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模式】——观察者模式

本文介绍了观察者模式的基本概念,包括其定义、结构图、优缺点等,并探讨了如何通过委托来解决模式中存在的不足。此外,还提供了观察者模式适用场景的具体指导。

摘要生成于 C知道 ,由 DeepSeek-R1 满血版支持, 前往体验 >


        看到观察者模式的小故事,真是亲切又熟悉啊,貌似整个在学期间我们时时都在启动着观察者模式哈。不论是初中、高中还是大学,我们总有那么几次想偷会儿懒儿,而这个时候,观察者模式正式启动:“XXX,老师来了告诉我一声,我睡会儿啊!”“XXX,老师来了碰我一下,我玩会儿!”有没有很熟悉?


    一、定义

       观察者模式又叫做发布—订阅(Publish/Subscribe)模式;
       观察者模式定义了一种一对多的依赖关系,让多个观察者对象同时监听某一个主题对象,这个主体对象在状态发生变化时,会通知所有观察者对象,使它们能够自动更新自己。用实例来解释就是有一个同学监督老师,如果老师要来教室了,监督者分别通知没有学习的同学马上恢复学习状态。


    二、结构图

       观察者模式结构图如下:
      

    三、优缺点

      1、特点

        在观察者模式中一个主题Subject可以有任意数目的依赖它的观察者Observer,一旦Subject的状态发生了改变,所有的Observer都可以得到通知。而任何一个具体观察者不知道也不需要知道其它观察者的存在。
        总的来讲,观察者模式所做的工作其实就是在解除耦合。让耦合的双方都依赖于抽象,而不是依赖于具体。从而使得各自的变化都不会影响另一边的变化。

      2、不足

        观察者模式尽管已经用了依赖倒转原则,但是‘抽象通知者’还是依赖‘抽象观察者’,万一没有了抽象观察者这样的接口,通知的功能就完不成了。
        用例子说明:同学甲要求同学乙在班主任要来教室时通知同学甲,但同学乙由于被某种原因被任课老师叫到办公室,而就在此时班主任来教室查看,把同学甲抓了个正着,此时同学甲也无力反驳。


    四、委托

      观察者模式的不足中提到的问题,我们就需要用“委托”来解决一下了。
      委托就是一种引用方法的类型,一旦委托分配了方法,委托将与该方法具有完全相同的行为。委托方法的使用可以像其他任何方法一样,具有参数和返回值。委托可以看作是对函数的抽象,是函数的‘类’,委托的实例将代表一个具体的函数。一个委托可以搭载多个方法,所有方法被依次唤起。


    五、使用

      何时使用观察者模式:
      1、当一个对象的改变需要同时改变其他对象的时候;
      2、一个对象改变时不知道具体有多少对象有待改变;
      3、当一个抽象模型有两个方面,其中一方面依赖于另一个方面,这时用观察者模式可以将这两者封装在独立的对象中使他们各自独立地改变和服用。




评论 32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