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pala原理与代码实例讲解
1.背景介绍
1.1 大数据时代的到来
随着互联网、物联网、社交网络等新兴技术的迅猛发展,数据量呈现出爆炸式增长。根据国际数据公司(IDC)的预测,到2025年,全球数据总量将达到175ZB(1ZB=1万亿TB)。传统的数据库系统在存储和处理如此庞大的数据集时,已经捉襟见肘,无法满足实时查询分析的需求。这促使了大数据技术的兴起和发展。
1.2 大数据处理的演进
为了应对大数据挑战,业界先后提出了MapReduce、Spark等分布式计算框架,用于并行处理海量数据。然而,这些通用计算框架在处理交互式数据分析查询时,性能和效率都不尽如人意。为了更好地支持大数据分析,出现了一系列专门的大数据分析型数据库和SQL查询引擎,如Hive、Impala、Presto等。它们在保留SQL的易用性的同时,提供了高并发、低延迟的交互式查询能力。
1.3 Impala的诞生
Impala由Cloudera公司于2012年推出,是最早的大数据分析型查询引擎之一。它集成了Google的Dremel查询引擎和Parliamentary函数式语言的核心思想,并针对大数据场景进行了优化和改进。Impala的设计目标是提供低延迟、高吞吐量的SQL查询服务,支持对存储在Hadoop生态系统中的海量数据进行实时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