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布式架构基础-多线程

本文介绍了Java中的多线程基础,包括进程与线程的概念、线程的生命周期、并发的相关特性和内存模型。详细讲解了锁的分类,如乐观锁、悲观锁、自旋锁等,并深入探讨了Synchronize和Volatile的用法以及其在并发控制中的作用。还提到了Java并发工具类Excutors和并发容器如ConcurrentHashMap,以及JUC中的CountDownLatch、CyclicBarrier和Semaphore等工具。

摘要生成于 C知道 ,由 DeepSeek-R1 满血版支持, 前往体验 >

分布式架构基础-多线程

基本概念

  • 进程:程序的一次执行过程
  • 线程:一个进程产生的多个线程
  • 并发:偏重于多个任务交替执行,可用于一个CPU
  • 并行:用于多个CPU同时执行任务
  • 高并发:通常考验指标为响应时间、吞吐量、每秒查询效率(QPS)、并发用户数
  • 线程的生命周期:一个线程周期首先通过new Thread创建一个线程触发,然后调用start()方法让线程从就绪状态变成运行状态,后续再运行过程中有wait()、sleep()、stop()、resume()方法对线程的状态做等待、睡眠、停止等相关处理,致使线程变成阻塞或者销毁状态,最终完成线程的整个生命周期。
  • 线程中断的方法:线程中断有两种方法interrupt、stop,其中interrupt只是提供一个中断标志,不马上停止线程,执行此方法完之后还需要抛出InterruptedException异常,否则下面程序还会执行,但是stop则是直接暴力停止正在运行的线程,会对线程产生不可逆的伤害,一般不推荐使用

并发的相关特性

  • 性质:并发自带原子性、可见性、有序性原则

  • JMM(内存模型): java内存模式本身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并不真实存在并不真实存在,它描述的是一组规则或规范,通过这组规范定义了程序中各个变量(包括实例字段,静态字段和构成数组对象的元素)的访问方式Java内存模型中规定所有变量都存储在主内存,主内存是共享内存区域,所有线程都可以访问,但线程对变量的操作(读取赋值等)必须在工作内存中进行,首先要将变量从主内存拷贝的自己的工作内存空间,然后对变量进行操作,操作完成后再将变量写回主内存,不能直接操作主内存中的变量,工作内存中存储着主内存中的变量副本拷贝,前面说过,工作内存是每个线程的私有数据区域,因此不同的线程间无法访问对方的工作内存,线程间的通信(传值)必须通过主内存来完成,基本流程如下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