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栗子老师在AI破局企培群报喜:
#报喜 参与@右军 老师和@IT老张-AI智能体 张老师在成都的培训项目,现客户已复购第二期。一期个人交付近5wGMV,两期有望突破10w。
同时,北京线下组局磨课已经开了3期,参会的1位老师在本周@振耀 老师 给新华网的培训中做了交付。很棒~
非常感谢洋哥建立破局企服生态带来的机会,感谢@右军 和 @IT老张-AI智能体 的赋能和指导。
未来会持续交付,持续组局。把这份能量传递下去。

昨天,军哥也在小群做了一下总结,特别感谢AI破局的支持和洋哥(findyi)的信任。
AI破局企培中心成立2个月时间,只能算是试运行阶段。几个数据如下:
1、未完全统计,线索106条(大量公开课线索,引流课未记录需求系统)。
2、进行商谈中的业务GMV50w左右,在承接状态(已明确中标或者签署合同)的线索GMV达成205000元。目前达成的GMV是培训为主,后端交付的需求开始涌现,尤其在智能体方向。
3、有50%的讲师参与到公开课、商业课交付、讲义共创、工具研发等活动中,获得正反馈。
4、同时,初步形成内部知识流动和化学反应的氛围。如牛牛与米尼老师组织了有声有色的武汉线下本地讲师培训活动,并称武汉双雄;潇月线下加入了老张的交付团队,承担了第一总助培训角色,交付做得有声有色;深圳、北京和天津区域,多个区域负责人和讲师形成了较系统的分工和协作。
面向未来,企业侧三大痛点还在较长时期存在:
1、部署了deepseek不知道如何解决企业问题?
2、员工如何转型?
3、缺乏整体规划(组织+平台能力+绩效)、只呼吁员工学起来是初级阶段。
这是不少中小企业服务的机会, 也是AI破局企培的机会。AI企培只是企业服务的敲门砖,面向未来,大有可为。
昨天也看到一位破局行动家的定位:
辉辉菜老师最终帮忙敲定了以AI智能体为核心,融合RPA与AI编程的一个方向。
一是个人做了8年的程序员,具备编程基础,该领域技术门槛较低,可快速掌握并输出内容;二是智能体+RPA是当前AI落地成本最低、见效最快的领域,也是最近才开始真正火起来;三是个人对这方向也挺感兴趣的。
现在整个大方向定了,明确了后面要走的道路,内心的焦虑也就少了很多。
AI带来的革命,影响是方方面面。阿里重度参与的的D20设计大会在线图片竟然有14万人观看。

这样垂直会议,就有这么大影响力,可见AI带来的影响力。如果说2023年的AIGC还让人犹豫激动的话,2025年已经非常落地。

阿里巴巴杨光:面对每一次技术变革,设计师总在挑战、焦虑、创新、进化之间轮回。但我始终相信,AI时代的设计师,第一个被挑战、最后一个被替代。

ComfyUI 联合创始人JoZhang:未来的设计工具应该有「可控性、规模化、融合化、进化力」特征
可控性:节点式交互让设计效果更直观
规模化:可以支持大规模团队合作使用
融合化:不同的生产力工具可以无缝结合
进化力:开放社区拥有穿越技术周期的生命力
Figma总监田原提出:设计将是产品差异化的关键,设计是交付“优秀产品”和“卓越产品”之间的区别。
Figma提出每个生产力工具不再是单一的,排他化的工具,所以Figma基于「灵感-设计-落地-传播」来制作工具。
Figma还提出了「Maker」这个突破职位限制的岗位名称,有AI加持下一个人就是一个团队,相信将来一人公司和独立个体会越来越多!
《连线》杂志创始主编、“硅谷精神之父”、《失控》《必然》作者凯文・凯利就曾预言:
就企业的大小而言,未来会出现两大极端趋势。一方面,大企业可以变得越来越大,未来甚至有可能出现雇佣人数超过100 万人的超大型企业;另一方面,一人/两人公司也将变得特别普遍,第一个年销售额超过10 亿美元的超级个体将很快出现。
周五的时候,到高新区办事,顺带见了几位老同事。一方面了解到业务中台在应用层也在不断发掘AI场景,一方面关于国产化的落地实现,这几项也在3-4年前的规划之中。
好好工作的5级level
第一级:认真完成本职工作。
第二级:主动承担更难,更有挑战性的工作;优化重复性工作。
第三级:站在老板视角思考,站在自己的屁股落地。
第四级:公司内或者大部门内做出贡献,或者有行业内贡献和影响力。
第五级:高管,优秀的创业者
这是一个传统视角。 在AI时代,有一个新的视角。
1、用AI工具赋能本职工作
2、AI+ 副业探索
3、AI布道者
4、AI一人公司或者手艺人
这个视角, 跟传统视角有什么不一样? 传统视角,是螺丝钉模式, 你在大厂也是大号螺丝钉,在享受平台红利时,不得不面临低效和内耗。 而AI时代, 信息差内耗将大大减少,大量小公司和一人公司存在。 而将出现大量面向就业的学校。如果你35, 在一家一眼望到头的组织,但是你又舍不得平台安稳,你将何去何从? 可以,从AI开始!
了解破局星球、破局行动家、AI企培,都可以加WX: jianghu10001。
1330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