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偏执狂才能生存》作者是Intel公司董事长安迪·格鲁夫,以带领Intel成功跨越存储器死谷成为最大处理器公司的亲身实践,写作本书。“10倍速时代已经来临,我们的失败和成功都以10倍速的节奏进行。”
第一章 事情出现了变化
竞争和技术都会引起变化,规则的出现和消失更加剧了变化。
能够识别风向的转变并及时采取正确的行动以避免沉船,对于一个企业的未来至关重要。
第二章 10倍速变化
战略转折点到来时,你不能等到知道答案后再行动,时间就是一切。这意味着你要在情报尚不完全、情况尚不清楚的时候就采取行动。
一旦转入了战略转折点的急流,就只有感觉和个人判断能够作为你的指南了。
如果你不经历转折点,你的企业就会先上升到一个高峰,然后滑向低谷。
影响企业的六大因素
- 公司现有对手的实力、活力和能力
- 公司的供应企业的实力、活力和能力
- 公司客户企业的实力、活力和能力
- 公司潜在的竞争对手的实力、活力和能力
- 你产品或服务项目采取其他方式投产或发送的可能性
- 互补企业因素
即对手、潜在对手、上游、下游、产品或服务替代方式,至于互补企业,更像是广义的上游和下游行业。
第三章 计算机工业的形态
计算机行业,分横向工作体系(如Intel、Microsoft、hp等)和纵向工作体系(如IBM、早期的Apple等)。
横向工作体系的新规则
- 不盲从地标新立异。不要仅为了战胜对手便进行改进,还要考虑同时为客户带来实质性的好处。
- 在这个超级竞争的横向世界中,当出现了技术革新或有了其它根本的变化,机遇就敲响你的大门了。
- 依市场所能承受的限度去定价,依产品数量去定价,然后拼命地设法降低成本,以期从你的最少投入和你的适当定价上盈利。此举能帮你取得量产量销的规模效益或者说规模经济形态。
第四章 它们(战略转折点)无处不在
作者列举了计算机、零售、航运、电信、电影、汽车、航空、医药等各行业的转折变化,以说明战略转折点不止在高新技术产业存在,“它们无处不在”。
当根本性巨变席卷整个经济领域时,它会带来剧烈而突然的变动:它会影响到整个国家的法律制度、社会形态和人民的生活方式。
第五章 “为什么不自己动手”
Intel在主流存储器业务被日本兴起的各存储器公司逼到大厦将倾的困境时,所有人感觉在死亡的幽谷中徘徊,作者问另一名高管-Intel的董事长兼CEO戈登·摩尔:“如果我们下了台,另选一名新总裁,你认为他会采取什么行动?”戈登犹豫了一下,答道:“他会放弃存储器的生意。”“你我为什么不走出这扇门,然后回来自己动手?”
这最终意味着,办公室里开会的人,换掉一半。
第六章 是“信号”还是“噪声”
如何才能知道某一变化是否标示着战略转折点的出现?唯一途径是通过广泛深入的探讨揭示变化的本质。
- 主要竞争对手是否换了?如果是,常常意味着大事来临。银弹测验:如果你有一支枪,枪里只有一枚子弹,那么你会把这枚子弹用在哪一个竞争对手身上?
- 你的主要互补企业是否换了?如果是,可能标志着产业动态的转移
- 你和你的管理人员是否无所适从?那说明企业形态在发生着变化,如果企业发生了根本变化,那么原来使你胜任的优势就会反过来妨碍你看清新的形势。
基层的管理人员们、跑在一线的销售们,更能早早的感受到风向的变化。
第七章 让混乱统治一切
成功会让人产生惰性,过度相信以往的成功经验和优势。“让混乱统治一切”,即通过实验和混乱,让旧秩序让位给新秩序。在10倍速的战略转折点面前,要有“置之死地然后生”的勇气。
高层最好尽早接受战略转折点不可避免这个事实,赶在10倍速因素吸完企业的元气之前采取措施,行动越早、越果断,必要的变革对企业的损伤就越小。
第八章 乱中求治
在战略转型的最后阶段,明确的前进方向万分重要:我们追随什么,不追随什么。
为了成功地穿越死亡之谷,第一件事就是设想公司到达彼岸后的形象。不仅要自己看到这个形象,还要把它清清楚楚地展现给你那些疲惫灰心又迷惑的雇员们。
资源再分——企业体系的转型过程中最关键的就是资源从旧产业到新产业的全盘转移。
追求一个战略目标,用全公司的精力。“把所有的鸡蛋都放在一个篮子里,然后看好那个篮子。”
坚定有力的适应性组织特点
- 争论(混乱统治):容忍争论,鼓励争论,参与者自由发言。
- 目标鲜明地前进(扫除混乱):做成正确决策,并使整个组织齐心协力拥护该决策。
第九章 因特网:信号还是噪声?威胁还是希望?
(这不用说了……)
任何能对收入千亿美元的企业产生影响的东西,都是不可以小觑的。
附录 身体出现了变化
作者切身经历:“前列腺癌——它的危害同样是10倍速变化,所以我要更快决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