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舍谈吃》读书笔记

原始人吃东西用手抓,比不会用手抓的禽兽已经进步很多,而两根筷子则等于是手指的伸展,比猿猴使用树枝拨弄东西又进一步。

淮扬的菜能独树一帜,那是因为当年盐商集中在那一带,穷奢极侈,烹饪自然跟着讲究。豫菜也曾盛极一时,那是因为河工人员缺肥,虚糜无已,自然要享受一点口腹之欲。“吃在广州”,早已驰誉全国,那是因为广州自古为市舶之所,海外贸易的中心,所以富庶的人家特多,当然席丰履厚,直到如今广州的菜场特多,鱼肉充斥,可以说甲于全国,据说有些钟鸣鼎食之家所豢养的婢妾往往在烹饪上都各有擅长,每人贡献一样拿手菜,即可成一盛席。

北平讲究一点的馆子还是以山东菜为正宗,灶上非烟台人即济南人。北方菜,包括鲁豫在内,是自成一个体系的。江浙一带则为另一体系。川黔为又一体系。闽粤为又一体系。

别看东兴楼是大馆子,他们保存旧式作风,厨房临街,以木栅做窗,为的是便利一般的“口儿厨子”站在外面学两手儿。有手艺的人不怕人学,因为很难学到家。

山东人就是不喊人做大爷,大概是因为武大郎才是大爷之故。

千万不可敲盘碗作响,这是外乡客粗鲁的表现。你可以高声喊人,但是敲盘碗表示你要掀桌子。在这里,若是被柜上听到,就会立刻有人出面赔不是,而且那位当值的跑堂就要卷铺盖,真个的卷铺盖,有人把门帘高高掀起,让你亲见那个跑堂扛着铺盖卷儿从你门前急驰而过。不过这是表演性质,等一下他会从后门又转回来的。”跑堂待客要殷勤,客也要有相当的风度。

我第一次吃西施舌是在青岛顺兴楼席上,一大碗清汤,浮着一层尖尖的白白的东西,初不知为何物,主人曰是乃西施舌,含在口中有滑嫩柔软的感觉,尝试之下果然名不虚传,但觉未免唐突西施。

孩子想吃甜食,最方便莫如到蒸锅铺去烙几张糖饼,黑糖和芝麻酱要另外算钱,事前要讲明几个铜板的黑糖,几个铜板的芝麻酱。烙饼里夹杂着黑糖和芝麻酱,趁热吃,那份香无法形容。我长大之后,自己在家中烙糖饼,乃加倍地放糖,加倍地放芝麻酱,来弥补幼时之未能十分满足的欲望。

我母亲是杭州人,善做南方口味的菜,但不肯轻易下厨,若是偶然操动刀俎,也是在里面小跨院露天生起小火炉自设锅灶。每逢我父亲一时高兴从东单菜市买来一条欢蹦乱跳的活鱼,必定亲手交给母亲,说:“特烦处理一下。”就好像是绅商特烦名角上演似的。

“好吃不过饺子,舒服不过倒着。”这是北方乡下的一句俗语。

寿面当然是越长越好。曾见有人用切面做寿面,也许是面搁久了,也许是煮过火了,上桌之后,当众用筷子一挑,肝肠寸断,窘得下不了台!

不用剩饭煮,用生米淘净慢煨。水一次加足,不半途添水。始终不加搅和,任它翻滚。这样煮出来的粥,黏糊,烂,而颗颗米粒是完整的,香。再佐以笋尖、火腿、糟豆腐之类,其味甚佳。

苹果产量太多,所以商人就捏造了一句箴言“日食苹果一个,医生不需看我”,上口合辙,居然腾播于众人之口。其实这只是商业广告的噱头,毫无事实根据。一个中等大小的苹果,平均重量为一百五十克,其中所含之维生素 C不过三毫克,中号一百八十克的橘柑所含之维生素 C为六十六毫克,相差不可以道里计。苹果对人健康之主要贡献乃其纤维质,有清肠之功,然此种纤维质在杂粮蔬菜之中所在皆是。

馋,则着重在食物的质,最需要满足的是品味。上天生人,在他嘴里安放一条舌,舌上还有无数的味蕾,教人焉得不馋?

