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伴随着Android Studio 2.2的正式推送,最大的亮点是布局的蓝图模式以及与之配套的ConstraintLayout关注度一下子高了起来.
ConstraintLayout,翻译过来,可以叫约束布局,其子view就是通过一个个属性的约束,来决定自己的位置,大小,而传统的RelativeLayout也类似,所以可以看成是RelativeLayout的一种进化版版本,属性布局用法相对RelativeLayout来说较为复杂,但是当你熟悉之后你会爱上它的.
众所周知,Android APP的布局复杂度会极大的影响程序的流畅度,传统的ViewGroup用的最多的就是RelativeLayout与LineaLayout.
一般能用RelativeLayout替换LineaLayout就替换,因为LinearLayout虽然简单,但是会加深层级.
而有时候却不得不使用LinearLayout,在于LinearLayout有一个layout_weight属性,可以设置LinearLayout的ChildView按照一定的比例布局,这是RelativeLayout做不到的.
ConstraintLayout的其他的属性和用法基本与RelativeLayout一致,如果对RelativeLayout比较熟悉的童鞋很容易上手,而ConstraintLayout最大的优点便是可以添加比例的控制.
准备工作
- 下载Android Studio2.2
- 新建一个项目,打开MainActivity布局,并切换到Design(左下角)设计视图
- 选中layout根目录,右键,Convert转换,将layout转换为ConstraintLayout为根目录的layout

- 初次转换会提示你没有 ConstraintLayout,问你是否下载,直接选择下载即可,等下载好了会自动转换
-
也可以直接在Module的gralde配置里添加
dependencies { compile 'com.android.support.constraint:constraint-layout:1.0.0-alpha8' }
蓝图介绍

- 普通视图
- 蓝图
- 普通视图和蓝图同在
- 关闭/打开布局的约束
- 关闭/打开自动为View添加约束
- 添加导航线
- 查看布局的警告/错误
基本约束属性
前面说了, ConstraintLayout是RelativeLayout的进化版,如果RelativeLayout的子view没有设置任何基本属性,则置于左上角,ConstraintLayout同理.
ConstraintLayout基本属性的值可以是某个控件的id,也可以是"parent",简单的概括就是top,bottom,left,right,baseline.
以bottm为例

约束属性值为id时对照表
约束属性 | RelativeLayout属性 |
---|---|
layout_constraintBaseline_toBaselineOf | layout_alignBaseline |
layout_constraintBottom_toBottomOf | layout_alignBottom |
layout_constraintBottom_toTopOf | layout_above |
layout_constraintEnd_toEndOf | layout_alignEnd |
layout_constraintEnd_toStartOf | layout_toStartOf |
layout_constraintLeft_toLeftOf | layout_alignLeft |
layout_constraintLeft_toRightOf | layout_toRightOf |
layout_constraintRight_toRightOf | layout_alignRight |
layout_constraintRight_toLeftOf | layout_toLeftOf |
layout_constraintStart_toStartOf | layout_alignStart |
layout_constraintStart_toEndOf | layout_toStartOf |
layout_constraintTop_toTopOf | layout_alignTop |
layout_constraintTop_toBottomOf | layout_below |
约束属性值等于parent
当基本属性值为parent时,必须成对出现才有意义,即top与bottom,left与right,start与end成对.
在使用RelativeLayout的时候,假设子View设置了属性,则子View会置于底部
layout_alignParentBottom="true"
而对约束布局的子Viuew设置,是没有任何效果的,因为parent属性必须成对出现
layout_constraintBottom_toBottomOf="parent"
如果设置成对属性,会发现控件在设置的方向上居中了,也达不到置于底部的效果

这时候前面介绍的功能派上用场了
ConstraintLayout最大的优点便是可以添加比例的控制
比例属性闪亮登场
layout_constraintHorizontal_bias="0.4"
layout_constraintVertical_bias="0.6"
这两个属性接受浮点型,是一个比例,数值在0-1之间,如不写这属性,默认为0.5
点击左下角切换的Design,再点击Button选中这个控件,右边栏会出现约束属性图

简单介绍一下这个属性图
- 箭头向里 表示控件的宽度/高度是适应内容的,弹簧状 表示控件是宽度/高度是具体数值
- 上下两个0表示控件的上下margin是0
- 小球50这个数值表示在垂直方向上,上下的比例是0.5:0.5
鼠标拖动小球,上下移动会发现数值,控件垂直方向上的位置都跟着改变.拖动到20,切换到代码,会发现代码新增了一个属性,此时控件的上下比例是:0.8:0.2
layout_constraintVertical_bias="0.8"

