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qt部分完成后发现其实要为整个开发过程实现方便,需要用到Ubuntu的很多网络功能,边用边学我总结下用到的功能。
minicom
这是Linux系统的一个终端工具。
安装
#apt-get install minicom
使用
1、在VMware station 上添加串口并保证开发板和PC串口连接成功,PC上更改串口号在 计算机->右键 管理菜单下
2、进入Ubuntu 终端,输入
#minicom -s
进入配置页面,选择 serial port setup...... 注意/dev/ttyS0 对应COM0,/dev/ttyS1 对应COM1,设置波特率等
设置好后enter确认,选择 saveset up as dfl 下次启动该modem自动使用该配置
然后exit
就可以进入开发板文件系统了
nfs的安装、配置及使用
以前在Ok6410上使用到过,现在OK335XD上虽然有SD卡(非常方便VMware tools 使文件能在Ubuntu和win7之间直接拷贝,开发板自动挂载SD卡(目录:/dev/mmcblkp01)),tftp等使文件在上位机和下位机之间传输方便多了,但是nfs也是个非常有用的功能,我就再次总结下:
安装:
#sudo apt-get install nfs-kernel-server 可选参数:nfs-common rpcbind (以前的版本是portmap 是一个端口守护进程)
配置(上位机):
用双绞线将PC和开发板连接,并将PC以太网口和开发板网口IP地址改为统一局域网内,并为Ubuntu添加一个网桥适配器,并更改其对应的IP地址为与PC在同一网段,保证PC、虚拟机、ARM板三者都能互相Ping通。
# vi /etc/exports
添加
/nfs共享目录 (权限更改为 777) 目标主机地址(或范围用'*')(rw,sync,no_subtree_check)
然后
#service nfs-kernel-server restart 重启nfs服务
使用
在minicom进入开发板文件系统,使用
#mount -t nfs -o nolock nfs-server address:/共享目录 /挂载目录
挂载成功
tftp
安装服务器、客户端和守护进程
#sudo apt-get install tftp-hpa tftpd-hpa xinetd
服务器配置
首先,在根目录下建一个tftpboot,并把属性改成任意用户可读写: cd / sudo mkdir tftpboot sudo chmod 777 tftpboot
然后,进入目录 /etc/xinetd.d/,并在其中新建文件tftp,把指定的内容加入到tftp文件中: cd /etc/xinetd.d/ sudo vim tftp 添加以下内容到tftp文件 service tftp { disable = no 138 socket_type = dgram protocol = udp wait = yes user = root server = /usr/sbin/in.tftpd server_args = -s /tftpboot -c per_source = 11 cps = 100 2 } 最后,修改配置文件/etc/default/tftpd-hpa,修改为 TFTP_USERNAME="tftp" TFTP_DIRECTORY="/tftpboot" TFTP_ADDRESS="0.0.0.0:69" TFTP_OPTIONS="--secure -l -c -s" 注意将”TFTP_DIRECTORY“改为新建tftpboot目录所在的路径
重新启动服务‘
sudo /etc/init.d/xinetd reload
sudo /etc/init.d/xinetd restart
测试一下,在/tftpboot文件夹下新建立一个文件
touch abc
进入另外一个文件夹
tftp 192.168.1.230 (192.168.1.230为本机IP)
tftp> get abc
开发板上Linux附带的tftp是精简版的,使用方式如下:
下载文件:
tftp xxx.xxx.xxx.xxx -r filename -g
上传文件:
tftp xxx.xxx.xxx.xxx -l filename -p
选项解释:
-r == remote
-g == get
-l == local
-p == pu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