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记录输出中每个像元所属的连接区域的标识。每个区域都将被分配给唯一编号。
插图

用法
· 扫描的第一个区域接收值 1,第二个区域接收值 2,依此类推,直到所有区域都已赋值。扫描将按从左至右、从上至下的顺序进行。被赋予输出区域的值取决于系统在扫描过程中是在什么时候遇到它们的。
· 默认情况下,添加链接选项为“真”。这将在输出栅格的属性表中创建名为 LINK 的项,其保留输入栅格的每个像元的原始值。
· LINK 字段用于跟踪每个新创建的查询或分析区域的来源。
例如,上图所示的输出栅格的属性表为:

· 将添加链接选项设置为“假”会大大加快处理速度。当不再需要每个区域的原始值时,此功能会非常有用。
· 如果已在环境中设置掩膜,则输出栅格中已掩膜的那些像元将会接收 NoData。利用掩膜,可改变输出栅格上区域的空间配置和编号。如果某一区域是连续的,但由于强加掩膜而导致连接断开,则在输出栅格上将该区域分为两个具有不同值或分组标识符的区域。
掩膜不仅可通过将一个区域分为两个或更多个单独区域来创建更多区域,而且可减少输出上的区域数。如果掩膜完全覆盖或消除已连接像元的潜在区域,则在输出上这些像元将不会被视为新区域;这些像元会接收 NoData 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