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定使用C语言利用visual studio编写冒泡排序法,并且要求能够实现升序和降序排列。
1.冒泡排序法简介(源于百度)
冒泡排序(Bubble Sort),是一种计算机科学领域的较简单的排序算法。
它重复地走访过要排序的元素列,依次比较两个相邻的元素,如果顺序(如从大到小、首字母从Z到A)错误就把他们交换过来。走访元素的工作是重复地进行,直到没有相邻元素需要交换,也就是说该元素列已经排序完成。
这个算法的名字由来是因为越小的元素会经由交换慢慢“浮”到数列的顶端(升序或降序排列),就如同碳酸饮料中二氧化碳的气泡最终会上浮到顶端一样,故名“冒泡排序”。
2.程序段设计
冒泡排序一般需要用到两个for循环。
第一个for循环的循环次数为待排序数组的长度,这个数值可以手动输入,也可以使用sizeof()函数来计算,即sizeof(n) / sizeof(n[0])。
第二个for循环的循环次数应是正在排序数的个数,也就是第一个for循环中的 i 。
所以程序段设计的代码如下:
int t = 0;
for (int i = 0; i < n; i++)
for (int j = 0; j < i; j++)
{
if(mode && num[i] < num[j])
t = num[i] , num[i] = num[j], num[j] = t;
if( !mode && num[i] > num[j])
t = num[i], num[i] = num[j], num[j] = t;
}
3.最终程序设计
3.1算法在主函数的程序设计
如果把算法写在主函数mian中,可以通过以下程序实现:
#include<stdio.h>
#pragma warning (disable:4996)
int main()
{
int n[] = { 61, 86 ,5 ,16, 8, 23, 36, 93 ,67 ,23 };
int t = 0;
int mode = 1; // mode: 1 升序; 0 降序。
int len = sizeof(n) / sizeof(n[0]);
for (int i = 0; i < len; i++)
for (int j = 0; j < i; j++)
{
if(mode && n[i] < n[j])
t = n[i] , n[i] = n[j], n[j] = t;
if( !mode && n[i] > n[j])
t = n[i], n[i] = n[j], n[j] = t;
}
for (int i = 0; i < len; i++)
printf("%d\t", n[i]);
printf("\n");
return 0;
}
3.2算法在自定义函数的程序设计
因为把算法放在自定义函数中引用时比较方便,所以就有了把它封装成函数的想法。
因为排序的实现需要传递地址,故在自定义函数中定义了指针:int* num ,来于接收数据数组的地址。如果不传递地址将不能改变原数组中的任何信息,也就无法进行排序。
综合考虑后,设计的程序如下:
#include<stdio.h>
#pragma warning (disable:4996)
void* bubble_sort(int* num, int n, int mode);
int main()
{
int n[] = { 61, 86 ,5 ,16, 8, 23, 36, 93 ,67 ,23 };
bubble_sort(n, sizeof(n) / sizeof(n[0]), 0);
for (int i = 0; i < sizeof(n) / sizeof(n[0]); i++)
printf("%d\t", n[i]);
printf("\n");
return 0;
}
/**
* @brief 冒泡排序。
* @param mode: 1 升序; 0 降序。
* @retval 无
*/
void* bubble_sort(int* num, int n,int mode)
{
int t = 0;
for (int i = 0; i < n; i++)
for (int j = 0; j < i; j++)
{
if(mode && num[i] < num[j])
t = num[i] , num[i] = num[j], num[j] = t;
if( !mode && num[i] > num[j])
t = num[i], num[i] = num[j], num[j] = t;
}
}
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评论区和私信都欢迎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