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m32 JTAG和SWD

本文介绍JLink作为ARMCPU调试工具的基本情况,包括其与开发板的连接方式,以及SWD和JTAG两种调试模式的区别。重点讨论了SWD模式相较于JTAG模式的优势,如更高的可靠性和更少的引脚占用。

摘要生成于 C知道 ,由 DeepSeek-R1 满血版支持, 前往体验 >

Jlink是进行ARM CPU的调试设备,JTAG和SWD是该设备调试CPU的两种方式。
Jlink与开发板的连接方式:Jlink的JTAG1,20分别与开发板的JTAG口的1,20连接;7,9分别与开发板的JTAG口(JTAG 即SWDIO和SWCLK)的JTMS、JTCK连接。
SWD与JTAG的区别主要包括:
1.SWD模式比JTAG模式可靠,一般可以使用JTAG模式的情况下都可以使用SWD模式,并且SWD模式稳定性高,发生失误的概率小。
2.SWD模式占用的引脚少。
SWDJLINK

### STM32 JTAG SWD 调试接口使用方法、区别对比 #### 一、概述 在调试编程 STM32 微控制器时,可以选用两种主要的调试接口:JTAG(Joint Test Action Group)模式 SWD(Serial Wire Debug)模式。两者均被广泛应用于嵌入式系统的开发过程中。 #### 二、硬件连接方式 对于 JTAG 模式的连接,通常需要将 ST-LINK 或其他兼容设备上的 VCC、JTMS、JTCK GND 引脚通过杜邦线与目标板对应引脚相接[^4]。而 SWD 方式则仅需较少的物理连线来完成相同的功能,在实际应用中更为简便高效[^5]。 #### 三、性能表现差异 当涉及到高速数据传输场景时,相较于传统的五线制 JTAG 协议而言,两线制串行协议——即 SWD ——展现出了更高的稳定性可靠性;尤其是在处理大量数据下载任务期间,后者不易出现错误或失败情况[^1][^3]。 #### 四、资源占用比较 从硬件资源配置角度来看,启用 SWD 功能只需利用到三个引脚 (SWCLK, SWDIO 及 GND),相比之下,传统意义上的四/五线版 JTAG 则至少需要用到四个甚至更多数量级的 I/O 端子才能正常运作。 #### 五、软件配置建议 为了简化项目初期阶段的工作流程并提高后续维护效率,推荐开发者优先考虑采用 SWD 进行日常调试工作,并可通过 Keil IDE 中相应选项轻松切换至该种操作模式下运行程序。 ```python # 配置Keil MDK工程为SWD模式示例代码(伪代码) def set_debug_interface_to_swd(): project_options = get_project_settings() project_options['debug']['interface'] = 'swd' save_project_settings(project_options) ```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