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冯诺伊曼体系架构的起源
冯诺伊曼体系架构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940年代初期。在这个时期,世界上第一台电子数字计算机ENIAC(Electronic Numerical Integrator and Computer)在美国诞生。ENIAC的成功标志着电子计算机时代的开始,但它的设计理念并不完善。ENIAC采用的是程序控制方式,但程序和数据存储在一起,缺乏模块化设计。
1945年,匈牙利物理学家约翰·冯诺伊曼(John von Neumann)提出了著名的冯诺伊曼体系架构,这一架构对现代计算机的设计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冯诺伊曼认为,计算机系统应该包括五大组成部分:存储器、算术逻辑单元、控制单元、输入输出设备和通信接口。这一体系架构的特点是将程序和数据分开存储,并且通过指令控制计算机的运行。
为了更好地理解冯诺伊曼体系架构,我们可以使用Mermaid流程图来展示其核心组成部分:
graph TD
A[中央处理器] --> B[存储器]
B --> C[输入设备]
B --> D[输出设备]
A --> E[算术逻辑单元]
A --> F[控制单元]
E --> G[存储器]
G --> H[输入设备]
G --> I[输出设备]
F --> J[存储器]
F --> K[输入设备]
F --> L[输出设备]
图1-1:冯诺伊曼体系架构的Mermaid流程图
在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