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rjan算法

本文详细阐述了Tarjan算法的核心概念、操作规则及其在求解有向图强连通分量中的应用。通过DFS算法,利用Low和Dfn数组,实现高效地找出图中的强连通分量,同时解释了算法背后的理论依据。

说到以Tarjan命名的算法,我们经常提到的有3个,其中就包括本文所介绍的求强连通分量的Tarjan算法。而提出此算法的普林斯顿大学的Robert E Tarjan教授也是1986年的图灵奖获得者(具体原因请看本博“历届图灵奖得主”一文)。

首先明确几个概念。

  1. 强连通图。在一个强连通图中,任意两个点都通过一定路径互相连通。比如图一是一个强连通图,而图二不是。因为没有一条路使得点4到达点1、2或3。
  2. 强连通分量。在一个非强连通图中极大的强连通子图就是该图的强连通分量。比如图三中子图{1,2,3,5}是一个强连通分量,子图{4}是一个强连通分量。

关于Tarjan算法的伪代码和流程演示请到我的115网盘下载网上某大牛写的Doc(地址:http://u.115.com/file/f96af404d2<Tarjan算法.doc>)本文着重从另外一个角度,也就是针对tarjan的操作规则来讲解这个算法。

其实,tarjan算法的基础是DFS。我们准备两个数组Low和Dfn。Low数组是一个标记数组,记录该点所在的强连通子图所在搜索子树的根节点的Dfn值(很绕嘴,往下看你就会明白),Dfn数组记录搜索到该点的时间,也就是第几个搜索这个点的。根据以下几条规则,经过搜索遍历该图(无需回溯)和对栈的操作,我们就可以得到该有向图的强连通分量。

  1. 数组的初始化:当首次搜索到点p时,Dfn与Low数组的值都为到该点的时间。
  2. 堆栈:每搜索到一个点,将它压入栈顶。
  3. 当点p有与点p’相连时,如果此时(时间为dfn[p]时)p’不在栈中,p的low值为两点的low值中较小的一个。
  4. 当点p有与点p’相连时,如果此时(时间为dfn[p]时)p’在栈中,p的low值为p的low值和p’的dfn值中较小的一个。
  5. 每当搜索到一个点经过以上操作后(也就是子树已经全部遍历)的low值等于dfn值,则将它以及在它之上的元素弹出栈。这些出栈的元素组成一个强连通分量。
  6. 继续搜索(或许会更换搜索的起点,因为整个有向图可能分为两个不连通的部分),直到所有点被遍历。

由于每个顶点只访问过一次,每条边也只访问过一次,我们就可以在O(n+m)的时间内求出有向图的强连通分量。但是,这么做的原因是什么呢?

Tarjan算法的操作原理如下:

  1. Tarjan算法基于定理:在任何深度优先搜索中,同一强连通分量内的所有顶点均在同一棵深度优先搜索树中。也就是说,强连通分量一定是有向图的某个深搜树子树。
  2. 可以证明,当一个点既是强连通子图Ⅰ中的点,又是强连通子图Ⅱ中的点,则它是强连通子图Ⅰ∪Ⅱ中的点。
  3. 这样,我们用low值记录该点所在强连通子图对应的搜索子树的根节点的Dfn值。注意,该子树中的元素在栈中一定是相邻的,且根节点在栈中一定位于所有子树元素的最下方。
  4. 强连通分量是由若干个环组成的。所以,当有环形成时(也就是搜索的下一个点已在栈中),我们将这一条路径的low值统一,即这条路径上的点属于同一个强连通分量。
  5. 如果遍历完整个搜索树后某个点的dfn值等于low值,则它是该搜索子树的根。这时,它以上(包括它自己)一直到栈顶的所有元素组成一个强连通分量。
### Tarjan算法的原理与实现 #### 一、Tarjan算法简介 Tarjan算法是由美国计算机科学家罗伯特·塔杨(Robert Tarjan)提出的一种用于求解有向图强连通分量(Strongly Connected Components, SCC)的线性时间复杂度算法[^1]。该算法通过深度优先搜索(DFS)遍历整个图,并利用栈结构记录访问过程中的节点信息。 #### 二、强连通分量的概念 在一个有向图中,如果任意两个顶点 \( u \) 和 \( v \) 都满足可以从 \( u \) 到达 \( v \),也可以从 \( v \) 到达 \( u \),那么这个子图被称为一个强连通分量[^2]。强连通分量是图论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可以将复杂的有向图分解成多个相对独立的部分,从而简化分析和计算。 #### 三、Tarjan算法的核心思想 Tarjan算法基于深度优先搜索的思想,在遍历过程中维护以下几个重要变量: - **dfn[u]**:表示节点 \( u \) 被访问的时间戳。 - **low[u]**:表示节点 \( u \) 或者其后代能回溯到的最早的祖先节点的时间戳。 当发现某个节点 \( u \) 的 low 值等于 dfn 值时,说明找到了一个新的强连通分量[^3]。 #### 四、Tarjan算法的具体实现 以下是使用 Python 编写的 Tarjan 算法示例代码: ```python class TarjanSCC: def __init__(self, graph): self.graph = graph self.dfn = {} self.low = {} self.stack = [] self.sccs = [] def find_scc(self): index = [0] visited = set() for node in self.graph: if node not in visited: self._dfs(node, index, visited) return self.sccs[::-1] def _dfs(self, node, index, visited): self.dfn[node] = self.low[node] = index[0] index[0] += 1 self.stack.append(node) visited.add(node) for neighbor in self.graph.get(node, []): if neighbor not in self.dfn: self._dfs(neighbor, index, visited) self.low[node] = min(self.low[node], self.low[neighbor]) elif neighbor in self.stack: self.low[node] = min(self.low[node], self.dfn[neighbor]) if self.dfn[node] == self.low[node]: scc = [] while True: top = self.stack.pop() scc.append(top) if top == node: break self.sccs.append(scc) # 示例用法 graph = { 'A': ['B'], 'B': ['C', 'E'], 'C': ['D', 'F'], 'D': ['C', 'G'], 'E': ['A', 'F'], 'F': [], 'G': ['F'] } solver = TarjanSCC(graph) result = solver.find_scc() print("强连通分量:", result) ``` 上述代码定义了一个 `TarjanSCC` 类,其中包含了核心的 DFS 过程以及寻找强连通分量的功能[^4]。 --- #### 五、总结 Tarjan算法是一种高效的解决强连通分量问题的方法,适用于大规模稀疏图的场景。通过对图进行一次完整的深度优先搜索即可完成划分工作,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 ---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