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ython格式化输出显示
主要有三种方式
第一种:
在字符串中使用%s(字符串str),%d(整数),%f(浮点)来相应作为字符串中的变量。最后在字符串结束后,加上%(各变量,各变量)。注意:如果中间存在多次引用相同变量,则一样需要在最后的括号里相应的位置重复相同变量。
name=input("Please type your name:")
age=input("Please type your age:")
info='''
-----info of %s-------
your name is %s
your age is %s
''' % (name,name,age)
第二种:
直接在字符中命名一个新的变量,使用英文字符的大括号{}作为标识符。最后在字符串结束后使用.format(新的变量名=赋值的变量,新的变量名=赋值的变量)。注意:如果中间存在多次引用相同变量,可以不用重复赋值。
info2="""-----info of {_name}-------
your name is {_name}
your age is {_age}
""".format(_name=name,_age=age)
第三种:
使用{序号}在字符串中代替变量,序号从0开始。字符串结束后,使用.format(变量1,变量2)。注意:如果中间存在多次引用相同变量,可以不用重复赋值。
info3='''
-----info of {0}-------
your name is {0}
your age is {1}
''' .format(name,age)
总结
第一种使用%s的方式需要按照字符串中引用的顺序,依次在最后字符串结束后的%()进行赋值。存在同一个变量需要多次引用不便,且需严格按照字符串中引用顺序进行赋值,引用变量较多时稍显繁琐。
第二种在字符串中使用{新的变量},在最后字符串结束后.format(新变量=旧变量)进行赋值。过程中需要在字符串中增加新的变量会导致代码中变量增多,应该注意代码的可读性。
第三种在字符串中使用{序号}进行,在字符串结束使用.format(变量1,变量2)进行赋值。过程需要严格按照字符串的序号进行赋值且字符串中引用的变量均为序号,可读性不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