假设要达到layout_alignParentBottom="true"的效果,只需要加上top,bottom约束,并设置layout_constraintVertical_bias="1.0"即可

控件大小比例属性情况
只有一个方向约束:
可以以比例去定义View的宽高。
为了做到这一点,需要将至少一个约束维度设置为0dp
(即MATCH_CONSTRAINT
)
并将属性layout_constraintDimentionRatio
设置为给定的比例。
例如: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如图:
比例值有两种取值:
* 浮点值,表示宽度和高度之间的比率 (2,0.5)
* “width:height”形式的比例 (5:1,1:5)
当约束多于一个(宽高都被约束了)
如果两个维度均设置为MATCH_CONSTRAINT(0dp),也可以使用比例。 在这种情况下,系统会使用满足所有约束条件和比率的最大尺寸。
如果需要根据一个维度的尺寸去约束另一个维度的尺寸。
则可以在比率值的前面添加 W 或者 H 来分别约束宽度或者高度。
例如,如果一个尺寸被两个目标约束(比如宽度为0,在父容器中居中),可以使用 W 或H 来指定哪个维度被约束。
- 1
- 2
- 3
- 4
- 5
- 6
- 1
- 2
- 3
- 4
- 5
- 6
这里用“H”这句话表示已宽度为准,维持2:1的比例.
若原H>W则上面效果的宽高比为:1:2;若原H<W,则上面效果的宽高比为2:1;
creator迷之属性
app:layout_constraintBaseline_creator="12"
app:layout_constraintTop_creator="12"
app:layout_constraintBottom_creator="12"
app:layout_constraintLeft_creator="12"
app:layout_constraintRight_creator="12"
creator接受整型属性值,但该属性在 1.0.0-alpha8 版本暂时未有任何作用,查看源码发现,ConstraintLayout只是对改属性值进行了接受,但是没有做任何处理,相信在后续版本会新增其功能
else if(attr != styleable.ConstraintLayout_Layout_layout_constraintLeft_creator && attr != styleable.ConstraintLayout_Layout_layout_constraintTop_creator && attr != styleable.ConstraintLayout_Layout_layout_constraintRight_creator && attr != styleable.ConstraintLayout_Layout_layout_constraintBottom_creator && attr != styleable.ConstraintLayout_Layout_layout_constraintBaseline_creator) {
Log.w("ConstraintLayout", "Unknown attribute 0x" + Integer.toHexString(attr));
}
Guideline导航线
app:layout_constraintGuide_begin="50dp"
app:layout_constraintGuide_end="50dp"
app:layout_constraintGuide_percent="50"
介绍导航线之前,先想一下,根据上面对ConstraintLayout的介绍,要你布置一个菜单控件,菜单栏每一项均分屏幕宽度,按照以前使用LinearLayout,会把每一个子view的weight设置为1,则均分了屏幕宽度
<LinearLayout>
<View/>
<View/>
<View/>
</LinearLayout>
而使用ConstraintLayout则会发现前面介绍的比例,是相对parent来说的,如果要均分屏幕宽度,必须借助透明的分割线来布局
<ConstraintLayout>
<View,右边约束分割线1/>
<分割线1,距离左边33%/>
<View,左边约束分割线1,右边约束分割线2/>
<分割线2,距离左边66%/>
<View,左边约束分割线2/>
</ConstraintLayout>
而这个分割线其实谷歌已经帮我们写好了,就是Guideline.蓝图介绍中,6对应的就是添加导航线.切换到蓝图模式,点击6,就可以添加一个水平/垂直的导航线

添加垂直导航线

注意:图中的导航线有一个向左的箭头模式,除了这个模式还有向右,百分比模式.如果导航线是水平的,还会有上下箭头.
点击小球即可切换模式

Guideline属性对照表
属性 | 箭头 |
---|---|
layout_constraintGuide_begin | 左/上 |
layout_constraintGuide_end | 右/下 |
layout_constraintGuide_percent | 百分比 |
Guideline属性值
Guideline本身对于用户来说是不可见的,所以其宽高的值没有任何意义,也不起作用.
<android.support.constraint.Guideline
android:id="@+id/guideline"
android:layout_width="wrap_content"//无意义
android:layout_height="511dp"//无意义
android:orientation="vertical"//决定这是一条水平导航线还是垂直导航线
app:layout_constraintGuide_percent="0.333"//决定导航线的位置
/>
此时再添加一条比例为0.666的导航线,即可三等分屏幕(点击图片可查看详细代码)

