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职的这份工作,一直让我纠结的地方有三点:
1.工资比较低。技术为导向的公司里面,花钱的推广部门工资低也可以理解。所以这一条的纠结指数是3星。
2.上班要求穿正装。整个公司装修得好像酒店,卫生间比机场的还要豪华。在这样的环境里面,要求每个员工都不能穿牛仔裤、休闲服,好像也不能算十分过分。但是我过去已经习惯了随意的穿着……所以这一条的纠结指数是4星。
3.最让我不能够忍受的是,试用期每周六要上半天,转正后每月也要有两周上半天,而理由仅仅是因为每天工作时间不足八小时。虽然劳动法规定劳动者每周劳动时间不超过40小时,也不用把人用到这么满吧……星期六的电费、午餐费、机器折损,难道不是钱吗?而且来的人也不会干活,到底创造了什么价值?这一条的纠结指数是5星。
也因此,我一直没有放弃找更合适的工作。期间又谈了两家,第一家属于拿到风投的互联网公司,让人感到比较不靠谱,第二家是某行业协会的下属行业刊物,双月刊,才40P不到。对第二家我有很大期望,也精心做了准备,结果昨天去谈待遇,一盆冷水泼下来——竟然比现在这份工作还要低。
回去的路上我忍不住打电话给多边形老爷,打听深圳这方面的行情,他说媒体工作在这边确实难找,找到待遇也不会高,跟北京上海是没法比的。政府扶植的是金融业和高新技术产业,而我们显然不具备在其中发挥才干的资本。
深圳作为世界工厂的地位也已经被长三角一带的新兴工业区冲击,因为它当初就是凭借政策优势和低成本压榨劳动者走在别人前面的。现在别的城市也有本地政府扶植,又能开出更合理的价码,人家为什么还要耗在这里?留不住人才,眼前的繁荣何以为继?
在群里抱怨了几句,被车车质问,你现在离了工作就活不下去了吗?如果不是,完全可以慢慢找啊。然而,在寻找的过程中我已经基本了解了这边的供与求,我实在没有把握能够在等待中找到多好的工作。我能做的只是先挑选一个相对正规的公司,慢慢熬下去。
今天是周六,我却坐在办公室里更新博客,烦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