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的 315 晚会,曝光了很多涉及利用人工智能或者大数据的侵犯消费者权益的事件。作为一个技术人,我很早就关注到外呼机器人,自己也接到过多次。于是有一次,我就乘机借了同事一个手机,把一个推销借贷的外呼机器人与我通话的过程完整录了下来。
好不容易逮到一只活的机器人,当时我叫上好几个同事一起来调戏了好久 ?
每次我们问它:“你是机器人吗?”,它就会故作轻松地笑道:“呵呵,怎么会呢!”。以下是整个调戏过程,分享给大家欢乐一下。
另外,从技术层面上分析,这类外呼机器人用到的技术有:
语音识别技术。该技术要做好并不容易,而拥有高质量语音识别能力,同时又对外开放 API 能力的公司并不多,我比较怀疑外呼机器人公司是调用了某些公司的接口。
语义理解技术。从刚刚的录音可以看到,这个机器人的语义理解能力还比较弱,有可能是用一些关键词规则实现的,也可能是用了一些简单的语义分析实现的。
语音合成技术。其实当前语音合成的能力已经很强了,高级的外呼机器人可以完全模拟出比较真实的语音。不过本例中的录音,更可能是提前录制好的几个音频,不是合成的。
上次看一个新闻,有人拿这个技术诈骗,从骗信用卡密码到盗刷,全部机器自动完成,AI 一条龙。这年头,连诈骗不懂 AI,都无处容身了。
其实移动联通也应该充分利用互联网的新技术,做好消费者的保护工作。其实移动联通有用户的大数据做分析,要封禁这些行为还是很容易的,只怕是运营商自己也希望从中多挣一点电话费,那就麻烦了。
就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