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义
指人耳可以听到的声音频率在20HZ~20kHz之间的声波,称为音频。
专业名词解释
采样频率(sample rate)
- 即取样频率, 指每秒钟取得声音样本的次数。采样频率越高,声音的质量也就越好,声音的还原也就越真实,但同时它占的资源比较多。由于人耳的分辨率很有限,太高的频率并不能分辨出来。
- 22050 的采样频率是常用的, 44100已是CD音质, 超过48000或96000的采样对人耳已经没有意义。这和电影的每秒 24 帧图片的道理差不多。
- 如果是双声道(stereo), 采样就是双份的, 文件也差不多要大一倍.
采样位数
- 即采样值或取样值(就是将采样样本幅度量化)。它是用来衡量声音波动变化的一个参数,也可以说是声卡的分辨率。它的数值越大,分辨率也就越高,所发出声音的能力越强。
- 每个采样数据记录的是振幅, 采样精度取决于采样位数的大小:
1 字节(也就是8bit) 只能记录 256 个数, 也就是只能将振幅划分成 256 个等级;
2 字节(也就是16bit) 可以细到 65536 个数, 这已是 CD 标准了;
4 字节(也就是32bit) 能把振幅细分到 4294967296 个等级, 实在是没必要了.
位深度(bit depth)
- 也叫位宽,量化精度,上图中,每一个红色的采样点,都需要用一个数值来表示大小,这个数值的数据类型大小可以是:4bit、8bit、16bit、32bit等等,位数越多,表示得就越精细,声音质量自然就越好,当然,数据量也会成倍增大。常见的位宽有:<

本文介绍了音频的基本属性,包括采样频率、采样位数、位深度、通道数和帧的概念,以及这些参数如何影响声音质量和文件大小。通过公式计算展示了比特率与采样率、位深度和声道数的关系,帮助读者理解音频编码原理。
最低0.47元/天 解锁文章
2224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