链条(Chains)
链条在同一个轴上(水平或者垂直)提供一个类似群组的统一表现。另一个轴可以单独控制。
创建链条(Creating a chain)
如果一组小部件通过双向连接(见图,显示最小的链,带有两个小部件),则将其视为链条。
链条头(Chain heads)
链条由在链的第一个元素(链的“头”)上设置的属性控制:
头是水平链最左边的View,或垂直链最顶端的View。
链的margin(Margins in chains)
如果在连接上指定了边距,则将被考虑在内。
例如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通过app:layout_constraintRight_toLeftOf="@+id/buttonB"
和app:layout_constraintLeft_toRightOf="@+id/buttonA"
就建立了链条,(我中有你,你中有我)。
然后它们两个成了一个整体,所以链条左边设置app:layout_constraintLeft_toLeftOf="parent"
使得和父控件左对齐,
右边设置app:layout_constraintRight_toRightOf="parent"
使得和父控件右对齐,
这样整个链条就居中了,最后对左控件设置了margin,相当于整个链条左边有了margin
效果:
链条样式(Chain Style)
当在链的第一个元素上设置属性 layout_constraintHorizontal_chainStyle
或layout_constraintVertical_chainStyle
时,链的行为将根据指定的样式(默认为CHAIN_SPREAD
)而更改。
看图这里就很像js里的flexible有木有。因为ConstraintLayout
就是模仿flexible做的。
取值如下:
* spread
- 元素将被展开(默认样式)
* 加权链 - 在spread模式下,如果某些小部件设置为MATCH_CONSTRAINT
,则它们将拆分可用空间
* spread_inside
- 类似,但链的端点将不会扩展
* packed
- 链的元素将被打包在一起。 孩子的水平或垂直偏差属性将影响包装元素的定位
拿加权链举个例子: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加权链(Weighted chains)
和LinearLayou
t的weight
类似。
链的默认行为是在可用空间中平均分配元素。 如果一个或多个元素使用MATCH_CONSTRAINT
,它们将使用剩余的空白空间(在它们之间相等)。 属性layout_constraintHorizontal_weight
和layout_constraintVertical_weight
将决定这些都设置了MATCH_CONSTRAINT
的View如何分配空间。 例如,在包含使用MATCH_CONSTRAINT
的两个元素的链上,第一个元素使用权重为2,第二个元素的权重为1,第一个元素占用的空间将是第二个元素的两倍
最后关于链条,再给大家看一个关于margin
的demo: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一图胜千言,可以看到虽然他们的weight相等,但是margin是被计算在约束里的,所以左边的按钮宽度比右边的小。
总结
ConstraintLayout完美的结合了RelativeLayout与LinearLayout的特点,减少了布局的层级,展现了其强大的功能.
除了上述介绍到的功能之外,ConstraintLayout的子view被设置为GONE后,依赖这个view的约束会自动继承这个子view的约束,从而保证布局不会错乱.而且还可以单独设置控件隐藏/显示时的外边距.
蓝图模式让view与view之间的依赖关系更加的清晰明了,还可以快速设置属性值.
有人认为拖动控件必将成为主流,而博主实际体验,当控件非常复杂的时候,非常多的约束也会让人眼花缭乱.
其实最好的方式还是用蓝图与代码结合的方式,在创建,快速设置依赖关系,以及设置属性的时候,使用蓝图模式,在细微的调整的时候,使用代码模式.
再实际使用过程中发现:
tools:layout_editor_absoluteY="0dp"
这类代码有时会自动生成,官方解释如下
This view is not constrained vertically: at runtime it will jump to the left unless you add a vertical constraint less... (Ctrl+F1)The layout editor allows you to place widgets anywhere on the canvas, and it records the current position with designtime attributes (such as
layout_editor_absoluteX
.) These attributes are not applied at runtime, so if you push your layout on a device, the widgets may appear in a different location than shown in the editor. To fix this, make sure a widget has both horizontal and vertical constraints by dragging from the edge connections.看来官方原意思是想大家再创建view的时候把4个方向的约束都建立好,但这是建立在可视化拖动的基础上,事实我们在用的时候总是用代码去写约束,(These attributes are not applied at runtime)虽然这些代码不会影响实际的运行效果,但是提现在代码里总会产生误导,我是在ConstraintLayout内添加relativelayout时自动生成这些代码的,所以我的建议是:大家既然接受了ConstraintLayout,那就热情的去拥抱它,放弃以前的relativelayout跟LinearLayout吧,就像我们当初放弃eclipse一样
原文链接:http://www.jianshu.com/p/d64d845b6b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