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保护模式总结
文章平均质量分 74
cer_ml
专注于机器学习和深度学习
展开
-
保护模式总结(二)——任务和特权级
32位保护模式相对实模式来说,除了内存保护,还多了一大功能,那就是多任务。今天总结的内容就从多任务入手。 程序本质上是指令和数据,任务是程序为了完成某个特定的工作而执行的一个副本。 这是抽象的描述,任务在计算机中具体是由什么描述的呢?下面引入LDT和TSS的概念。 LDT:局部描述符表Local Descriptor Table。原创 2014-04-16 19:21:08 · 1690 阅读 · 0 评论 -
保护模式总结(三)——任务切换
上一篇总结回顾了任务在计算机中的实现形式,现在接着来讲任务的切换。 任务切换在处理器中并没有特殊的指令,而是借用老指令。有两种方法: 第一种方法:借助中断方式。说到中断方式就必须要引入一个概念,中断描述符表。这个概念具体在下一篇总结中介绍,大致上就是一些存放中断处理程序段的信息的描述符。不同的是,它保存的是门描述符,包括中断门,陷阱门,任务门。结构如下:原创 2014-04-17 22:09:51 · 1284 阅读 · 0 评论 -
保护模式总结(四)——分页机制
这是总结的最后一篇,来讲讲分页机制。为什么会有分页机制?如果没有分页机制,内存管理会出现“碎片化”的现象,另外,在虚拟存储中,将没有统一调度的内存大小。为了解决这些因为段长度不同而带来的各种内存管理问题,于是有了分页机制。 页的最小单位是4K。引入分页机制之后,段部件获得的地址就不再是物理地址了,而是线性地址,也就是虚拟地址。原创 2014-04-19 23:26:05 · 1827 阅读 · 0 评论 -
保护模式总结(一)——初探
最近看了李忠老师写的《从实模式到保护模式》,发现保护模式的东西其实真不少,概念性的东西挺多,但是总体来说,弄明白一些新事物的来由,就会加深记忆。这里写几篇总结,算作是对保护模式思路的整理。 首先说保护模式,保护的是什么?从物理上来看,应该是保护存储器,从逻辑上来看,保护的是操作系统。正式因为实模式的分段机制可以让内存被随意修改,操作系统得不到保护,所以出现了保护模式。原创 2014-04-13 10:31:41 · 1414 阅读 · 0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