人之犯馋,是在饱暖之余,眼看着、回想起或是谈论到某一美味,喉头像是有馋虫搔抓作痒,只好干咽唾沫。一旦得遂所愿,恣情享受,浑身通泰。

(饮膳正要)其中颇有附会可笑者,例如:“鸳鸯,味咸平,有小毒,主治瘘疮,若夫妇不和者,做羹私与食之,即相爱。”卢照邻诗:“得成比目何辞死,愿作鸳鸯不羡仙。”只是譬喻罢了,难道吃了鸳鸯肉便可以晨夕交颈?

                                                                                                                                   -----------------《雅舍谈吃》

《雅舍谈吃》可以说是我今年最喜欢的一本书了,梁实秋的文笔十分有趣,让人隔着文字都能体会到食物的美味。除了妙趣横生,描述精当,还有很多小知识让人觉得“哇,原来如此”。

这本书让我对中国的菜系有了大概的了解,四大菜系是鲁菜,川菜,淮扬菜和粤菜,八大菜系还要加上徽菜,浙菜,湘菜和闽菜。鲁菜是对很多地方影响最大的一个菜系,也是唯一的国内自发型的菜系,主要分为济南系和烟台系,民国的时候北京的大馆子基本都是山东菜馆,这一点让笔者作为山东人非常自豪。鲁菜主要得益于春秋时代开始的儒学,开始讲究“食不厌精脍不厌细”,从此奠定了中国整体菜系的精细中和健康的走向。山东菜的特点是咸鲜为主,重视用汤。由于味精的普及,山东菜的特色变得普通,又因为一些经典鲁菜的制作过程过于复杂,现在很少见到典型的平民吃的鲁菜馆,除了山东一般就在北京可能还能见到一些很好的鲁菜馆子。其他地方往往润物细无声地融入了家常菜里面,不会单独打牌子叫鲁菜馆了。川菜湘菜这些年比较兴旺,主要得益于他们味道更重,更麻更辣,更刺激我们的味蕾。可见大家的味蕾渐渐被养刁了。淮扬菜咸甜适中,注重刀工,主要得益于明清时候盐商汇聚于扬州,奢靡无度,因此淮扬菜得到了大的发展。粤菜则比较清淡,主要是广州与外界经商比较富裕。苏州菜强调酥烂,而且偏甜,去苏州吃过一次鸡爪,还是在路边小店买的,可是那个美味一辈子也忘不了。

梁实秋出生在贵族家庭,他的祖母每天早餐是燕窝的那种贵族,他从小就得以跟着父亲到北京八大楼吃各种美食,因此是一个精通此道的美食家生活家。这种贵族的气质我感觉有点像蔡康永,淡定平和,不慌不忙,心里有底气。要达到这样的境界不是一代人可以完成的,梁实秋的祖父就是当时北平最有名的饭庄之一厚德福的大股东了,没法比。他的整个家庭都很有趣,梁实秋的母亲是杭州人,也同样精通厨艺,让整个家庭都难以忘怀她的手艺。梁的父亲每当兴致来了外出买个活鱼交给梁的母亲,都会说“烦请处理一下”,哇,太儒雅了。在这样的家庭里长大的孩子,怎么会不儒雅。

这本书让我了解的小知识很多,可以作为以后在饭桌上吹牛逼的知识点。比如作者讲到北京烤鸭的时候提到“填鸭”,我们经常说的“填鸭式教育”就是这里来的,是指为了让鸭子多脂肪往往需要在鸭子成熟前,把鸭食做成棍状,然后给鸭子硬塞下去,再关在很小的空间里不让鸭子跑动。这样养上半个月,鸭子就能立即变肥很多,烤起来就好吃多了。之前了解到鹅肝是这样做的,没想到正宗的北京烤鸭竟也是这样,着实太残忍了,不知道现在的技术是不是有了改进。再比如,北京的山东馆子会叫人“二爷”“三爷”可是绝对不叫人“大爷”,就是因为在山东大爷是指武大郎哈哈。还有,传统的北京饭馆厨房都会特地留个窗户给外面,就是让外面的厨师学艺,因为他们有自信自己的手艺很难学到家,这一点太讲究了,我觉得是典型的贵族气派。

回想起来,我这短暂的20多年里有过几次味蕾上惊艳的感觉,第一次是高中的时候偶然吃到了一次夫妻肺片,第二次也是高中,吃到了同学带的肯德基的鸡腿,第三次是上文提到的在苏州吃到的鸡爪。人呐,总是在孜孜不倦地满足自己的欲望,有些欲望可能会伤害别人,有些可能伤害自己,而吃却永远不会。吃是一件低成本高幸福感的事情,是把小日子过得幸福的利器呀。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