标记当前点的父节点已经被覆盖
        }
    }
    return ans;
}

int main()
{
    /* read Graph message*/ //建图
    memset(visit, false, sizeof(visit));//初始化
    now = 0;
    visit[1] = true;
    pre[1] = 1;
    DFS(1);//从第一个根节点开始寻找遍历序列
    MDS();
    return 0;
}


 

参考书籍<<图论及应用>>以及网上的其他资料.

<think>嗯,用户想让我详细解释贪心法最小支配集的问题。首先,我得回忆一下什么是支配集支配集在图论里是指一个顶的集合,使得图中的每个顶要么在集合中,要么被集合中的某个顶邻接。而最小支配集就是所有支配集中顶数量最少的那个。这个问题是NP难的,所以通常用近似算法,比如贪心算法解决。 那用户可能已经了解一些基本概念,但需要更深入的步骤解释。我应该先明确问题定义,再逐步拆解贪心法的应用过程。可能还需要举例说明,这样更容易理解。 贪心法的核心是在每一步选择当前最优的选项,这里的最优可能是指覆盖最多未被支配的顶。所以,算法的大致步骤应该是:每次选择一个能覆盖最多未被支配顶,加入支配集,然后标记这些被覆盖的顶,重复直到所有顶都被覆盖。 不过要注意,贪心法得到的不一定是最优解,但能给出一个近似解。这里需要说明近似比的问题,可能最小支配集贪心算法近似比是对数级别的,但具体是多少可能需要查证,比如对于一般图,贪心法的近似比是log n,其中n是顶数。 接下来,我应该详细描述每一步的具体操作。例如,初始化的时候,所有顶都未被覆盖。然后,循环选择当前能够覆盖最多未覆盖的那个顶,将其加入支配集,并将它自己和它的邻居标记为已覆盖。重复这个过程直到所有顶都被覆盖。 可能需要举一个例子来演示这个过程。比如,取一个简单的图,比如有5个顶,边连接成星形或者环形,然后逐步应用贪心法选择顶,展示每一步的变化。 另外,要注意算法的时间复杂度。因为每次选择都要遍历所有未被选择的顶,计算它们的覆盖能力,所以时间复杂度可能是O(n^2),这在处理大规模图的时候可能不够高效,但对于贪心法来说,这是常见的。 用户可能需要了解为什么贪心法有效,以及它的局限性。比如,贪心法容易受到局部最优的影响,无法保证全局最优,但能在合理时间内得到一个相对较好的解。同时,可以提到其他方法,比如精确算法(如回溯、分支限界)虽然能找到最优解,但时间复杂度太高,不适合大图。 可能还需要比较其他近似算法,比如线性规划松弛等,但用户可能更关注贪心的具体实现。 在解释过程中,要避免过于专业的术语,尽量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但也要确保准确性。比如,解释“支配”的时候,可以用“控制”或“覆盖”这样的词来代替。 另外,用户可能希望看到伪代码或者具体的步骤示例,所以可以考虑分步骤写出算法的流程,并配以例子说明。 最后,总结贪心法的优缺,以及适用的场景,比如在需要快速得到一个可行解时,贪心法是不错的选择,尽管可能不是最小的。</think>### 贪心法最小支配集——超详细解释 #### 一、问题定义 **支配集(Dominating Set)**: 在图 \( G = (V, E) \) 中,一个顶集合 \( D \subseteq V \) 称为支配集,当且仅当图中每个顶满足以下条件之一: 1. 该顶属于 \( D \)(即被自身支配), 2. 该顶与 \( D \) 中至少一个顶相邻(即被邻居支配)。 **最小支配集(Minimum Dominating Set)**: 所有支配集中,顶数量最少的集合。 ⚠️ 注意:该问题是 NP 难问题,无法在多项式时间内精确解。贪心法是常用近似算法。 --- #### 二、贪心法核心思想 **核心策略**:每一步选择“当前收益最大”的顶加入支配集。 - **收益**:顶覆盖的未被支配的顶数量(包括自身)。 - **目标**:用最少的顶覆盖全图。 --- #### 三、算法步骤详解 1. **初始化** - 所有顶标记为 **未支配**。 - 支配集 \( D = \emptyset \)。 2. **循环选择顶** **重复以下步骤,直到所有顶被支配**: - **步骤1**:对每个未加入 \( D \) 的顶 \( v \),计算其 **收益**(即 \( v \) 及其邻居中未被支配的顶数量)。 - **步骤2**:选择收益最大的顶 \( v_{\text{max}} \)(若有多个,任选其一)。 - **步骤3**:将 \( v_{\text{max}} \) 加入 \( D \),并标记 \( v_{\text{max}} \) 及其所有邻居为 **已支配**。 3. **终止条件** 所有顶均被标记为已支配时,输出 \( D \)。 --- #### 四、实例演示 **示例图**: 假设图有 5 个顶 \( V = \{A, B, C, D, E\} \),边集合如下: - \( A \) 连接 \( B, C \) - \( B \) 连接 \( A, C, D \) - \( C \) 连接 \( A, B, E \) - \( D \) 连接 \( B, E \) - \( E \) 连接 \( C, D \) **逐步操作**: 1. **初始状态**:所有顶未支配。 2. **计算收益**: - \( A \) 的收益 = 3(支配 \( A, B, C \)) - \( B \) 的收益 = 4(支配 \( B, A, C, D \)) - \( C \) 的收益 = 4(支配 \( C, A, B, E \)) - \( D \) 的收益 = 3(支配 \( D, B, E \)) - \( E \) 的收益 = 3(支配 \( E, C, D \)) **选择收益最大的 \( B \) 或 \( C \)**(假设选 \( B \))。 3. **更新状态**: - 支配集 \( D = \{B\} \) - 已支配顶:\( B, A, C, D \)(剩余 \( E \) 未支配)。 4. **再次计算收益**: - 剩余未选顶 \( E \),其收益 = 1(支配 \( E \) 自身)。 **选择 \( E \)**。 5. **最终支配集**:\( D = \{B, E\} \)。 ✅ 验证:所有顶均被 \( B \) 或 \( E \) 支配。 --- #### 五、性能分析 1. **时间复杂度**: - 每轮需遍历所有顶计算收益,共需 \( O(n) \) 轮。 - 总时间复杂度:\( O(n^2) \)。 2. **近似比**: - 贪心法得到的解大小不超过 \( \log n \) 倍最优解(\( n \) 为顶数)。 - 实际中通常表现优于理论保证。 --- #### 六、贪心法的优缺 | **优** | **缺** | |------------------------------|------------------------------| | 简单易实现,时间复杂度低 | 不保证最优解,可能陷入局部最优 | | 适合大规模图 | 近似比依赖于图结构 | --- #### 七、代码框架(Python 伪代码) ```python def greedy_min_dominating_set(graph): dominated = set() D = [] all_vertices = set(graph.keys()) while dominated != all_vertices: max_benefit = -1 best_vertex = None # 遍历所有未被支配的顶 for v in graph: if v not in dominated: # 计算v及其邻居中未被支配的数量 neighbors = set(graph[v]) | {v} benefit = len(neighbors - dominated) if benefit > max_benefit: max_benefit = benefit best_vertex = v # 选择最佳顶加入支配集 D.append(best_vertex) dominated.update(graph[best_vertex]) dominated.add(best_vertex) return D ``` --- #### 八、总结 贪心法通过局部最优选择快速逼近最小支配集,尽管不保证绝对最优,但在实际应用中平衡了效率与效果。理解其核心思想后,可进一步优化(如优先队列加速收益计算)。
评论 1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