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我小小的网络知识学习总结,希望对朋友们有所帮助
第一节,网络分层:
一,物理层:与数据传媒的接口,完成传输媒体上的信号与二进制数据之间的转换
物理接口上发送和接收的是一串以某种规则表示的二进制的数据
物理层定义是数据接口的机械特性,电气特性,功能和过程特性等
例如:插头,插座的几何尺寸,每根引脚的功能定义逻辑【0】【1】的电平定义,信号宽带定义
二,数据链路层:将比特穿分割成多个帧,提供点到点的可靠传输,并保证帧的正确接收
要解决的问题:
1,识别帧的标志
2,帧的接收,需校验确认(计算结果和帧内校验码需要一致),
3,发送方在超时或者收到否定性确认后,要支持重发机制
计算机接收错误数据包后的两种处理方式:
a,扔掉(发送方发送数据包后会启动定时器)
b,扔掉后报告错误
4,重复帧要丢弃(产生原因是:接收方收到了消息,然后发送确认消息给发送方,但是确认消息可能会丢失,发送方认为对方没收到,就会重发数据包)
5,在共享网络中,还需解决信道共享的问题等(局域网:广播方式,获取信道,然后发送数据包)
三,网络层:提供主机到主机的网络,期间可能存在多条道路,网络层将实现的功能包括:
要解决的问题:
1,选择一条路径(路由):将发送方要发送的消息,一栈一栈的发送
2,网络拥塞控制:资源子网请求数多,通信子网来不及传递
3,协议的转换(通信双方的网络协议不一致)
4,分段和重组(协议组织帧的长度不一,将数据包分成一定程度大小传递)
5,对用户的分组,字符等计数等等
四,传输层:提供端到端的通路,应用到应用的通路
1,传输层将高层要求传输的数据分成若干个报文(添加一些报文信息,然后将信息交给网络层)
2,报文和帧不一样,帧只有帧标识(起始标志,终结标志),而报文有信源和信宿的地址及端口,报文的顺序后,确认号等等
3,低三层的通信对象通常是路由器,传输层是端到端的,必须考虑该报文怎么才能从源端正确地传输到目的端,而源端和目的端通知是主机
五,会话层:建立有关会话的机制,或双向对话,或双向对话时要有切换等(用的很少)
如:说的一方应说一段就听一下对方的反应,因为可能线路已断
六,表示层:关心的语法和语义
对相关的数据的描述采用抽象的定义,如浮点数都用科学表示法
1,相关数据的表示法转换
2,抽象数据结构的转换
七,应用层:包括所有应用方面的协议
不同系统之间的文件传输的方式不同,但表示的形式必须一致
传输层的(TCP协议):
1,其功能是使源端和目的端主机的对等实体进行对话
2,定义了两个端到端的协议:TCP(传输控制协议),UDP(用户数据报协议)
互联网层:
1,这里的互联网是基于无连接的分组交换网络
2,互联网层定义了正式的分组格式和协议,即IP协议,每个IP包的路由问题是互联网层要解决的问题
3,互联网层与OSI中的网络层对应
一个报文的各个不同的分组(称为IP包),可以通过不同的路径到达目的地,其到达顺序和发送顺序可能不一致
应用层:
1,TCP/IP模型的应用层包括所有的高层协议
2,应用层常用协议:
a,TELNETL:标准终端仿真协议
b,FTP:文件传输协议
c,SMTP:电子邮件协议
d,DNS:域名系统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