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QA的意识
-
质量意识:对产品质量进行把控
-
产品意识:对产品细节熟悉,以用户的角度去进行测试
-
推动&沟通意识:对于不理解的点及时沟通
-
团队意识:合作才能共赢
-
时间意识:把控时间节点
-
进取意识
二、工作节点
1.开发前
1)参与需求评审与技术评审
-
作用:了解需求,明白需求的细节,主要测试的功能点,需求达到的目标是什么,不明白的及时找RD&PM及时沟通
2)对测试时间进行估时
-
按照人天进行估时
-
测试时间 (人天) = (max(前端开发,后端开发)+ 联调时间)/3 + 1
2. 提测前
a.设计测试用例,怎么设计测试用例???
-
测试用例的可读性、可执行性、合理性。
-
测试用例的充分性和完整性(覆盖率)
-
测试用例包括的内容:功能,用例名称,前置条件,步骤描述,优先级,期望结果,实际结果等
-
最终目标是:一个对于产品毫无所知的人员,也能够快速的熟悉用例并执行用例
b.测试用例的维护
-
PM对需求更改的时候,同时也要对测试用例进行维护
c.用例设计优先级:
P0:将冒烟case定位最高优先级,
P1:主要功能及各模块的主要功能;影响到多数用户的功能;特别影响用户体验;重要的错误和边界。
P2:包括详尽的边界,错误和配置测试的测试用例
P3:优先级较低,影响少部分用户的以及次要功能的定位低优先级,不意味不重要,如GUI,错误信息,易用性,较特殊的参数校验(服务端),压力和性能测试。
d.用例评审
-
当测试人天 > 3 (人天)时,需求进行用例评审,由QA组织,开发和产品一起对用例进行评审,指出本次测试的重点,用例设计漏掉的功能,保证用例的完整性和充分性
-
冒烟用例的准备:冒烟测试用于确认代码中的更改会按预期运行,且不会破坏整个版本的稳定性。
-
当测试人天 < 3 (人天)时,发邮件给RD,抄送PM,并告知RD及时回复邮件
e. 环境的搭建
-
PM在测试环境进行验收,需要RD提供提测的系统已经分支,用以提前搭好测试环境,方便PM的验收
-
怎么搭建测试环境呢?后续更新
3.测试中
1、输出进度报告,模板见链接
2、如何提BUG
bug描述:环境信息,复现步骤,期望结果,实际结果
bug定级:
Blocker:阻碍进一步开发或测试工作,软件不能运行
Critical:崩溃,数据丢失,内存溢出
Major:主要功能不能使用
Minor:不常用功能不能使用
Trivial:界面有错别字或者格式没有对齐
3、当一轮测试完成之后,由RD们修复BUG之后进行发版后验证BUG并开始新一轮的测试。
4、测试完成,所有BUG验证完毕之后在模拟线上环境进行回归,保证需求达到预上线标准
4.上线
线上回归
三、如何保证流程正常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