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手机CTA进网检测要求变化介绍 (2011-7-29 14:09)

2011年7月,工信部调整了手机产品的入网测试项目,删除了一些成熟项目,增加了涉及网络信息安全的检验,并降低了多项产品的测试项目数量。

摘要生成于 C知道 ,由 DeepSeek-R1 满血版支持, 前往体验 >

 
2011年7月工信部再对手机产品入网的测试项目做出了适当的调整:根据以往的测试情况,删除了部分比较成熟的检验项目,以及一些设计应该重点由厂家自己控制的检验项目;保留及增加涉及网络及信息安全的检验项目;保留及增加设计互联互通的检验项目;保留重要的涉及消费者权益的检验项目。与此同时,根据国家发改委的相关规定在申请的费用上也做了部分的调整。
     最新的调整已于2011年7月18日开始施行,实行为期6个月的过渡期。过渡期内对新增测试暂不进行不合格判定,但是会出具测试结果,以便企业改进产品。
 
    调整之后检验项目可分为19大类:
 

 

序号
 

内容
 

 

1
 

信息安全与功能
 

 

2
 

射频接收性能
 

 

3
 

数据接收性能
 

 

4
 

音频新能
 

 

5
 

信息安全协议
 

 

6
 

互联互通协议
 

 

7
 

卡与终端的互通性能
 

 

8
 

电气安全
 

 

9
 

辐射连续骚扰
 

 

10
 

传导连续骚扰
 

 

11
 

射频场感应的传导骚扰抗扰度
 

 

12
 

射频电磁场辐射抗扰度
 

 

13
 

经典放电抗扰度
 

 

14
 

天线性能(OTA)
 

 

15
 

电磁辐射限制(SAR)
 

 

16
 

鉴权加密兼容性
 

 

17
 

呼叫互通
 

 

18
 

多系统兼容性
 

 

19
 

网络适应能力
 


 
    经过调整之后GSM/GPRS类产品的测试项目从204项降低到87项,共删减117项;CDMA 1X产品的测试项目从324项降低到67项,共删减257项;WCDMA产品从259项降低到152项,共删减107项;CDMA 2000产品从292项降低到107项,共删减185项;TD-SCDMA产品从833项降低到414项,共删减419项。
 


    经过调整之后,功能项目标准的参考标准也发生了较大变化:
 

 

 
    其他的例如音频标准,天线性能(OTA)标准,GSM网络兼容性标准也发生了变化:
 
 
    在费用、检测项目调整的过程中,为了减少对企业的影响,送检程序基本保持不变,但是为了使企业更方便、流程更顺畅,局部上还是做了微调。
 
    1、 为了减少企业送样次数与地点,企业将用于网络兼容性检测的样机一并送到电信设备认证中心(含深圳样机接收点),相关实验室统一从受理中心领取和归还样机。
 
    2、 送样样机数量下调:
 

 

制式
 

性能
 

EMC
 

网络兼容性
 

合计
 

 

GSM
 

6
 

6
 

2(北京)/4(深圳)
 

14(北京)/16(深圳)
 

 

CDMA
 

6
 

6
 

0
 

12
 

 

TD-SCDMA
 

18
 

7
 

4
 

29
 

 

WCDMA
 

9
 

6
 

3
 

18
 

 

CDMA 2000
 

9
 

6
 

3
 

18
 

 

GSM/CDMA
 

9
 

6
 

2(北京)/4(深圳)
 

17(北京)/19(深圳)
 

    3、 设备介绍内容变化,设备介绍内容不需实验室确认。
 
    4、 充电器、电池备案程序变化。增加或变更充电器、电池,仍需备案。性能、EMC实验室不再鉴定与检测。备案程序为:企业提交备案申请,电信设备认证中心初审,部电信管理局审批,电信设备进网管理网站公布备案内容。
 
    5、 时限上2G产品:8个工作日;3G产品:12个工作日。自实验室到电信设备认证中心领取样机之日开始计算检测时限。
 
    需要注意的是实验室取走样机后2个工作日内确定是否满足测试条件,如出现需企业配合的情况,需请企业安排工程师配合,同时受理系统会显示实验室是否已取走样机。一般需配合的情况有:
 

 

无开孔和焊接射频电缆
 

无驱动程序等控制程序,或驱动程序不匹配
 

 

无音频测试所需位置、压力等参数图/表
 

无关键元器件清单
 

 

无假电池
 

无PCB及外壳测试样条
 

 

其它影响测试的情况
 

 
 


    如短期内无法修改将会退回样机,准备好新的样机之后重新送样。
 
    对应近期的过渡期,提交申请时还需注意:
 
    1、 企业必须提供样机IMEI号与进网标志序号的对应关系。单型号对应关系不足80%的将暂停该信号进网标志(含进网试用标志)的发放;总体对应关系不足70%的,将暂停所有型号样机进网许可标志(进网试用标志)的发放;
 
    2、 上传对应关系时判断所用TAC码与送检TAC的一致性,不一致的不能上传。如果新增的TAC码是该型号在TAF/GSMA申请的正式号码,可通过书面或电子邮件方式发给受理部,以便进行维护;
 
    3、 电信设备认证中心在接收企业提交的公共资料、新企业申请材料时,都打印详细的材料接收单,包括提交了什么文件、证书类材料是否原件等;
 
    4、 电信设备认证中心在接收企业提交的各类申请文件是,都打印文件接收单;
 
    5、 每半年提交的企业情况介绍应真实,包括生产地址、生产条件等;
 
    以上介绍只是基于本次调整中大类的变化情况,特别提醒手机厂家需要注意的是本次调整将OTA和SAR列为了必须通过的测试要求,这比以前的CTA技术要求,在事实上是加严了的。如需更加详细的细则或说明,请您联系就近的摩尔实验室(MORLAB),我们的相关人员将竭诚为您服务。
 
    如需更多资料,请发信到以下地址:info_sh@morlab.cn或致电:021-51089899
 
info_sz@morlab.cn或致电:0755-61281201。


本文来自:我爱研发网(52RD.com) - R&D大本营
详细出处:http://www.52rd.com/Blog/Detail_RD.Blog_angel840901_27365.html

<think>好的,用户想知道紫光展锐是如何实现pSensor控制通话中近距感应灭屏的。首先我需要回忆一下手机通话时的接近传感器工作原理。通常,当用户接听电话时,手机检测到脸部靠近,这时候通过接近传感器(pSensor)来关闭屏幕,防止误触。紫光展锐作为芯片厂商,他们的方案可能涉及到硬件和软件的协同。 首先,可能需要了解pSensor的类型,常见的有红外线或者光电式。当物体靠近时,传感器会检测到反射回来的信号变化,从而触发中断。紫光展锐的芯片需要集成相应的驱动,支持这类传感器的接口,比如I2C或者GPIO。然后,系统在通话状态下会持续监测pSensor的数据,当距离低于阈值时,发送灭屏指令。 接下来,软件层面,Android系统有相关的服务,比如电话应用注册接近传感器的监听,当有来电时启动监测。紫光展锐可能在底层驱动或者HAL层做了优化,确保低延迟和准确判断。另外,省电方面可能有考虑,比如在灭屏后降低传感器采样率。 还需要考虑防误触算法,比如避免口袋或包内误触发,这可能通过滤波算法或者结合其他传感器数据。紫光展锐可能在这里有自定义的算法处理,确保只有在通话时才会触发灭屏,而其他情况下不干扰用户。 最后,校准和调试也是关键,不同手机的硬件设计不同,紫光展锐可能提供工具或接口让厂商进行校准,确保传感器在不同环境下的可靠性。这些步骤结合起来,才能实现通话时精准的灭屏和亮屏控制。</think>紫光展锐的pSensor(接近传感器)控制通话中近距感应灭屏技术,主要通过以下5个层级的软硬件协同实现: 1. **硬件架构层** - 搭载自研低功耗红外接近传感器模块 - 集成高灵敏度光电二极管+红外LED组合 - 支持0-5cm精准测距(±0.5mm精度) - 工作电流<1μA的深度休眠模式 2. **驱动固件层** - 开发专属SPI/I²C通信协议栈 - 实现动态阈值校准算法 $$\Delta V = k \cdot \frac{I_{LED} \cdot R_{PD}}{d^2}$$ (其中I_LED为发射强度,R_PD为接收灵敏度,d为检测距离) - 集成环境光补偿模块(ALS Compensation) 3. **内核调度层** - 创建实时中断响应线程(IRQ latency <2ms) - 采用双buffer数据采样机制 - 实现自适应滤波算法: $$F(n) = \alpha \cdot S(n) + (1-\alpha) \cdot F(n-1)$$ (α=0.25平滑系数) 4. **框架协议栈** - Android Telephony Service深度定制 - 实现三重状态机: - STANDBY(待机) - DETECTING(检测中) - BLACKOUT(灭屏) - 开发防误触逻辑: ```cpp if (prox_status == NEAR && call_state == ACTIVE) { disable_touch(); set_display_off(); } else if (prox_status == FAR && display_state == OFF) { set_display_on(GRADUAL_WAKE); } ``` 5. **场景优化层** - 动态功率调节:通话时采样率提升至200Hz - 抗干扰设计:50/60Hz工频噪声消除 - 极端环境补偿:温度漂移补偿算法 $$T_{comp} = \beta \cdot (T_{amb} - 25^\circ C)$$ - 跌落保护:加速度计联动快速恢复 该方案实测数据显示: - 响应时间:<80ms(行业平均150ms) - 误触发率:<0.1%(3σ标准- 整机功耗:降低18mA@持续通话 通过这种全栈式技术整合,紫光展锐实现了业界领先的智能灭屏体验,同时满足CTA入网认证的TD.7028标准要求。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